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遍地开花(一)(1 / 2)

抗日之少年将军 飘逸 3374 字 2022-12-11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第317章 遍地开花(一)

龙坪里龙泉北部的龙泉军司令部军事会议结束,作为在朝鲜的北方军队,林俊只有这两个军,精减后的龙泉军恢复最初的编制,这是一个军两个师两旅六团制,以下采取三三编制,所以部队数量并不大。由于都是近距离防卫作战,更多的是防守反击战,龙泉军的后勤兵种一直不是太多。

所以龙泉军相对比其它军队要少的多,日军一个师团,最高编制是两万八千人。可是其中战斗步兵只有两个旅团,四个联队,一万多人。其它的是炮兵工兵和辎重兵,以及其它辅助兵种。

改制后的日军变成三联制,后勤辅助兵种大为减少。但一个旅团只有三个步兵联队,整个师团一万八千人,战斗步兵只有一万零点,辅助兵种占到百分之四十以上。

对于军队的编制问题,龙泉军是很有特点的。龙泉军的作战单位是以军为作战级别,与日军的师团不是一个级别,高过日军的编制。

在日军方面来说,总体计划上是以军为作战区域。但对中国的战争,日军是以进攻战为主,所以作战时是以师团为作战单位。

这样一来中国军队,以师级对抗日军的师团级作战,无论装备和兵员数量都弱于日军,所以中国军队是以军级和集团军级对抗日军的进攻。

而龙泉军作战单位确没有规律,总体作战计划上是以军级单位为基准,但进入战役的基本战场时候,往往很难分清龙泉军的作战兵力。

不论是龙泉军与日军的上万人、十万人大战,还是几百人、几千人的小规模战斗,龙泉军有可能出现在日军周围一倍以上的兵力,也可能是不足日军一半的兵力。作战规律根本摸不清,这就是日军方面大喊林俊狡猾的直接原因。

林俊穿越前只是一个普通人,他是军迷爱好者,并非科班出身的军人,也并非是军事学家。能从一个普通人走到今天,历史的先知先觉和对战争形势的提前知道,是林俊胜利的重要因素。

抛开这些林俊并不具备指挥大兵团作战的能力,也不具备一个国家政要的政治素养。

耳闻目睹,随着战斗经验的积累,不断的吸收学习,林俊的进步是神速的。能走到今天,林俊在学一样东西,那就是他不断的修正自己的战略构想,用他能掌握的历史知识来分析,决定龙泉军的未来走向,也能掌握日军的作战特点和军兵种的优缺点,所以龙泉军每一战都会胜利。

林俊掌握两个关键问题,这是日军的短处,也是他们的软肋,所以才会胜利的走到今天。

一个是日本战争资源匮乏,他们无力支撑长时间的战斗。在中国作战,日本的战争能力,特别是武器弹药,机械化兵种燃油附件,以及工业品并不是来自于中国,而是在日本本土运进中国的。这种远距离补给线路,加大了战争消耗和延缓了战争进程。所以日本一场战役失败,很长时间无法发动下一场战斗,从而为林俊的休整发展争取时间。让每一次大战后严重伤亡,消耗疲惫之极的龙泉军得以喘息,为下一战做好准备。

林俊能快速恢复的原因是龙泉军是本土作战,战争资源是就地利用。不管是借用苏联,还是国民政府,亦或是来自缴获,林俊都能用最短的时间恢复过来。

另一个胜利的重要原因就是,林俊很明白自己的弱点,他每一次作战计划都是战略上的指导,而把战役、战术下放到参谋部,甚至下放到基层部队,由广大的军官和士兵来研究具体的作战方式。

其实林俊在借用老一辈革命家的胜利经验,那就是依靠群众,依靠众人的智慧。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人多智谋就多,这种大家想办法的方式,在军队战略战役上是不行的。他的作用体现在局部战斗,小规模战斗方面,威力是巨大的。

这也就是龙泉军战术千奇百怪,根本没有规律可寻的重要原因。这些战术有时候是十几个战士在一起想出来的。他们的水平不可能有什么高明的军事战术,但是都能超出人的想象。有些根本违背常理,也有些战术非常下流,这也是日军方面大骂龙泉军流氓、无赖的原因。

