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朕要东征(第一更!求订阅,求月票!)(1 / 2)

</p>

四川,成都府。&lt;/p&gt;

早朝之后朱由榔便召集了李定国、文安之等文臣武将,共同商议要事。&lt;/p&gt;

就在一日前,夔东诸镇派人送来一份招降信,是顺治写给他们的。&lt;/p&gt;

李来亨、袁宗第、刘体纯等人不敢托大,一番合计后立刻派人把信转送到成都,呈递至御前。&lt;/p&gt;

朱由榔看过信后自然是气愤不已,但他对夔东十三家的忠诚还是很欣慰的。&lt;/p&gt;

这些忠臣义士真的像历史上那样忠君爱国,完全站在大明这一边。&lt;/p&gt;

让朱由榔最担心的不是顺治威胁围剿夔东,而是清廷对夔东诸镇实行封锁。&lt;/p&gt;

夔东诸镇不适宜种植粮食,在这点上需要外部输送补充。&lt;/p&gt;

而四川勉强能够养活这十余万大军,要想额外输送粮食给夔东很难。&lt;/p&gt;

土豆全面推广后倒是可以做到,但这需要时间。&lt;/p&gt;

可顺治不会给夔东诸镇时间。&lt;/p&gt;

摆在朱由榔面前的是一道选择题,要么主动出击,要么眼瞅着清廷通过封锁政策把夔东明军耗死。&lt;/p&gt;

“陛下,这虏酋言辞之嚣张,简直是目中无人。是可忍熟不可忍,臣请领兵伐之!”&lt;/p&gt;

李定国看过这封信后直是怒发冲冠。&lt;/p&gt;

顺治小儿如此目空一切,真以为他爱新觉罗家已经坐稳江山了吗?&lt;/p&gt;

明明刚刚吃了败仗,却是大放厥词威胁恐吓,谁给他的勇气?&lt;/p&gt;

朱由榔双手向下压了压示意李定国保持冷静。&lt;/p&gt;

“晋王说的这些朕都知道,虏酋之所以敢如此嚣张,因为如今两京十三省中,除了云南、四川基本都在东虏手中。他们占据绝对的优势,这才会大放厥词。我军确实连着打赢了几场胜仗,但除了收复重庆之外基本都是防守反击。东虏除了折损了不少绿营兵,并没有伤筋动骨。朕觉得要想让顺治小儿闭上嘴,便得狠狠打痛他。”&lt;/p&gt;

李定国听了天子这番话直是十分解气。&lt;/p&gt;

对,狠狠抽他的嘴巴子,叫他狗嘴里吐不出象牙!&lt;/p&gt;

“如今吴三桂驻扎在安龙呈观望之势,他轻易不会出手。赵良栋又惨败回到贵州,所部折损过半。仅仅靠着鳌拜带来的万余八旗兵,洪承畴很难再组织起有效的攻势。至少在短期内不太可能。”&lt;/p&gt;

朱由榔十分认真的分析道:“所以朕决定利用这个空隙主动出击,沿江而下经三峡直捣湖广。”&lt;/p&gt;

贵州如今就是一个泥沼,洪承畴巴不得明军去进攻。那样不但可以消耗明军的力量,还能为川陕总督李国英赢得时间。&lt;/p&gt;

所以朱由榔是不会优先攻打贵州的。&lt;/p&gt;

退一万步讲,即便打下来贵州又能如何?只能让云南和四川多一道屏障,偏安一隅罢了。&lt;/p&gt;

要想缩小明军和清军之间的差距,只有两个选择。&lt;/p&gt;

要么拿下两广,靠出海口进行海贸赚取大量银两翻盘。&lt;/p&gt;

要么打下湖广,靠湖广这个天下粮仓迅速爆兵实行反推。&lt;/p&gt;

其他的选择都不现实,即便获得一城一池也是在慢性死亡。&lt;/p&gt;

这一点不是朱由榔带来的那点枪炮和土豆能翻盘的。&lt;/p&gt;

地盘,现在大明急需要扩张地盘。&lt;/p&gt;

趁着李定国、白文选、袁宗第、李来亨、刘体纯这些名将还在当打之年必须主动打出去,越拖对明军越不利!&lt;/p&gt;

一众武将听闻天子决定主动出击,皆是欢欣鼓舞,摩拳擦掌。&lt;/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