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格局(三)(1 / 2)

抗日之少年将军 飘逸 3481 字 2022-12-11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第311章 格局(三)

龙泉军的军事会议历时三天时间才结束,龙泉军队部队进行了大规模的变动。撤销原三个集团军番号,龙泉军又一次进行了混合整编,在原有军队基础上没有进行扩编,而部队数量反而缩减。

这是根据林俊的指示,部队进行精减,常规步兵的数量减少,特殊兵种的数量增加。龙泉军划为两个军区,以沈阳为中心的辽中军区,以平壤为中心的朝北军区。

龙泉军总司令部迁到平壤,总参谋部在沈阳,这一奇怪现象令人大感惊奇。作为军队的指挥中心出现两个,那么是不是会有指挥混乱的可能。但是能参加龙泉军高级军官会议,又怎么会不明白林俊和桂秀娥的心思,所以对这个奇怪的做法内部没什么奇怪的。

龙泉军两个战区,重心向朝鲜方向倾斜,在总的龙泉军精减后编成四个军,朝鲜为第一军、第三军,沈阳的为第二军和第四军,每个军下辖三个师、两个旅、六个团,部队为还是三三编制,后勤兵种和特殊兵种增加,常规步兵减少。从总体上看,龙泉军的数量在减少,战斗力在减弱。但参加会议的各军将领全都知道,龙泉军的战斗力上升了不止一个台阶。

变化最大的是装甲师和火箭炮师,番号撤销,部队分散编入各师级部队中,这样的分化,龙泉军的原来单兵种作战,向多兵种复合作战方向转变。

最后会议确定了军官人选,这才是大家关心的问题。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夏荷离开军队,不再担任军队直接指挥官,而是出任龙泉军平壤军事学院院长,这是一个多兵种的专业军事学院,副院长是宋远征。

陈锋出任朝北军区司令,刘占允为参谋长,谭登江为辽中军区司令,胡启民为参谋长。

两个军区分别辖龙泉军四个军,第一军、第三军在朝鲜,第二军和第四军在沈阳,林俊的龙泉军形成两大战区。尽管龙泉军精减缩编,每个军只是辖两个师、两个旅、六个团的步兵,但每个师都多出两个直属部队,那就是炮兵团和装甲团。

最让大家不能理解的是精减下来的部队。这一次并没有进入各个警备部队,而是成立了龙泉军海岸防卫部队。在平壤驻防海岸第一警备师和第二师。沈阳海岸第三师、第四师,第一师驻扎在安东,第二师在平壤,第三师在营口,第四师在大洼,也就是盘锦。

空军方面也分为两个集团,空军总司令部迁到平壤,在沈阳为空军第一飞行团,平壤为第二飞行团。

当会议结束的时候,大家知道不算成立的龙泉军警备司令部地方部队,龙泉军只有四个军八个师的部队,每个师减到了一万五千人,那就是龙泉陆军总兵力是十二万,加上空军、海军四个师总兵力也没有过十六万人,因为每一个海岸防卫师只有八千人。

但是龙泉军警备司令部的兵力却在增加,各地成立的以县级为单位的警备大队,以城市为级别的警备支队,在沈阳一个警备总队,平壤一个警备总队,兵力达到了十多万人。如果警备军算是武装力量的话,龙泉军还是增加了,那就是总兵力增加到二十五万。

王强为沈阳警备军司令,范魁生为平壤警备军司令,各自管辖两个警备区,同时归参谋部指挥。

在会议结束的第二天开始,龙泉军的大规模整编开始。对龙泉军的变化,各方面都是冷眼观看。

山田乙三大将低头不管林俊如何变化,他在专心于自己的兵力部署。在两边的接壤地区,日军相对的低调,龙泉军也藏锋敛芒。双方很有默契的谁也不招惹谁,都谨守自己的防线。

这样在龙泉军和日军中间出现了很多真空地带。这里因为双方有所顾忌,谁也不想在没有准备好的时候爆发大规模作战。

根据大本营的命令,山田乙三没有向龙泉军控制区进攻的打算。他没有那么傻,日军方面已然得出结论,林俊的地盘只能围困,不能进攻,只要封锁龙泉军的外来物资渠道,他们得不到发展也就无力进攻。给关东军和华北方面军的命令就是日本以卷入欧洲战争中,如何对待英美苏问题才是关键,所以对中国战场要求保持稳定,没有命令前尽力维持现状。

既然有这个命令,前面已经有两位关东军司令败在林俊手里,山田乙三大将当然不想成为第三个。

多田骏这个华北方面军司令,是林俊手下败将,他的想法当然也不想向北进攻,那是关东军的事,华北方面军的目标是北平、天津、山西、河北的国军和八路军。因此给筱冢义男命令第13军控制锦州、朝阳一段防线,对林俊加强封锁,不要向前进攻。

锦州一战尽管陈锋十分不高兴,第一集团战果最小,丢失锦州、朝阳,但筱冢义男确十分清楚,他的部队在第一集团军的打击下损失并不小,也是有相当的损失,特别是龙泉军的土匪作风,所过之处就是掠夺一样,日军的后勤物资被扫一空,他也根本就无力进攻。

