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情怀错(二)(1 / 2)

抗日之少年将军 飘逸 3325 字 2022-12-11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第315章 情怀错(二)

多年的锻炼,杨如萍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由于她一直是龙泉军军需部的,而从龙泉城开始,林俊的工业体系就是以军需工业为主,军需部之所以和后勤部分开,就是军需部并非是外界认为的那样,军需部并不是以采购军需用品为主,而是生产制造的管理部门。

杨如萍这个军需部长,等于是林俊的工业部长一样。这一次龙泉军终于以国家的形式确定了政治体制,军政彻底分开。虽然军事工业还是一个单独的体系,但也是工业部管辖的范围。除了特殊的几个军工企业以外,大批的军需品转入民用的工业生产制造。

林俊是有后世经验的,国家经营企业,只能是负担,容易滋生腐败和官僚,企业的负债运营在消耗国力,企业欠下的债由国家买单,把税收又填回去,并不是有利的发展模式。除了高精尖的几种科研机构以外,林俊并没有把所有的工业纳入国家计划中。

这样,形成军队招标采购军队用品,严格限制了军费支出。把军事技术推向社会化,有利于推动军工和民用工业的发展。杨如萍脱下了军装,不再是军人,以普通人的身份出任龙泉共和国工业部部长。

当上这个部长的杨如萍大喊上当,朝鲜的一切是个空白,工业体系可以说什么也没有,只有日本人留下不多的小工厂,再就是一些私人作坊,根本称不上工业,连合格的工人都招不上来。

在顺平确定了第一个龙泉共和国高技术工业基地,把沈阳搬迁来的大型企业全都建在这里。以顺平为中心,向周围辐射进而带动龙泉共和国北部的工业发展。

杨如萍可不管别人高兴不高兴,一股脑的把三万多日军战俘全都收走。因为日本的国民教育要普遍很多,他们的士兵都有文化基础,这一点比中朝的伪军都强。杨如萍的做法,让出任交通部长的李日轩敢怒不敢言。

他是朝鲜人,林俊任用他出任交通部长,让他十分感激。看出来龙泉政府是拿朝鲜人一视同仁的,只要真的维护龙泉共和国为朝鲜半岛的发展努力,就会得到龙泉政府的支持和信任。

李日轩是和中国人有感情的,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也懂日语。曾经在日本留学,也去英国深造过,对铁路运输方面很有造诣。为此在朝鲜是有名的人,他没想到林俊手里竟然有这么详细的资料,也消息灵通请他出任交通部长。

李日轩想建一条从北到南的铁路,北方从惠山开始,向南到木浦港,这样会形成南北交通大动脉,从而带动整个朝鲜的经济发展。北方的矿产和南方的农粮产品可以来回调运。但朝鲜在日本的统制下,他的想法只能停留在图纸上。

当林俊派章晓出面,和他谈的时候,李日轩其实也是一样的想法。龙泉军和日本没什么区别,都是侵略朝鲜的军队。李日轩是不会答应的,但是随着龙泉共和国的建立,龙泉军脱离了中国,成为单独的政治体制,看着这个变化不大,但他的核心变化是巨大的。

李日轩不是普通人,他有才能有头脑,当然明白,说是龙泉军侵入朝鲜,但林俊这样做也可以说是龙泉军参加朝鲜,只是名称换成了龙泉共和国。朝鲜半岛上毕竟是朝鲜人多,林俊执行了一系列政策,并没有歧视朝鲜人,而是真正的做到了汉朝一家。可是李日轩又怎么会知道林俊的长远计划。

李日轩减少了很多抵触情绪,当章晓告诉他,林俊要致力发展朝鲜半岛的经济,改善交通运输条件,想听听的他的意见。李日轩谈出了他的大动脉想法,这个提议引起龙泉政府的兴趣,协商过后正式立项。李日轩不但成为龙泉共和国第一条南北铁路的总设计师和总指挥,同时出任了龙泉共和国交通部长。

按着林俊的计划,铁路不是在平壤通过,而是以顺平为中心点,向南北方向开工建设,别看北方到南方都是日军占领区,龙泉军有把握夺回来,统一朝鲜半岛。

这一点李日轩相信,龙泉军的战绩标柄天下。从不情愿到情愿,再到全身心投入,李日轩彻底归心。带着他的手下,进行公路、铁路桥梁的设计勘探制定计划。

可是面临他的难题同样是人员问题。林俊下达指示,任何人不许动农民。农业是国之基础,必须保证土地耕种。当伪军战俘和日军战俘进入龙泉共和国境内的时候,政府的几大机构立即红眼睛的盯上,哪里都缺人,本来从东北迁移来的人已然做好土地开发的准备,原龙泉城农业部长,这回成为龙泉共和国农林部长的王思远气得大骂,他的人根本让各部给瓜分了。

仅有的那些战俘也被杨如萍霸占,可是杨如萍的身份,别说李日轩,就连王思远也不敢说什么不满。总算官司打到林俊那里,由章晓出面把朝鲜伪军交给了李日轩,中国东北的伪军战俘交给了王思远,日本战俘分给了杨如萍,事情才算是暂时平息。

