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不做不错多做多错(2 / 2)

内阁里。温体仁、王应熊、吴宗达等一帮大臣各自捏着一份报纸,面色阴沉,沉默不语。

能让他们面色这么难看的,自然是程世杰那篇文章了。这篇文章就像一只力大无比的手,在左一下右一下的猛扇着他们的脸,隔着报纸都能听到响亮的啪啪声。

其实被打脸还不算什么,能混到这个位置的人,哪个不是脸皮厚得跟防弹衣一样,能唾面自干的非凡角色?问题是,程世杰不仅在打他们的脸,还在拆他们的台!

这篇文章一棍子将流传了几千年的“君权天授”理论给打进了尘埃,明明白白的告诉所有人:那个神威凛凛的天不过是一群别有用心的人编出来骗人的,根本就不存在!

所谓的帝王失德、天降灾祸,更是他妈的扯淡,人家把你们当傻子呢!这简直就是在扒士大夫集团的皮了,再能忍的人也忍不住要暴跳如雷!

王应熊把报纸往桌面重重一拍,厉声道:“那个佞臣真的是大逆不道,无法无天,不知道天高地厚了,竟敢胡言乱语,也不怕遭天打雷劈!?”

吴宗达冷笑:“他这是在将脏水往我等身上泼,试图蒙混过关呢!他害怕天下百姓知道是因为陛下宠信他这个佞臣才招来如此严重的天灾,害怕百姓知道真相后要生食其肉,所以哗众取宠,攻击天道……说白了,就是在垂死挣扎!”

说程世杰垂死挣扎可能有点言过其实,但是现在程世杰的处境真的不怎么好。“天威难测”的观念在中国可谓根深蒂固,就连高高在上的帝王也不得不屈服于上天的威严,何况是臣子!

在古代每逢天灾,帝王都要准备大批祭品,斋戒浴沐,举办盛大的祭祀典礼虔诚地向上苍祷告,祈求上苍垂怜,至于大臣就更不用说了,在汉代,每逢天灾或者特殊天象,三公就要轮流引咎辞职。现在全国发生大范围的冰雹灾害,举国文人都将矛头对准程世杰,那压力真的能把人给逼疯!

温体仁轻轻吐出一口气,语气有些阴森:“这个佞臣为了保住自家富贵,真的什么都不顾了!就冲他这一番大逆不道之言我等就万万不能放过他!发动所有言官,发动所有太学院的学子,一起上书,务必要圣上将他拿下,千刀万剐!此人不死,后患无穷!”

吴宗达有些迟疑道:“那些言官还好说,但是太学院的学子中颇有一些人被他的妖言所迷惑,想要发动他们,只怕不容易……”

温体仁厉喝:“愚蠢!难道他们还不明白,这佞臣正在挖我等士大夫辈的根么!他不死,我等士大夫辈必有一天会被他打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别说保住如今这尊崇的地位,只怕连性命都保不住了!”

温体仁一向以温文尔雅着称,哪怕是政敌,也对他的风度仪表颇为折服,但是现在他却将这一切都抛到了九霄云外,面目扭曲,两眼喷火,十分骇人,吓得吴宗达两股战战,内阁诸公同样噤若寒蝉!

温体仁用力一挥手,大声说:“告诉那些学子,想要出人头地就上本弹赅那佞臣,哪怕是随意罗织罪名,也是无罪有功,否则他们别说出人头地,哪怕是回乡当个农家子弟也不可得!”

内阁诸公抿着嘴,眸中凶光闪烁,如同一群被猎人包围了的野兽,往日谦谦君子的形象算是毁到佬佬家了。

儒家传承了两千年的理论遭到了强有力的质疑,他们忽悠老百姓的那一套很有可能要被拆穿了,这叫他们如何能忍受!

王应熊恶狠狠的说:“不光要发动太学院的学子,更要发动天下士子,这个佞臣这篇文章等于将自己推到了天下士子的对立面,这等良机,岂能放过!千夫所指,无疾而终,我倒要看看他拿什么来应付天下学子的怒火!”

吴宗达道:“一定要快!那个佞臣经常有出人意料之举,如果久拖不决,搞不好又生变数,让他咸鱼翻身!最好就组织一支军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他拿下,一劳永逸!”

不提这个还好,一提,所有人都苦笑起来。放眼整个大明,有几个人敢跟程世杰对垒的?连凶悍无比的建奴都让他吊着打,大明这帮废柴将领……还是省省吧!

温体仁苦笑:“放眼整个大明,堪与那佞臣匹敌的,也只有卢建斗一个!”

吴宗棕目露凶光:“我去找卢建斗,跟他陈明厉害!他虽是封疆大吏,却也是士子出身,不可能不明白其中的厉害!”

温体仁道:“也只能这样了!”

……

就在内阁讨论对付程世杰的时候,程世杰就在御书房内,他望着大同、宣府、蓟镇、榆林送来的战报,愤愤地道:“那帮家伙简直把书读到狗肚子里去了!现在整个北方已经是遍野哀鸿了,长城千里防线狼烟四起,他们一不想着如何赈灾,二不想着如何支援长城防线,反而一门心思逼陛下下罪己诏,简直就是草菅人命!这是草菅人命!陛下就算下十遍罪己诏也于事无补,雪灾不会因此而停止的,反倒是老百姓会因为得不到赈济而绝望,一旦长城防线被攻破,到时候,整个北方烽火遍地,好不容易才稳住的局势又要大乱了!”

