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一十七章 真白左(2 / 2)

过惯性,实际上就是一种路径依赖。当一种事物,成为个体普遍约定俗成,或者从思想意识上认可的东西的时候,那么,认可度越高,在其行为意识上的惯性就越大。这种惯性,甚至在促使其成立的利益条件不复存在的时候,依然可以运作一段时间。这其中,既有先驱的利益构造结构的完备,又有各种思想文化层面的强调。因此,在某种程度而言,惯性,本质是一种依赖。依赖的背后,是个体对利益结构的高度认同。而依赖延续时间的长短,则大多是文化思想的功劳。

因此,惯性的底色,一定是利益。之所以能够形成惯性,一定是该事物首先能够获得支持。能够获得支持的,必然是代表了一定范围内群体的利益。就人类社会而言,私有财产的出现,是一个质的飞跃。私有财产,就是个体利益。到后来,就有了群体利益,因此,在社会学也好,政治经济学也好,都有了集团理论。所谓集团,即以利益结构为分类基准。因此,大致可以说,利益结构的变化,才是历史发展的一条隐性却极为有张力的演变线索。

从经济学的视角,重新去看历史,就会发现,群体的分类,根本的东西就是以经济层级来分类的。其它一切的名头也好,身份也罢,不过都是这种分类的表象,后者说是用比较多元化的描述方式,再次把群体细分。但是,再怎么细分,最终仍然是经济层级的细分。按照这个逻辑,也就是说,在某种具备鲜明经济层级细分的事物上,只要站在了某个位置上,能获得更大的收益,那么,这个位置在未来的运行中,对人们就会产生更大的惯性。

当内阁和英国议会形成之后,它们得到了一个和皇权利益并不一致的利益集团的支持!

在明朝,这些利益集团是文官集团!而文官集团实际上本身代表了地方士绅集团和大地主的利益。他们需要有人限制皇帝,让皇帝不能随心所欲,破坏国家正常运行。这本身也符合士绅集团和大地主的利益,毕竟皇帝瞎搞非常容易征税,虽然谁都知道,皇帝征税,也征不到他们头上,都被他们转移到了自耕农和佃农身上了。另外就是防止皇帝妨碍他们土地兼并,这才是最重要了,征税什么的,多是借口。对这些地方利益集团来说,只要不拦着他们土地兼并,就都是好皇帝!

就好比宋徽宗,在没被金兵抓走之前,可是一直被吹捧为明君圣主!要不然这货也不可能脑残做出那么多荒唐事,要知道,以宋徽宗的艺术造诣,智商绝对没问题。但为什么会做那么多蠢事?还不是被人捧的找不到北了。

而在英国,支持议会的利益集团是大贵族和贵族、教士、骑士和市民!除了国王,一眼望去谁都特么支持议会,这种情况下,不管谁上台,谁敢废除议会?不怕被赶下台?反正又不是没干过。

而在亚特兰蒂斯,这种情况就并非如此。

首先,议会只有贵族支持!

但在亚特兰蒂斯王国,贵族的权力并不大。甚至连整个贵族阶层的力量都不怎么大。这和整个亚特兰蒂斯的社会环境有关,他们还算开明,平民也不是没有出头的机会,阶级壁垒没那么强。

而且议会并没有平民参与,他们在议会那里根本没有获得利益,他们干嘛要支持?相比之下,王室在平民阶层拥有非同一般的威望!他们已惯跟随王室上万年了,没有足够的利益,凭什么让他们改弦易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喜欢美剧大世界里的骑士请大家收藏:(www.zhaozhi.us)美剧大世界里的骑士枣子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