桂秀娥不得不向各军队下达命令,战俘不能杀,有可能尽力抓活的,龙泉共和国没有劳动力。这样的战争还和中世纪的时候一样,人口掠夺战争。林俊只能这样做,否则他没人干活。

王思远胆子更大,他分到手的东北伪军战俘,当时就有百分之八十变成了普通人,只有个别的顽固分子进行集中劳动改造,大部分成为龙泉共和国的普通公民,他们领到身份证明,分到土地,成为一个普通人,不再是战俘的身份。龙泉政府同意,这些人的亲眷和家属也可以来。

王思远的做法立即被各部门效仿,在顺平工业基地内,有成千的日本战俘加入龙泉共和国的国籍。他们不再是日本人,成为龙泉共和国的公民,只要一心拥护龙泉共和国遵纪守法,就是和普通人一样。

钱玉书升任政务院院长,他主理着整个龙泉共和国的一切政务。钱玉书现在是后悔不跌,林俊对他的报复终于开始。

建立独立的龙泉共和国是钱玉书的极力主张。如今他的目的达到了,也成为龙泉共和国行政三号人物,林俊阴险的把他放到政务院长的位置,警告他干不好有他好看的。

钱玉书忙得连睡觉时间都没有,本来和龙泉医院的赫梅订婚,可是婚礼确遥遥无期。

看到林俊洋洋得意的样子,桂秀娥幸灾乐祸的笑脸,钱玉书恨得直咬牙。但他没办法,这是他一力主张的,这回尝到苦果。

用林俊的话说:“钱院长,甘当革命的老黄牛,努力工作吧!”

钱玉书没办法了,只能是拼命的工作。龙泉政府百废待兴,一穷二白什么都没有,又没有形成系统化,大事小事全都集中在政务院。林俊把心思用在军事上,只有章晓和李桂琴帮钱玉书的忙。

龙泉政府按着林俊的要求精减机构,不许有庞大的政府机关看,就是各地的行政官员,机构确定,人事安排,就让钱玉书头大如斗。既要照顾各民族情绪,还要兼顾各党派利益,更不能失去国家民众利益。

作为政务部长也就是一国总理,哪有那么好干的,整个龙泉政府上下有如一台上足发条的机器,不停歇的运转。

杨如萍的工作是最累的,她担负着龙泉军二十多万部队的军工和后勤。现在的总参谋部后勤处长江同生,是天天往她这里跑,催要军队的后勤物资。

看到江同生这个她昔日的手下,杨如萍是一点好脸子也没有,江同生陪着笑脸,但还是一再催促。

杨如萍也没办法,一句话林总统的命令,杨如萍只好照办。她觉得自己好像欠林俊的。看着手里的资料,用手抹一下额头的汗水喊道:“小宋,你干什么把屋子烧这么热,开门放一放。”

林俊进来有一会了,看着在忙碌的杨如萍,心里很疼。

他也说不上和杨如萍是什么感情,杨如萍比桂秀娥小几岁,当初林俊闯进她绣楼的时候,杨如萍才二十一岁,从那一天开始林俊就成为杨如萍心目中重要的人,而杨如萍也走进了林俊的生活中。

当白世杰牺牲的一刹那,杨如萍决定跟林俊走的时候,谁也没想到会是后来的样子。

一句带有笑谈的六夫人、七夫人让杨如萍和林俊拴在一起,大嫂成为杨如萍的代名,可是白世杰是谁?龙泉军都不记得了。

恐怕只有林俊永远也不会忘记这个大哥,他是那样的相信只有五岁的自己,这份感激永远在林俊的心底。就连父亲都不相信自己,白世杰确相信自己,和自己远赴山西,也因此送命。

起因是因为杨如萍,但还是因为林俊。对白世杰的一股内疚,让林俊对杨如萍没有什么心思。

可是时间的推移,杨如萍的心思林俊明白,但他什么也不能做。这对于现代人的林俊来说,并不是什么不可逾越的礼教鸿沟,可是夏薇、夏研、魏雅琴、柏桐这些人都各有归宿。

尽管最后魏雅琴还是没能和钱玉书走到一起,两个人只是差婚礼那一步的时候,却不知道什么原因分手。当时震惊整个龙泉军,但钱玉书、魏雅琴却没有对外解释,这件事也就成为一个谜。

当传出来消息,钱玉书和龙泉总医院的医生赫梅订婚的时候,让大家再一次猜测为什么。不过很快就有消息传出,魏雅琴也订婚了,不过男方是神秘人士,大家都不知道是谁。

作为龙泉地方行政人员,警察总局局长的魏雅琴一直很低调。龙泉军方控制区也一直不固定,警察是辅助机构,也不引人注目。大家的眼睛全在军队上,所以也就成为没人关注的事。

但林俊明白,钱玉书和魏雅琴都是有思想的人,他们的想法都有独立性,恐怕这当中最大的问题还是来自自己的身上。两个人从来不说,魏雅琴也刻意的避开林俊,让林俊心里很难受。可是对魏雅琴说什么呢?林俊也无话可说,只能是拖着时间,希望能有一个好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