崇祯皇帝还是遇到了知音,当初张献忠出其不意地一举攻克明朝中都凤阳,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龙兴之地,掘朱元璋祖辈之明皇陵并焚毁之,熊熊大火和弥天烟雾持续了数日之久。

崇祯皇帝走出了令他的自尊十分难堪的一步,即第一次向全天下颁布“罪己诏”,向天下臣民首次承认朝廷的政策失误及天下局势的险恶。

诏曰:“朕以凉德,缵承大统,意与天下更新,用还祖宗之旧。不期倚任非人,遂致虏猖寇起。夫建州本属我夷,流氛原吾赤子。若使抚御得宜,何敢逆我颜行。以全盛之天下,文武之多人,无奈夸诈得人,实功罕觏,虏乃三入,寇则七年。师徒暴露,黎庶颠连……”

现在受到了程世杰这个异世蝴蝶的影响,原本在崇祯十年,北方大旱,中原大地、赤野千里、饿殍遍野、民不聊生,而地方官吏仍旧逼粮催科、盘剥百姓,多处地方亦然民怨沸腾、干柴烈火、一触即燃,面对这样的危局,崇祯帝头脑十分清醒,可是又无可奈,山高皇帝远,朝廷中枢对于基层吏治的腐败也是鞭长莫及、望洋兴叹尔。

后来,崇祯又下罪已诏。

可问题是,程世杰非常坚定的认为,所谓的天灾示警,其实都是在扯蛋,这只是自然天气现象,也是人为的祸害。就是因为官员不作为造成的。

现在程世杰将辽东的调查报告送到了崇祯皇帝面前,在辽东受灾其实比京畿更加严重,大雪连续下了半个月,积雪厚约八尺有余。然而,京畿积雪仅三尺有余,仅仅相当于辽东大雪的三分之一。

“程卿,你有办法吗?”

“臣,没有万全之法,只能勉强一试!”

崇祯皇帝望着程世杰道:“你可得想清楚,你是在跟传承了几千年的伦理道学对抗,迈出了这一步,就没有回头路可走了。如果你失败了,不光是你,朕都会身败名裂,甚至……死无葬身之地,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如果你现在回头,还来得及。”

程世杰淡淡的道:“回头?臣要是回头就要被当成佞臣杀掉祭天,然后,陛下被逼下罪己诏,再然后,千千万万老百姓继续在雪灾灾中挣扎,流离失所,饿蜉遍野……蒙古破关而入,建奴杀得血流成河,国将不国,臣没有回头的余地!”

程世杰的一番话,说得君臣二人,都沉默了。

程世杰从来就没有回头的余地,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就算他想妥协,已经意识到致命威胁了的士大夫阶层也不会放过他!那些家伙看似道貌岸然,温文尔雅,可是一旦切身利益受到威胁,他们马上就会变得比豺狗还要凶残!

这是一场不死不休的战争,程世杰想要活下去并且走得更远,必须跟他们斗。他的财富,他那庞大的军队,他在商人中无以伦比的影响力,都帮不了他,唯一能帮上一点忙的,只有他的智慧了。

最后,崇祯皇帝发话了道:“朕就疯一把!”

次日,早朝,崇祯皇帝下旨:“册封程世杰之子程家龙为龙虎将军、辽国公,辽东都指挥使,准驸马都尉,将与坤兴公主定亲,待坤兴公主十五岁时,嫁于程家龙为妻。”

对于此举遭到文武大臣的一致反对,因为终大明一朝,还没有试过皇帝亲封一个未满十四周孩子为大将军的,程世杰一个武夫封国公已经是岂有此理,他的儿子承袭他的爵位,那也是要程世杰死后的事情。

一门两国公,大明不是没有,可问题魏国公是凭军功拿下来的,程家龙寸功未立,获封辽国公,那不是荒唐吗?

但这次崇祯表现得极为固执,二话不说就撸了好几个跳得最凶的文官,谁反对就撸谁。他用这份圣旨向群臣表明了态度。

同时,程世杰正式拜总理,总理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太原镇(也称山西镇或三关镇)、延绥镇(也称榆林镇)、宁夏镇、固原镇(也称陕西镇)、甘肃镇九边军务。

总理,皆因事而特设,或随设随罢,职权甚大,地位在巡抚之上。

崇祯皇帝以为程世杰这道任命会受到大臣们的阻止,可问题是,这道任命居然毫不迟滞的通过了。

事实上,崇祯皇帝并不知道的是,在大臣们的眼中,职权越大,疏漏越大,特别是负责管理九边军务,宁海军大臣们插不上手,可是九边的军队已经被渗透成了筛子,程世杰拿什么指挥他们?

更何况,只要调动任何一点的守军,让蒙古大军蜂拥而来,到时候,百姓被杀,血流成河,崇祯皇帝也只能挥泪斩马谡了。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大臣们自然不会阻止崇祯皇帝重用程世杰,他们只是期待程世杰如何收场。

宁海军虽然说战斗力强悍,可问题是位于辽东的宁海军又不会长翅膀,他们怎么可能飞到九边?

随着这道任命的出现,大明所有的压力都集中到了程世杰身上。

只看程世杰如何应对了。

PS:还有十二个小时,求月票,老程继续努力,争取晚上再来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