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2 / 2)

惊涛拂云录 扶兰 1414 字 5个月前

金咏之长叹道:“不错,先严以阴阳之说谏劝先帝,不可独任一枝,而应左右逢源,方得阴阳和谐之道。先帝深觉有理,所以才特旨令王爷于三代王爵之外再世袭一代,存宣王府以与历任权相抗衡。当今官家即位之初,不明此理,在下从中解说之后,官家也就此对宣王府格外容让。”

宣王侧过头看了看唐廷玉,唐廷玉怔了一下,已明白宣王的意思,说道:“历代帝王之术,其实都不外乎此。群臣相争,帝王持其端而用其中,才不至于出现李林甫、杨国忠之流误国权臣。不过理虽如此,若非金公与先老太爷从中斡旋,点出其中三昧,说动先帝与当今官家,不但宣王府不能保全,朝政也将就此败坏。无论于宣王府还是于大宋,金公都功莫大焉。”

金咏之莞尔一笑:“唐三公子见事明白,王爷调|教有方啊!既然如此,唐三公子以为在下究竟为何要劝王爷不可过继赵鹏呢?”

唐廷玉略一踌躇便答道:“金公是否担心宣王府与姑苏赵府结盟之后,声势太过浩大,连贾相也难以压制,以至于朝堂之上阴阳失衡、帝心不安?”

金咏之转向宣王:“王爷见微知着,连唐三公子都已看明白的事情,王爷不应疏忽吧?所以在下极是困惑,不知王爷为何要冒险行此下策?”

宣王注视着他:“不到万不得已之时,我的确不愿意行此险策。”

金咏之郑重地道:“在下明白王爷的苦心。但是在下要奉劝王爷的是,要以这种方式谋求王爷所求的目标,只怕是适得其反。到那时,官家因为忌惮王爷,不但不会废黜贾相,反而会更倚重贾相以钳制王爷。到那时,与王爷对峙的就不是贾相而是官家了。王爷此举,将自己和宣王府推到如此危险的境地,于国家、于王爷自身,都绝无益处。”

宣王默然许久,长叹道:“我明白了。”保全宣王府的阴阳制衡之帝王心术,也正是限制宣王府不能再进一步的原因。

他向金咏之略一拱手,说道:“多谢金公赐教。我会重新考虑这件事情。”

金咏之站起身来说道:“王爷明白就好。在下还有一事相求。”

宣王也站了起来:“金公请讲,能尽力之处,自当尽力。”

金咏之看看唐廷玉,说道:“我有一个幼子金昭,唐三公子想必已经见过他了。”

唐廷玉一怔,蓦地明白过来,金昭当初之所以能够听到刑部追捕史清的消息、之所以能够瞒过鬼谷的耳目偷偷跑到天机府通知史清逃走,只怕全因为金咏之的有意纵容。

他躬身答道:“晚辈曾见过金世兄。金世兄年纪虽轻,但以晚辈看来,器宇开阔,心思灵敏,前途未可限量。”

金咏之微微一笑:“阿昭自幼追随史清,于鬼谷心法之外,颇得史家刚烈如火之心法刀法之熏陶,此后又习得伊贺忍术,不是我夸自己的儿子,假以时日,阿昭若能融汇这三家之长,成就当在历代专习鬼谷心法的弟子之上。我请王爷与唐三公子,将来对阿昭略加照拂,则不但在下,便是鬼谷金家也感激不尽。”

说完他长长施了一礼,唐廷玉急忙代宣王还礼。

送走金咏之,唐廷玉思索着道:“王爷,金公方才所言,怎么听起来有托孤的意味?”

宣王喟叹道:“鬼谷洞悉天机,历来招鬼神之妒,已有几次倾覆之险。金咏之也许的确预感到了什么。这件事情,你以后留心着吧。”

唐廷玉应声“是”,转而又道:“那赵鹏这件事——”

宣王的脸色凝重:“我并不在乎官家因此而降罪于我,却担心正如金咏之所言,适得其反,因为宣王府的过分强大而迫使官家更倚重贾似道。这件事情要从长计议。你通知侯大总管。”

唐廷玉答应着,却没有马上退下,迟疑了一下,宣王注意到了,询问地看着他,唐廷玉终究没有说什么便退了下去。

宣王望着他离去的方向,出了一会神,召来一名内侍,说道:“传这一次跟随廷玉的领队来见我。”但随即又改变了主意,摆摆手道:“不必了。”

唐廷玉的神情之间,似乎有什么困惑,但这困惑是唐廷玉暂时还不想求教于他的。

既然如此,他还是不要去探听究竟为好。

选定了唐廷玉,就必须信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