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南京城外纵火案(第一更!求订阅,求月票!)(1 / 2)

</p>

民怨这种东西是慢慢累积的。&lt;/p&gt;

一开始或许还不明显,但一旦累积到峰值到了不得不爆发的阶段,便会失控。&lt;/p&gt;

朱慈煊最担心的就是民怨沸腾,发生骚乱。&lt;/p&gt;

父皇命他监国明显就是在考察他,朱慈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lt;/p&gt;

如果因为城外失火导致一系列继发情况,那就完全失控了。&lt;/p&gt;

这是朱慈煊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lt;/p&gt;

他当即组织人手前去安抚灾民,给灾民送去了急需的粮食,并替他们搭建帐篷。&lt;/p&gt;

民怨就要在一开始就控制住,绝不能任由其发展。&lt;/p&gt;

所幸的是张煌言和王贺年的能力十分出色,二人在这件事上面的处理朱慈煊很满意。&lt;/p&gt;

他们已经搭起来框架朱慈煊只要在这上面修修补补就可以了。&lt;/p&gt;

最后功劳和政绩还是朱慈煊的,可谓是很合适了。&lt;/p&gt;

但这件事绝不是巧合,肯定是有人故意纵火。&lt;/p&gt;

平息民怨之后朱慈煊单独召集了锦衣卫指挥使王贺年,和他商议追查纵火元凶一事。&lt;/p&gt;

“臣锦衣卫指挥使王贺年拜见太子殿下。”&lt;/p&gt;

王贺年见到朱慈煊之后便拱手行礼。&lt;/p&gt;

“王指挥使免礼。孤今日召见你便是想商议一下追查纵火元凶一事。王指挥使应该也知道城外灾民聚集区突然起了大火十分蹊跷。孤觉得这一定是有人故意为之,便想让王指挥使派人追查一番。”&lt;/p&gt;

朱慈煊说的很客气,王贺年连忙道:“太子殿下,臣也觉得这件事不同寻常。殿下请放心,臣一定竭力追查,不会让殿下失望。”&lt;/p&gt;

朱慈煊对王贺年的回答很满意,连声道:“好,好!王指挥使不愧是父皇看上的人,孤等着你的好消息。”&lt;/p&gt;

“如果太子殿下没有别的事情吩咐,臣就告退了。”&lt;/p&gt;

却说王贺年主动告退后立即回到了锦衣卫衙署。&lt;/p&gt;

这件事十分蹊跷,若要追查必须抽丝剥茧,顺藤摸瓜。&lt;/p&gt;

加入锦衣卫这两年,王贺年对于事情的分析有了一套自己独到的见解。&lt;/p&gt;

或许未必能够做到十拿九稳,但理出一些眉目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lt;/p&gt;

首先纵火之人肯定藏身在灾民聚集的棚户区。&lt;/p&gt;

他作案的时机分寸也拿捏的恰到好处,恰好在朱慈煊下令旨命令锦衣卫划分坊区,将灾民聚集区规整之后。&lt;/p&gt;

这样就可以把锅甩给太子,陷太子于不利之地。&lt;/p&gt;

也就是说这个纵火之人是针对太子的。&lt;/p&gt;

什么样的人会这么做?&lt;/p&gt;

一般来说分析谁有动机可以反着来看,看谁会因此获益。&lt;/p&gt;

获益最大的人嫌疑便越大。&lt;/p&gt;

太子是皇储,是大明皇位继承人。&lt;/p&gt;

一般来说陷害太子的都是其他皇子。&lt;/p&gt;

太子跌倒其他皇子就能吃饱。&lt;/p&gt;

但说来也巧,当今圣人除了太子这一个子嗣,其余皇子基本上都在年幼时就夭折和失散了。&lt;/p&gt;

这种情况下太子便是皇位唯一的继承人。其他皇子陷害的说法便无从谈起了。&lt;/p&gt;

那么会是谁要陷害太子于不利境地呢?&lt;/p&gt;

王贺年左思右想觉得只剩下了一种可能,那就是鞑子的奸细。&lt;/p&gt;

鞑子觉得正面战场上打不赢明军便想潜伏进来放火。&lt;/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