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侵蚀(二)(1 / 2)

抗日之少年将军 飘逸 3496 字 2022-12-11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第296章 侵蚀(二)

沈阳龙泉军政府总参谋部的军事会议在进行,对龙泉军的招兵数量,兵种配置,兵力分部,兵员来源进行一系列的研究,整个对各级军队指挥员,军官将领作出重大调整。

随着军事会议的进一步深入,参加会议将领,脸上由失败转为兴奋,随后变为凝重。能参加如此规模的会议,都是高层将领。从一个士兵,一步步走到今天,军事能力是一方面,政治能力和思维头脑也同样,随着权利和地位不断的变化而变化。

军事和政治是永远分不开的,他们并非孤立存在的形式,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军队和政府是相辅相成的,也是相互制约的,又是相互发展的。人作为事物的主体,也就会在环境、事物和冲突中不断的前进。

尽管龙泉军将领很年轻,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阅历。但是血与火的征战,由小变大的指挥军队,从单纯的作战到战略布局的延伸,每天考虑一个问题,到每天考虑上百个问题,一天经历普通人一年的事情,让他们在短时间变得成熟和机敏。

桂秀娥的整编计划宣布,预示着什么,对兵力调动和军事布置代表着什么,来参加会议的人都明白。这是龙泉军最大的变化,对于这个变化的核心是什么,每一个人的猜测并不一样,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他们的司令对龙泉军的发展方向做出了重大决定。这关系到龙泉军的未来走向,甚至关系到中国的走向,更是关系到抗日战争的胜败和未来前途。

这么大的变化,怎么能不让今非昔比的这些将领,不再嬉笑怒骂,都脸色凝重在思考会议的精神。推算这些变化预示着什么?

军事会议开得并不轻松,随着整编方案出台,军事会议在三天后结束,龙泉军的大规模军事整编开始。

根据总参谋部的要求,这是在和日本方面争时间,抢速度。在龙泉军进行军事调整的同时,日本方面也对关东军进行大规模的调整。

中日双方就像是两个拳手,在进行战前准备一样,既要调整自己的精神状态,同时又在注意对方,研究对方。双方在战斗开始前谁也不会去招惹谁,但都是密切的关注着对方。

东北对日本至关重要,对龙泉军也是生死存亡之地。林俊用千里奔袭作战,舍弃北平、天津、进行军政大迁徙,用突然的进攻手段取得沈阳地区,从而奠定了进入东北基础。又用龙泉军重大伤亡的代价,换取了初步站住脚,争取了一段发展稳定的时间,但日本是一个国家,他有着完备的军政体系和战争资源以及战争潜力。

这些恰恰是林俊不具备的,沈阳以及周边地区百废待兴。龙泉军从无到有,要一点点的建立完善,受制于很多政治因素,并不能放开手脚显得困难重重。

这一次日军大败,关东军损失高达十五万人,几个师团被歼灭,改变了中国东北的战略事态,对这些日本方面的反应也有些超出林俊的想法,那就是日本国内大本营参谋本部,并没有对关东军方面做出什么重大调整。

梅津美智郎不但没被解职回国,反而一直是消息的传闻变成事实,他成功高升为陆军大将,被天皇授予贵族头衔,继续担任日本驻中国满洲关东军司令,组织关东军与龙泉军作战。

给受损的八个师团进行补充兵力。同时调华北方面军和华中方面军的四个师团进入东北地区。

在山海关到赤峰一带增加了第132师团和第11师团,在四平和通化增加了第17师团和第133师团.

这些计划虽然快速做出决定,但日军原来的八个师团其实等于打没了一样,只是有八个师团的空番号存在,为遏制林俊南进北上,日本一面加快兵力补充,一面紧急调四个师团进入两方面,在四个方向上扩建机场,向中国领空派遣飞机,加强空中力量。

对于国内的任命和处理,让梅津美智郎也有些奇怪,他认为自己的下场比植田谦吉还会惨,但结果确是这个样子,让他在吃惊发愣的同时,也大惑不解。又对天皇充满感激,发誓一定要尽心尽力,为了天皇打好圣战,解决中国满洲问题,消灭龙泉军。

日本皇宫天皇裕仁的御书房之内,裕仁的脸色并不好看,中国战场的失利动摇了日本的战争决心,尽管内阁政府作出了很多努力,但他们还是无法掩盖失败的消息。

最基本的是林俊这个人很懂得舆论的作用,在日本潜伏有大批的龙泉特工人员,而日本人当中的反战同盟也在和林俊的龙情局合作,对于中国战场的每一点消息都会及时出现在日本的各大城市和街头巷尾。

