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海上游击战(一)(1 / 2)

抗日之少年将军 飘逸 3814 字 2022-12-11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第339章 海上游击战(一)

沈阳龙泉军和国军联合司令部里,谭登江满脸笑容:“卫司令,咱们是一家人了吧?”

卫立煌无可奈何的一笑:“谭司令,我们确实是一家人,但我也恐怕回不去了。”

谭登江一笑:“卫司令你放心,林总统是说话算数的人,龙泉共和国的地方你随便挑,看中哪我个人掏钱都给你买房子。”

卫立煌说道:“看来龙泉军就是比我们有钱。那好吧,我的房子你来解决,我要研究作战问题了。”

谭登江当然知道不用他来准备卫立煌的房子,恐怕有这个计划那天,总统就不知道准备了多少套房子。这可是三个军的兵力,每个师一万多人,九个师总兵力超过十万,也无非是装备差一点,战斗力弱一点。但都是好兵,只要训练好了,指挥正确一样打胜仗。

对于蒋委员长调来三个军,林俊指名道姓的提出来司令第一人选就是卫立煌,当然是有打算的。

卫立煌不会背叛蒋介石,但他也不得蒋介石欢心。因为他亲共,和中共关系一直走得很好。

没有卫立煌在山西主政,中共如何能控制山西大部分?这和卫立煌的纵容有关。因此把他调到西安行营主任的位置上。卫立煌一来气,回重庆修养,蒋介石更是乐不得的。

但蒋介石搞不明白,林俊并没有和卫立煌过多接触,根据情报,两个人也没有往来。但林俊十分信任卫立煌为什么?

要说故交那更不可能,因为蒋介石是了解卫立煌的。最主要的是林俊才多大?怎么可能是故交。

林俊大肆的武装中共控制的东北抗联部队,同时占据着东北心脏部位。既然林俊有心退出中国,在朝鲜独立,蒋介石当然不能放过控制东北的机会。卫立煌虽然亲共,但他也不会投共,所以蒋介石同意卫立煌出任沈阳战区司令。

这一次石油问题引来日军全面备战,大战一触即发。这是日军倾力一战,这一点谁都看得明白,龙泉军和中国军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日本全面侵华已四年多了,从开始的遮遮掩掩到如今的赤裸裸,再没什么虚伪的言论,那就是公开灭掉吞并中国。日本已然拿出不要脸的作风,还有什么顾虑。

这一次日本方面动用了不下三十个师团,二百多艘战舰,两千多架飞机,向龙泉共和国和沈阳方向压来。

如此大规模军事行动,当然不会是一天两天,十天半个月就能开始的。但谁都知道,一旦开战,就会分出胜负,不会不了了之的。

为了一战定乾坤,双方都在进行准备。尽管龙泉军宣布独立,成立龙泉共和国,但在大部分人心中,没把龙泉共和国当外国人,还是认为中国军队。

特别是林俊从关内向龙泉共和国境内大批的移民,更让所有人认为,龙泉共和国也不过是中国分出去的一个军阀而已。

现在还有满洲国,南京政府和重庆政府呢,龙泉政府算什么外国人。人家抗日,在打鬼子。

就是都有这样的想法,林俊的讲演通过电台一发出,中国境内的响应是最热烈的。各大院校师生,民间政治团体,纷纷请愿要求国民政府向东北增兵,解决东北日军,收复失地。

每一次学生起来请愿,蒋介石都会不满,唯独这一次让他高兴。在重庆连连发表文章,决定向东北、华北地区派兵,和龙泉军联合作战,消灭日本人夺回东北。

蒋介石立即电令汤恩伯,给他的第二十兵团再增加三个军的兵力,用于平津地区防守,配合龙泉军的作战。当然秘密给汤司令什么指示,只有汤司令知道。那就是林俊夺下的地方,必须派兵占领,不能落入中共手里。

对于林俊提出为了方便东北作战指挥,要求在东北的国军部队进行番号统一,否则补给、后勤物资分配困难,蒋介石同意。

不用重庆出钱出粮,出枪出炮,这当然是好事。用东北资源顶账?废话,就是不顶账蒋介石能阻止开采吗?还不是一样,何乐而不为。

所以在这点上没什么疑虑,同意东北沈阳战区的部队统一番号。

但是只有不超过十多天时间,蒋介石就发现上当了。林俊的龙泉共和国总参谋部上报的部队番号中,没有了国民政府军的番号,这不算什么。

而是林俊对部队进行了调防和重新整编。如此一来,哪是统一番号的问题,而是林俊变相把他的三个军吞并了。

这让蒋介石大发一顿怒气,恨不得枪毙了卫立煌。他是没有投共,可是他投靠了龙泉军,投靠了林俊。

因为待遇问题,这一次调给卫立煌的都不是真正的中央军,而是各地战败打散整编到一起的军队。

虽然表面看都是中央军嫡系,但是第20军军长是汤恩伯兼任的,第95军军长是冯治安兼任的,第35军是傅作义兼任的。

原计划调来的十三军因故没有到达。但卫立煌很清楚,每个军都是兼任军长,证明这些军队都不是什么精锐的正规军。

当部队到达后,卫立煌才知道,三个军的番号很好,但部队就是七拼八凑上来的三个军。兵员数量并不少,每个军都是满编的两旅六团制。

可是武器弹药实在成问题。作为战区联合司令的谭登江什么也没说,答应由龙泉军给于武器弹药补充。

卫立煌很奇怪:“谭司令,你好像知道这样?”

