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载道人在此地,应该是声名远扬,反倒我和师父是初来乍到,患者与家属都是面面相觑,看起来都不想让我们诊治。
过了一会,还是刚刚出声的老妪道:“我曾听老辈人说,茅山道士法力高强,能驱邪治鬼,老伴,你就请远道而来的两位茅山道长诊治吧。”
然后对我和师父行礼道:“两位道长,我的老伴儿,全摆脱两位了。”
她身旁,那个满头白发的老爷爷,一直一言不发。不过看得出来,他非常信任自己的老伴,老妪让他来找我们治疗,就朝我和师父走了过来。
见到有人愿意来,我自觉肩头责任不轻,主动对郑载道人道:“郑载前辈,这里嘈杂,我能进屋子给老爷爷诊治吗?”
“理当如此!”郑载道人没有拒绝,还为我们开了屋子的门。
接着,便打算把另外两位病人带去洞穴里,看起来立夏洞里应该也有器械。没走两步,郑载道人突然停下,转身对我道:“若是有拿不准的,可来找我,当以谨慎为先,事有轻重。”
这番话,郑载道人说的很犹豫,我猜他的意思是让我们不要把闯关的事太看重,要以病人的生命为重,如果拿不准,去请教郑载道人也是可以的。
我对郑载道人很郑重的抱拳道:“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
这句话是守一道长传我书中,很常见的一句话。当时我不知道出自于哪里,后来还是师父告知,这是药王孙思邈祖师所写之《大医精诚》里的一句话,凡医家,无有不知的。
听到我这么说,郑载道人浑身一颤,没有再说什么,领着两个病家就进了洞穴。
“老爷爷老奶奶,你们两位进屋子,我给你们看诊。”
“好,多谢道长了。”
我和郑载道人的一番互动,山野之人也不是很懂,这位老妪敢出来,这面子给的是茅山历代祖师大德,我如今代表的也是茅山,肩上的责任便越发重。
师父与合意道人随我一起进了屋子,我看合意道人是一分钟都不想跟郑载道人待在一起,郑载道人可能也有意让他来看着点我们。
各自坐下后,我问道:“老爷爷,您有什么不舒服吗?能跟我说一下吗?”
一旁的老妪插话道:“道长,我老伴儿不会说话。”
当下我便为难起来,这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缺一不可。尤其对我这种初学者,问是最直接的,也是诊断最重要的步骤。倒是没想到,我还真挑了个最棘手的。
“道长,我和我老伴儿生活五十多年了,他有什么不舒服我比他还清楚,我跟您说可以吗?”老妪看出我脸上的为难,但她也没有马上质疑我,反倒很和蔼的对我说道。
“好,您慢慢跟我说一说老爷爷有什么不舒服。”
虽然不能从病家身上直接问到信息,会变得不那么直观,不过也比一无所知好。
而且从一开始见到这个老人家,他的面色红润,两颊虽显瘦削,行动却还顺畅,倒不像是有大病之象。(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