华北地区,河北、山西丢失,他的一切物资只能从海上补充,也十分困难。

南北西三个方向,龙泉军和日军进入相互不惹的局面,维持着表现的和平。

但是有两支军队却大肆活动起来,在西北方向的张顶培抗联游击总队,在法库调兵山到内蒙的库伦地区,通辽到彰武这一大片空白区之内,快速发展起来。

有林俊的命令,沈阳警备军区尽力支持他们。得到后勤武器弹药援助的游击总队,迅速发展壮大。有龙泉军在背后支持,筱冢义男也没办法。驻守通辽的112师团和库伦的136师团也无法控制这些广大地区。

这里成为中共军队的实际控制区。另一个活跃的就是蒙江游击总队,他们也是满洲省委指挥下的抗联部队。不知为什么,在苏联的周保忠第88旅并没有向中国境内进攻,苏联远东方面军正在调动。

斯大林终于放低了姿态,一方面与英美两国谈判,希望得到援助。一方面和日本进行商谈,强调日苏互不侵犯条约,保证中苏边境的稳定。

历史已然变化,没有太平洋战争爆发,林俊占据沈阳周围,控制朝鲜北部,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得到的航空燃料,让日本参谋本部第一个就怀疑是从苏联得到的。

所以国内很多人主张和德国联合,向苏联进攻,夺取远东地区。德国军已逼近莫斯科,苏联自顾不暇,哪能挡住日军占领库页岛以及远东地区。唯一的是龙泉军在发展壮大,让日本方面不敢轻易向苏联进攻。

但在谈判上表现出咄咄逼人的强硬态度,让斯大林是无法接受的。命令米拉多维奇主席,尽力和日本达成协议,保证远东地区的和平,不能让苏联陷入两面作战中。

克里姆林宫里,斯大林一脸的疲惫。他有些搞不明白了,德军对苏联军队为什么这么清楚,本来就难以挡住德军的凶猛进攻,苏联的情报有泄漏的可能,进攻的德军十分掌握苏联红军的调动。

斯大林是了解自己国家的,苏联的严寒让拿破仑失败,德国也不例外。四一年冬季就是苏联反攻的时候,尽管苏联西部已经大面积失守,工业区被占领,工厂正在向贝加尔湖和远东地区撤退,但斯大林相信,苏联不会失败的。可是如果长此下去就会很危险了。

莫洛托夫匆匆进来:“元帅,根据远东情报,林俊取得沈阳战役胜利后,再没有发动进攻的迹象,日本有向苏联进攻的可能。”

斯大林脸色阴沉的看了一眼莫洛托夫:“米拉多维奇同志为什么还没有完成日苏谈判?”

莫洛托夫有些害怕,大元帅最近有些喜怒无常。苏联红军步步后撤,德军已逼近莫斯科,很多战败的红军将领被投入监狱,每个人都不知道明天会怎么样。

他是执行者,贝利亚这个猎犬在到处闻,莫洛托夫怎么能不害怕。犹豫一下说道:“根据米拉多维奇报告,龙泉军伤亡也不小,无力向外进攻,所以日本方面有了一些底气。另外根据我们人掌握的情况,日本也根本无力支撑下去战争,他们必须解决资源问题,而远东就有日本垂涎的石油,所以他们也步步紧逼不肯放松。”

斯大林把嘴里的烟斗放到桌上,出口气说道:“派人向龙泉军联系,苏联可以给他们提供军事援助,让他们向日军发动进攻,牵制日本的兵力。命令米拉多维奇答应从哈巴罗夫斯克向日本输出石油,给他们双方条件,让他们打,争取远东安稳。我们致力于解决西线的德军,同意美国的要求,得到他们的援助。”

莫洛托夫松口气,看来斯大林服软了。不过这是一箭双雕的计策,得到军事援助的龙泉军,必然向北进攻,关东军绝对无法再进攻苏联。而得到石油的日本也会和龙泉军打起来,远东就安全了。立即有些献媚的说道:“元帅英明,属下马上去办。”

斯大林又一次拿起烟斗,上面已没有烟丝,他叼在嘴里。林俊一直在寻找苏联的援助,这一次自己答应给龙泉军援助,龙泉军绝对会向日本进攻。

斯大林很清楚石油是不能多给日本的,那样会助长日本向远东进攻的野心的。龙泉军太弱,能打败日本都不知道什么时间的事,他们是威胁不到苏联的。想起来在远东方面的中国抗联部队,斯大林觉得应该让他们回中国去,那样可以牵制关东军。

斯大林也有些来气,朝鲜人就是扶不起来。金照希本来发展不错,可是却被日军轻易消灭,残部退回苏联。既然这样,那就让他们全都进入中国东北,和日军作战去吧。想到这,对秘书说道:“通知在苏联的王明先生,以共产国际的名誉让在远东的抗联和朝鲜游击队进入阿穆尔河,向日军发动进攻。”

秘书答应一声,用电话向参谋部下达命令。斯大林不再关心远东问题,他相信这些很容易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