谭登江一笑:“我不知道,但我们总司令知道,所以我们也算有准备吧。”

卫立煌无言以对,林俊真的成精了,竟然连委员长怎么想的都知道。

其实对林俊来说这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国军抗战初期,确实是真的抗战,大批的精锐部队投入战场。但淞沪失败,南京失败后,大部分中央军精锐消耗空了,蒋介石再不舍得把精锐力量投入战场。

四一年以后,太平洋战争的爆发,让蒋介石看出来日本必败,所以他在得到美国援助的时候,更是不会把精锐力量投入到抗日战场,保存实力的做法不会改变的。

这一次向沈阳派出部队,作战主力是龙泉军,而沈阳与关内隔着锦州、山海关,蒋介石怎么会把他的精锐力量派到这来,想想都不可能。

就是知道来的部队不是地方杂牌军,都是拼凑的杂牌部队,所以林俊才有吞并的想法。如果真是精锐的中央军嫡系部队,林俊也根本办不到。

当蒋介石同意统一番号的时候,林俊借机下手,把原95军、第20军和35军给拆开,和原来的龙泉军四个军整编成三个集团军。

大批不合格的、年纪大的和有伤病的退役。愿意留下的留在东北,愿意回家的给安家费,愿意去朝鲜的在龙泉共和国安家。短短十几天时间,蒋介石说他的军队没有了。

三个军接近十一万人,最后留下的只有八万部队,三万多人离开军队。但大部分人全都去了龙泉共和国。

为什么?很简单,这些士兵中很大一部分是拉壮丁拉来的,如果返回家乡,有可能再给抓来当兵,还有谁愿意回去。

再说了,龙泉军安置办的人已经说了。如果有人在龙泉安家,他的亲属和家人也可进入龙泉共和国,给分配土地或安排工作,保证孩童入学。

有这条件傻子才回去呢。当兵的大部分都是光棍一根,还没有成家。如果与朝鲜女子结婚,更是有优抚条件。

这样,最后留下和回原籍的人不过十之一二,大部分人都取道通过公路和海上,离开沈阳地区,进入龙泉共和国。

精简过后的三个军,重新编成了两个军,这样在四二年的六月份,龙泉军在紧急情况下,部队整编终于完事。

日军共计在林俊周围的兵力是十八个师团步兵,两个战车师团,一个海军舰队,三个海军陆战队,两个航空飞行团总兵力四十五万人。

而龙泉军最后完成的是两个战略兵团,其中七个集团军,一个海岸防卫军,二十个师三十万人。一个海军舰队,两个飞行集团。从兵力番号上看,双方军力相当。

如果实际对比数字,龙泉军处于绝对的弱势。那是因为林俊全部兵力是三十万,而日军只是周围部署的进攻兵力就是四十多万,算上后备兵力,日军总数在六十万之间,超过龙泉军一倍还多。

海军方面更加没法比了。龙泉海军并不能出战,只有二十几艘舰艇完成改造,最大吨位的是两艘巡洋舰,不过四五千吨。战列舰没有改造完成,能参战的战舰不过三十艘。而日军方面是连航空母舰在内的二百多艘战舰,驱逐舰以上的舰船就四五十艘,同时拥有航空母舰的舰载飞机。

空军方面是龙泉军唯一的强项,但数量远远不足。半年多时间,龙泉空军飞机增加的数量不过五百架。龙泉军飞机总数不超过千架,而日军方面只是陆军飞机就达到了两千一百多架。

这些是军事秘密,但是也并非什么绝对的秘密,大致的数量是公开的。以龙泉共和国和沈阳为中心的战斗,终于引来了世界的目光,这可是上百万人的作战。

在亚洲战局是不多见的,虽然当初上海、武汉、徐州会战,最后投入的兵力,双方也达到了百万。但那是历时几个月时间,兵力逐步增加到百万。

而这一次双方并没有开打,而是一次性准备就投入如此多的兵力,实属少见。更加让世界为之瞩目的是,这一次不单是陆地战斗,龙日两国全都是投入了海空军和地面装甲部队。

可以说是海陆空三维立体作战,林俊一个少年儿童,以传奇般的经历到达军政高峰。

龙泉共和国是新的势力,他能否站住脚,生存下去,这就是关键一战。此战胜利,将奠定龙泉共和国的政治地位。这一战失败,龙泉共和国将打回原形,成为历史名词。

林俊的胜利与否决定着亚洲的军事势态,也决定着势力分配格局。朝鲜半岛位于日本、苏联、中国的中间,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扼守着三个国家的关键部位,有战略头脑的和政治远见的,更加关注这一战的结果。

可以说世界上百分之七十的大国,都在关注这一战。美国白宫和英国白金汉宫,苏联的克里姆林宫,都在开会研究。

龙泉共和国和日本的谁胜谁负,是他们的是事。但各国对龙泉共和国的态度,必须做出反应。这是大国之间利益和政治地位决定的,他们不可能沉默。

特别是苏联,林俊的小动作一直没断,在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弄出一个新共党,成立了人民阵线独立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