这一次林俊担心三四个月之后,龙泉军是准备完了,但日本也准备完。同时,四二年欧洲战场会出现转机,英美苏等国会在德国的重压下缓过气来,开始干涉亚洲的战局。

龙泉军在朝鲜建立一个国家,别人如何去想林俊并不清楚,但他自己却知道。

用十年后确定宪法这一种说法来拖延时间,林俊要完成朝鲜汉人化的目标。十年正是一代人成长的时间,所以有很多事情林俊要做,但是稳定朝鲜半岛局势就是关键。

来自于后世,又是一个军迷爱好者,林俊怎么会不清楚。在明朝的时候,有远见的军事人物就确定了朝鲜的战略位置,欲控制亚洲必先控制中国,想控制中国,限制日本必不能失去朝鲜。

日本侵华之初,就也很清楚这一点,在甲午战争中,首先在清朝手中夺取了朝鲜的控制权,进而用半个世界的时间,终于开始全面侵华。明朝、清朝到今天的国民政府,同样明白这个道理,但国家的虚弱让中国无法控制朝鲜。

二战刚刚结束,美国开始武装干涉朝鲜的统一战争,而共和国的老革命家更是清楚朝鲜的战略地位,也因此爆发了抗美援朝战争。新中国牢牢掌握北朝鲜。

美国控制日本和南朝鲜为什么?这一点林俊是十分清楚的,所以林俊思考再三,决定先占沈阳后占朝鲜,确定这个对中国来说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

但是林俊的时间太短,日本根本不给林俊发展的时间。对于国府方面的军事调动,日本不可能不知道。

林俊的大动作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提前宣布建国,使他风头正盛。常言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龙泉共和国的建立,确实抓住这个时机,确定了政治地位,但也会遭到各方面的打压。

林俊没有时间,无论是为了和日本争取时间,还是在欧洲战争缓解前稳定,还是为了稳定内部,林俊都不可能拖延时间。

他否决了桂秀娥和张大浩提出的,来年春天再开始军事行动的提议,决定进行北方冬季攻势,一举解决龙泉共和国北部的日军。建立长白山到图们江这一条放线,争取为龙泉军南下统一朝鲜半岛确保后防安全。

陈锋这个龙泉军北方战区的司令,没有在平壤指挥战斗,而是把司令部向北迁移到龙坪里这个不大的山村。

陈锋把一个战区司令部设在这里是有原因的,这里有一个龙字,体现出龙泉军的意思,龙坪当然是龙呆的地方。

这些是玩笑,重要的是这是一个山村,周围群山环抱,距离江界和新义州都不远。日军在朝鲜北部的兵力集中在咸兴、惠山、长津、大兴一带,陈锋这里距离前线不足百十公里。

把战区司令部移到如此近的距离是很危险的,但陈锋并没有执行桂秀娥下达的指挥部不许太靠前的指示,这个距离方便陈锋的指挥。

龙泉共和国刚刚建立,龙泉北部的一切都在整顿当中,交通和通讯非常落后,葛文生的通讯部门并不能建立良好的通讯,高频电台在这样的山区也受到局限。

为了及时了解战场情况,方便对各部队的指挥,陈锋把指挥部前移到龙坪里,北方第一军和第三军,就分散开与日军对峙咸兴到惠山和长津一带。

龙泉军的处境陈锋明白,他毕竟是高级将领,指挥大兵团多年,战略眼光和政治形势也十分清楚,毕竟大家都不再是当年了。

用弟弟陈山的话就是哥哥已没有当年的锐气。可是陈锋明白,今天的位置能那么冲动吗?

第一军和第三军组成北方集团军,陈锋兼任集团军司令。根据桂秀娥的指示,为了避免南北同时开战,北方战役要求让日军不明白的情况下展开,最好能速战速决。

为此陈锋召开全军作战会议,几天的时间确定了这个作战计划,上报参谋部。如今得到批准,陈锋的作战计划也正式下达给各部队。

林俊龙泉共和国北方收复战役打响,但是确没有引起各方面的注意。因为北方集团军的作战很有特点,被参谋部定名为遍地开花,也是这一次军事行动的代号。

顾名思义也能明白陈锋要干什么?日军对龙泉共和国采取的是围困战术,在咸兴到惠山一带,从中国境内的江源、白山、梅河口到辽源再到四平,布置了八个师团的兵力,在陈锋的当面就有日军第115、105和142三个师团,组成朝鲜北部第3军,直接归关东军司令部指挥,第3军司令是宫本雄中将,参谋长木村三郎大佐。

在咸兴是第115师团,长津是105师团,在惠山是142师团,三个师团的兵力达到五万多人,可算得上重兵围困。日军把在华北地区围困国军和八路军的战术用在了朝鲜北部。

把零散的村屯合并到一起,以城镇为中心点,制造了百里无人区。把村庄和一些小城镇焚毁,在重要的路段内建立重兵据点。修建岗楼共事,封锁了龙泉军向北发展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