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2 / 2)

惊涛拂云录 扶兰 1685 字 5个月前

她抽出书架最深处的一个长长的锦盒。是一幅画吗?她不记得江才人给她看过。这锦盒像是仓促间来不及放回原处、顺手搁在那儿的。

小夜打开锦盒,盒中果然是两幅绢画,已经有些发黄。一幅是江才人少年时的画像。小夜从没听江才人提过她入宫之前的事,但是画上的少女娇美华贵,不识愁滋味,斜倚妆台,握一卷书,含笑沉吟,很显然不是寻常人家。左上角的空白处题了一首小令,小夜识字有限,连猜带拼的,只能约略凑出一份惆怅的心情。寻好梦,梦难寻,几回魂梦到花荫。她喃喃地念着这一句。江才人入宫之前也是生活在一个梦境里吗?那是怎样的一个梦呢?

小夜又拿起下面一幅。

杨再兴将军大战小商河图。

小夜不知道这个故事。她只能看出来,身中无数箭枝仍跃马举枪的年轻战将是宋人,一大群围攻他的人从衣装来看就是异族。

杨将军神勇无敌,而终究死于小商河的乱箭之中。小夜直觉地知道这是一个悲壮惨烈的故事。江才人为什么要收藏这样一幅画?

她凝视着画上英武的杨将军。李应玄若着上战袍,是不是也是这个样子?

怔了好半天,小夜才叹一口气,小心地收好画,放回原处时忽然觉到身后有人,一回头,江才人就站在书架的尽头,脸色古怪地看着她。

小夜吓得失手将锦盒掉在了地上,两幅画都掉了出来。

江才人在太后那儿时,心裏一直惦记着匆匆而来时不曾收好的锦盒,宴会一散立刻赶回来。书房中只有负责打扫的一个宫女和小夜会来。那宫女不识字,一向不关心这些书画。她想到多半会是小夜打开这锦盒。果然如此。

小夜怔怔地不知如何是好。

仿佛过了许久,江才人才轻声道:“想听一听杨将军的故事吗,小夜?”

那果真是一个悲壮的故事。江才人也只说了这个故事,别的一概不提。小夜非常想问她为什么要珍藏这百年前名将的画像,而且和她少年时的画像放在一处,可是看着江才人凄绝的脸,竟不敢开口。江才人凝视着这两幅画,眼里隐约闪烁着泪光。小夜鼓足勇气说道:“我将它们绣出来可好?这样可以保存得久一些。你看这绢面已经有些儿黄了,笔墨也浸润了。”

江才人一怔,便笑起来:“难得你有这份心。明儿个我叫人送白绸和丝线来。这是我们两个的事,知道吗?”

小夜:“我知道。”

这是江才人不想让别人知道的秘密。

江才人看着她,小夜是这样善解人意。她不觉又微微一笑,道:“小夜,是谁有这个福份?”

小夜愣了一下才明白过来,窘得说不出话来。江才人叹息一声,道:“我会尽力帮助你的,小夜。但是不要让别人发现。”

小夜有一种想倾诉一切的冲动;可是,她害怕。她没有权利向别人说起李应玄的承诺,说起那个月明之夜的笛声。她害怕自己一说出来,震怒的上天会收回她最后一点希望。幸福是不容拿来炫耀的。

自那一天后,小夜和江才人之间有了无形的默契,更深一层的和谐,相视一笑间,暖意融融。小夜在自己的睡房的后窗前绷起了一个绣架。平时她仍是在前窗下绣宫中交下来的汗巾、手绢,只有在心情平和、风和日丽时,她才走到后窗前,揭开蒙在架上的青色绸缎,开始绣江才人少年时的画像。她的感激与挚爱都绣在这画中。

冬去春来,小夜要开始绣百鸟朝凤图。江才人的画像已经绣好。杨将军的画像一时无法开始。百鸟图需要太多的精力。她的后颈有时仍会因低头太久而微微酸疼。这时她更无法忘怀李应玄温暖坚定的手。江才人的博闻广见,使她知道了许多有关襄阳和蒙古人的事情。蒙古人正在围攻襄阳,而李应玄就在那座被围困的城中。江才人细细地对她叙说四川钓鱼城下的激战,鄂州之围,忽必烈的登基称帝,襄阳之围,大理国的灭亡。小夜因为襄阳而仔细地听着这些离她如此遥远、如此难以想象的故事。江才人在太后那儿常能见到一些宫外来的人,一点点消息便足以让她推断出许多事情,回来后便对似懂非懂的小夜讲述。小夜不忍心让江才人失望,总是认真地倾听。她知道无人可以诉说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