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初见成效(第三更!求订阅,求月票!)(2 / 2)

南京的灾民只会越来越多。</p>

南京虽然很大,但人口也很稠密。</p>

涌入十几万灾民或许还能接受,几十万呢?上百万呢?</p>

真的不会出问题吗?</p>

张煌言虽然是兵部尚书,但心思极为细腻,操着户部的心。</p>

承载力是个很大的问题。</p>

不光光是粮食和水,还有其他资源。</p>

一旦城中资源无法满足要求,就会发生崩溃的现象。</p>

朱由榔身为天子当然要考虑好得失。赈济灾民可以得人心,但也存在发生不可控事件的可能。</p>

若是再被有心人煽动,后果实在是不堪设想。</p>

而且如果涌入城中的灾民数量过多也不利于防疫。</p>

他仔细想了很久随后沉声道:“二十万,便以二十万为限。如果超过了这个数量,那还是把灾民安置在城外吧。可以帮他们搭好帐篷,也算有个遮风避雨的地方。然后在城外设立赈济点。一日两餐,就像城内一样。”</p>

这已经是朱由榔思来想去能够想到的最好方法了。</p>

“陛下圣明!”</p>

听到这里张煌言长松了一口气。</p>

他还担心天子会拒绝赈济这些多出的灾民。</p>

若是那样指不定会发生易子而食这类的惨剧。</p>

百姓们苦啊,灾年尤其如此。</p>

张煌言实在不希望再看到百姓们活在苦难中了。</p>

可他也明白赈济只是一时的,要想真正的让百姓们脱困还得朝廷强大起来先北伐中原击溃东虏,才能把最好的资源给到百姓。</p>

南方的百姓是百姓,北方的又何尝不是呢?</p>

手心手背都是肉啊。</p>

朱由榔其实一直觉得张煌言心思缜密可以多做一些内政方面的工作。</p>

当初张煌言统兵也是没办法,毕竟总得有人顶起来。</p>

现在大明军事方面的人才很多,也不需要张煌言这样一个文臣来处理过多军务了。</p>

当然兵部尚书这个职位张煌言可以先兼着,只不过可以再把户部的一些责任交到他手上。</p>

民以食为天,张煌言应该能够完成好这个重要的工作。</p>

当然这件事朱由榔决定晚一些跟张煌言说,等到这次旱情和疫情过去了吧。</p>

至于文安之来到南京后也只是一个阁老的作用。</p>

他的年纪实在是太大了,朱由榔不好意思再让他老人家奋斗在一线。</p>

也该培养培养新人,多给新人一些机会了。</p>

有张煌言这个中坚在这里顶着,情况怎么也不会坏到哪里去。</p>

希望疫情快些过去吧,这样明军才能集中精力攻打江淮以及浙南。</p>

只有拿下来这两块地方才能有足够精力对付两广和福建的清军。</p>

一环套着一环,一步套着一步,朱由榔一步也不能走错。</p>

只有把这些步骤都走对明军才能真正意义上和清军分庭抗礼。</p>

到了那时稍稍休整一下,就可以北伐了。</p>

朱由榔看着眼前几位忠臣良将,心中的那抹火焰又烧了起来。</p>

大明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无论是天灾人祸都无法阻止这一刻的到来。</p>

即使现在天空暗淡,阳光也终会穿透乌云洒满神州每一片土地。</p>

...</p>

...</p>(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网址: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