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吴三桂是像丧家之犬一般逃回贵州的。</p>
当他带着残部进城后,虽然没有整出负荆请罪这种夸张的戏码,但还是十分愧疚的前去向洪承畴“告罪”。</p>
从级别上来看,吴三桂是平西大将军,而洪承畴是五省经略,总督军务大臣。</p>
照理说洪承畴应该是吴三桂的上级。</p>
但实际上吴三桂手中攥着实打实的兵权,还是特别能打的老关宁军。</p>
故而即便这次战败,洪承畴也不好过于苛责于他。</p>
二人原先都是明臣,彼此之间可谓是知根知底。</p>
见吴三桂演的如此投入,洪承畴自然要配合着搭戏把戏做足。</p>
两个戏精你一言我一语,端是把其他清军将领弄得一头雾水。</p>
“洪经略有所不知,明贼不知从哪里搞来了一批泰西火器。那火炮尤其厉害,炮弹爆炸后还会炸裂许多碎片出来,杀伤力十足。征南将军便被意外炸死。”</p>
他脸上一脸悲痛的表情,不知道的还以为赵布泰是他亲爹呢。</p>
洪承畴顺着吴三桂的话头问道:“见状不对,平西将军就没有劝阻征南将军吗?”</p>
既然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吴三桂自然要把戏做足。</p>
只见他长叹一声道:“末将见明贼炮火凶猛,当时便向征南将军提议暂避锋芒。可征南将军却是不听,说是要一举克敌。洪经略您也知道,名义上末将和征南将军是平级,但实际上是唯他老人家马首是瞻的。末将只有建议权没有决定权啊。他老人家执意要猛攻,末将也是无能为力啊。”</p>
吴三桂表现的悲痛欲绝,却是绝口不提遭遇明军象兵袭营,二次落败而逃的事情。他已经打定主意把罪责都推到赵布泰身上,这样他最多只有一个连带责任。</p>
洪承畴面上安慰他一番,心中却冷笑道此子真是个不知廉耻,脸皮比山海关城墙还厚的家伙。</p>
如今赵布泰已经死了,把责任推到一个死人身上自然是脱罪的最好方式。</p>
“平西将军有心,此战虽然失败不过明贼也已经暴露了其手中的新式火器。下一战只要我军准备充分,定能摧城拔寨。”</p>
吴三桂连忙称是。</p>
二人一出双簧演完,吴三桂的罪责也就撇的差不多了。</p>
接下来就是给朝廷上奏疏的事情了。</p>
这么大的惨败不可能压着不报,只不过笔墨之上可以润色修饰一二,令其看上去不至于那么难看。</p>
吴三桂心里还是很有底的。</p>
现在不是满清刚刚入关的时候。</p>
那时候八旗的战斗力还很强大,便是吴三桂的精锐本家兵也无法与之相比。</p>
而现在八旗子弟被中原的花花世界迷的眼花缭乱醉生梦死,哪里还有什么心思放在习武打仗上。</p>
赵布泰拉出的那支八旗军已经是东拼西凑出来的所谓精锐了。</p>
所以清廷方面如今多是倚重像吴三桂这样的降将。</p>
只要吴三桂手中的这支本家兵损失不太严重,他在清廷心目中的地位就不会动摇。</p>
至于洪承畴嘛也是不怎么担心的。</p>
在他的大方略下清军已经一步步的压缩明廷的空间,如今可谓拿到了胜势。</p>
明廷只是做着困兽之斗罢了,便是坚持又能够坚持几天?</p>
等到湖广、陕西的粮食全部调到,清军大军只需要抹过去就能把明军碾碎。</p>
就和碾死一只蚂蚁一样简单。</p>
双方的实力对比实在是太悬殊了。</p>
这么些年来,洪承畴也算想明白了。</p>
清取天下是必然之事,再多阻击者出现也不会改变这点,最多是让这个过程曲折一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