十几万大和民族的军队战死中国,本来胜利在望的亚洲圣战失败,加上日本国内日渐紧张的生活物资,引起了日本国民的恐慌。

阿部信行的内阁也随着关东军的失败而下台。短命的内阁又一次倒台,米内光政这个海军将领出任首相,日本不但要稳定中国东北战局,更要稳定内部。

裕仁心里并没有多少底,但他不想失败,也不想承认失败。停止战争,那就是意味着自己支持的圣战是错误的,那些推倒皇权建立共和制国家的败类就会有借口。

刚刚闲院宫大臣汇报,以加叶永为首的反皇权派,又开始加紧活动。有推倒皇权言论加剧现象,宪兵队和东京警视厅已严加查处,中国战场必须做出成绩挽回国民信任。

天皇给米内光政首相的御批圣旨是不要动梅津美智郎,林俊确实难以对付。寺内寿一、杉山元、植田谦吉先后败在林俊手里,失败并非梅津美智郎的错误。

根据这个指示,刚刚当上首相的米内光政是海军一派的人,当然不敢这个时候处理梅津美智郎,那样会得罪陆军方面的人,让他在首相这个位置呆不了多长时间。既然有天皇旨意,顺水推舟的继续任命梅津美智郎为关东军司令,同时天皇给于荣誉封赏。

这些作为让梅津美智郎感激涕零,表示会尽忠大日本,尽忠天皇,全身心的投入到兵力整编和调动中。

内于损失过大,战略物资损失严重,不得不从本土调配,关东军再次收缩兵力,重点地区加紧建立工事,对沈阳周围龙泉军控制区进行封锁。

梅津美智郎也有些自得,他判断林俊的龙泉军虽然取得了胜利,但同样损失惨重。如果不是两个奇怪的兵种出现,皇军不会失败。但林俊的弱点也充分暴露出来,那就是燃油和战略物资极为不足,无法支撑大规模作战。

取得沈阳战役的胜利,林俊也失去了外扩进攻的能力。当龙泉军的一系列调整出现后,梅津美智郎认为自己判断正确。果然,林俊没有向任何一个方向进攻,而是把兵力后退固守沈阳地区,还是开战前的战线。

这让梅津美智郎松口气,只要林俊无力进攻,给皇军时间,龙泉军没有日本方面准备的快。关东军一定是提前准备好,那个时候就是彻底洗刷耻辱,消灭龙泉军的时候。

因此梅津美智郎给所属各部队下令,兵力向后收缩一步,不去招惹龙泉军。保持稳定防线,加大对龙泉军的封锁,同时加快兵力补充和部署。

林俊把军事问题一股脑的丢给了桂秀娥,他全身心投入到民政方面,也是看透这个形势。就是双方谁也没有进攻的能力,都在积蓄力量,为下一次大战做准备。

但是日本有完备的工业体系,有一整套的战争机制,龙泉军确没有。日本是拿过来用,而自己是现造,在时间上是无法相比的。

林俊站在办公室地上,单薄得有些瘦弱的身躯,凝望着窗外,四零年已经过去了,春节也悄然走过。

四一年本来是风起云涌的一年,在这一年历史走向了转折,日本发动了太平洋战争,也预示着他们败亡的开始。但是如今的太平洋上风平浪静,日本没有南下的任何起图,事实证明太平洋战争没有了。

林俊的想法是代替美国的地位,在太平洋上发动对日本的反攻。可这是海上作战,龙泉军一艘军舰都没有,用什么来打海上战斗?不消灭日本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海上力量,能取得战争胜利吗?陆地战争不是不能打败日本,但是能登陆东京吗?留着一个庞大的日本本土,有从海上进口的渠道,有从中国掠夺的大批资源,日本怎么可能短时间失败。八年?再有八年也未必能胜利。但是如何解决海上问题,海军建设绝不是一天两天,一月两月的事,就是一年两年也不行。

距离日美战争的十二月七号,只有十个月时间,而十个月林俊又能做什么?离开窗口走到地图前,看着地图上日本海的方向,林俊紧锁着双眉,头脑里构思着进攻作战的计划。

这是一个长远的战略规划,但必须解决几个问题,林俊头脑在急速的转动,他的新任秘书张国强进来说道:“执政官,杨部长回来了要求见你。”

林俊回过头有些发愣:“怎么这么快?”

张国强笑笑:“执政官,杨部长是做空军飞机回来的,这是第五航空大队的飞机送的。”

林俊的表情一下停止在那里,眼睛不再看张国强,一下紧紧的盯在地图上,好长时间突然在桌上拿起笔,在沈阳到朝鲜的距离内,用红色的笔连着画上了几条红线,又在朝鲜向日本方面画上了几条红线,这些红线画得很狂野,又粗又重。

由于用力过大,红色的笔啪的一声断裂,张国强连忙又拿过一支笔递给林俊。林俊接过笔后并没有再划,而是说道:“把地图换一个新的,通知杨部长和章晓,还有李院长他们前来。”

“是”张国强很精明,否则不会成为林俊的秘书,答应一声赶紧去通知几个人,看来司令又有了什么重大决定。

林俊确实有了初步的想法,他有了解决日本的办法,虽然这个方法并不是最好的,但是林俊目前能进行的唯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