第225章 声东击西(五)(1 / 2)

抗日之少年将军 飘逸 2629 字 2022-12-11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第225章 声东击西(五)

“轰,轰,轰”黎明前的黑暗中,成片的炮弹,拖着一道道红色的尾光,准确的落进日军的炮兵阵地和战车营地。

炮兵阵地被袭击,情况还好一些,毕竟炮兵阵地是和步兵阵地分开的,可是战车营地是配合步兵进攻的,他们进攻的是坚城,不是普通的防御阵地,没有摧毁城墙之前,坦克装甲部队只是掩护步兵进攻的堡垒和移动火炮。停止进攻的时候,坦克也退回出发阵地,就和步兵在一起。

这是林俊规划的作战区域,整个寿阳城外周围地形都在地图坐标上,炮兵预设阵地也是经过算计的。直属特种团三个营,其中就有一个工兵营,这一切都是他们的杰作。

因为不具备无线电对讲机,没有步话机。只有最慢的无线电台,不能进行语音通话。风语小队只能提前潜进日军营地,标注好目标坐标,然后通知炮兵。林俊知道,一旦他的近程步话机成功,那就是真正的大炮上刺刀。

林俊局限于生产能力,没有相应的资源,只能研究一些尖端的东西,弥补装备落后和战力不足。陶美玲是无线电专家,完成飞机上的无线电对讲改造之后,现在致力于研究地面远程无线电通话设备。有飞机上成功的经验,坦克装甲车正在安装,步兵通信很快就会实现语音通话。

那个时候在前线指挥将不再是电台的滴答声,也不是士兵冒着生命危险架设电话线。可以进行很好的阵地与阵地之间的协同作战,最有利的当然是进攻战的时候,两个近距离的部队可以有效协同作战。

可是今天还没有装备到步兵,也不可能进行几公里的传送距离。所以乔明山的风语小队还是使用的无线电台,依靠着密电码进行报告。这样只是速度慢,不会影响精度。在保密上要超过语音通话。

当第一发炮弹落进日军战车大队的时候,爆炸声让已经沉睡的鬼子惊醒。可是还没等他们明白怎么回事,铺天盖地的炮弹落进战车群中。

林俊的直属炮兵团,全是缴获日军的大炮。大炮种类也是十分复杂。最多的当然是九二步兵炮,全团一百二十门大炮,其中九二步兵炮是七十五门,其他口径的山炮,野炮和榴弹炮只有五十多门。

苏灿把炮兵分作三个营,第一营和第二营是步兵炮,第三营是重炮营。此时的炮击就是分开的,第一营和第二营轰击日军炮兵阵地。第三营攻击的是战车大队。

军队就是军队,九十多辆坦克装甲车在白天进攻的时候只是损失了八辆,剩下的战车整齐的停在那里。

一排排的成一个方形编队,没有乱停乱放。这样的良好纪律,今天成为被袭击的弊病。要是乱停乱放,还真的不好办,毕竟龙泉军直属炮团重炮数量有限。

林俊来自后世,即使他不是军人,可他是军迷。大范围的军事理论超过一个当过兵的军人。他知道更多的是军事理论,不是实际指挥作战。这就是林俊能当司令,可是却当不了一个营长团长。在作战指挥上,他不如桂秀娥,夏荷她们。

是军迷都知道后世一句常规军事用语,叫做:“精确打击”。这句话说的是导弹部队,远距离精确打击。今天林俊把他用在了炮兵上。苏灿的炮团,就是进行这样的训练,炮兵进行小范围精确覆盖射击十分准确,特别是有地图坐标进行。

命令第三团在此阻击,不惜消耗上千人,牺牲一个团的兵力,为的就是这一刻。炮弹准确无比的落进日军战车集群。

这是被中国人称为薄皮棺材的豆战车。对于没有自己生产坦克能力的中国,对战车坦克的认识很不全面。特别是普通中国军队,根本分不清坦克的种类以及型号。日本战车也是他们的叫法,中国人习惯称作坦克,日本人叫战车。

这个日本战车大队其实是一个混杂的大队,和中国军队作战,日本一直采取轻视的态度。不是进行大规模的战役,日本很少投入战车部队。一来中国军队连步兵都打不过,还用战车干什么?另一方面,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军事指挥作战例行节约,这已经成为日本的共识。

不是万不得已,日本是不会投入战车部队的,特别是在对抗国军中央军的时候,日本这种轻型坦克在装备德国37战防炮的面前,也很危险。只有十二毫米厚的装甲,扛不住战防炮的穿甲弹。

这一次寺内寿一已经彻底急了,动用了一个战车联队,三个战车大队被分开,配属给进攻的三个师团。目的就是对付林俊的土装甲车。这种人工移动,上面装备马克沁重机枪,能抛射手榴弹的钢铁堡垒,是日本步兵的克星。而它的移动又让日军炮兵没有办法。

所以经过研究认为,林俊这种土装甲车,就是一个移动的钢铁堡垒,不是战车之类的装备。日本再轻型的战车,也比林俊的先进。为此这一次进攻战,寺内寿一给各个部队配备了这种战车大队和中队。

消灭进攻太原的第三师,增援太原战斗是关键,所以给第127旅团配属一个战车的大队。

最有特点的是日军也没有对坦克足够的认识,坦克的的地位一直是协助步兵战斗的辅助兵种,也没有什么完备的编制,一个中队有时候战车数量和一个大队没什么区别。编制十分混乱,战车的的种类也就五花八门。

这个大队中,既有淘汰的89式,也有比较先进的95式,还有过渡型的92式和94式。不管怎么样的垃圾,在炮兵都很少的中国军队面前,还是足够威风的。

特别是在敌后围剿抗日游击队,进攻八路军的时候,这种只是比装甲汽车多出一个炮口的坦克,就是有一辆也很难对付。

可是今天他们倒霉了,这种坦克想抗住75毫米山炮和100口径的野炮炮弹,简直是痴心妄想。

每一发命中的炮弹,就是一辆坦克报废。这个时候日本乃至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坦克都是汽油发动机的。日本只有最先进的95式坦克是柴油发动机的。容易燃烧的汽油发动机,在爆炸中燃烧,车上的三名乘员就是不被炸死,也被烧死。

炮兵团第三营的士兵被告知,他们的攻击目标是日军战车大队,是会移动的目标。炮兵转动炮口十分不容易,调整攻击目标更加困难,所以进攻速度一定要快,在瞬间让战车大队覆灭,不给他们转移的时间。已经十一月份的天气,炮兵第三营的士兵,竟然解开衣服,挽起袖子,飞快的向炮膛里装填炮弹。

整个炮兵营的射速是平时的三倍还多,这个射速就连苏灿都吃惊。对林俊这一套战术,日军方面一直没有摸到门径,也就无从防备。被炮弹突然袭击,在瞬间战车大队陷入到一片爆炸中,大量的战车被摧毁。

大队长很倒霉,第一轮炮击,他的战车就中弹起火。日军的战车没有车载电台,不能进行直接联系,战场指挥是依靠这平时的训练和车长爬出来指挥的。初冬的季节,外面寒冷,当然这些有车的坦克兵都在车里休息。急切间根本不知道怎么办,反应快的紧急发动战车,想脱离这里。反应慢的还想出来看看指挥官是什么命令,场面就是一片混乱。

可是日军到死都没有明白,龙泉军炮兵为什么射击这样准确,炮弹速度为什么这样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