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她出现了(1 / 1)

农家小中医 紫云飞 1027 字 2022-12-18

在自己的屋子里,艾风手上捏着一张薄薄的信纸悄悄的抹着眼泪。关小莲端着水又退了回去。她知道是大嫂来信了,但是不知道信中写了什么,会让一向平静的他流泪。良久,屋里没有了动静,关小莲看时见他正认真的将信折好,揣进了怀里,站起了身。“相公,天已晚了,您要出去?”关小莲很担心他,毕竟有什么心事还不知道呢。“我去幺叔那里。”艾风一拐一拐的往门外走,关小莲立即上前一边将水递给他一边扶着:“要我陪着不?”一口气将水喝光,点了点头,伸手抓过关小莲。“小莲,她出现了。”语气虽然平静,但是难掩激动。她是谁?关小莲心里一个咯噔。“十八年来,我自从懂事以来,我就常常在想,为何别人都有娘,我却只有大嫂。”艾风闭上眼睛深呼吸一口气:“好在,大嫂比娘还要好,我就想,这一辈子没娘就没娘吧。谁知道,她还会出现!”还以这样的方式出现,他有激动,有忐忑不安。实在是因为之前她太不光彩。凭着药物怀了自己,又丢下自己逃跑。现在出现是因为什么原因呢?确实是因为同情爹没人照看?硕大的一个艾家,下人都有十多个,又怎么会缺了一个照看的仆人呢。而且,大嫂说她已经和爹成了亲,人前人后他都可以喊一声娘亲了。可是,这个娘并不亲。“相公,这是好事啊。”关小莲听明白了艾风口中的她指的是谁:“相公,你要回去看看吗?”“不用!”艾风道:“我只是去一趟幺叔那里,确认一下。”艾风害怕她脑子不够用,再玩什么花招,这样的话,艾家饶不过她。哪怕她再不堪,到底是十月怀胎生下了自己,艾风怕她走向悬崖勒马也来不及。“这事儿我从头到尾都是知道的。”艾长青看了一眼艾风递过来的信件:“因为之前你娘并没有答应嫁给你爹,所以我没有告诉你。”你娘嫁给你爹,关小莲听到这话的时候抿了抿嘴,这都是什么设定。“为什么?”艾风问的是以她娘贪财的小性子,又怎么会心甘情愿放弃艾家这块肥肉呢。“你大嫂写信说了,你娘离开艾家后受了不少的罪,遇上了一个货郎,跟了他过日子。”温春兰觉得人还是要经历了才能变聪明,虽然和艾风说她娘又跟别的男人好的事很尴尬,但是这是改变不了的事实。“那个货郎对她很好,他们育有一儿一女,你娘日子也过得舒心,但是很不幸,就在他们的大儿子十岁那年,货郎生了病死了,你娘从幸福的生活又变得艰难了。这些年既当爹又当娘的拉扯孩子长大成了亲娶了媳妇,还有了孙子,小日子虽然不富裕倒也安稳。艾家早已不是当年的艾家,也不是她可以惦记的。当然,她也没再贪心。”温春兰道:“之所以答应你大嫂照顾你爹,还是因为她看你爹可怜。”有多可怜艾长青就说了出来,黄淑珍这人真正就是一个心黑的。“我承认,从头到尾我不让你大嫂找下人伺候是有意搓磨一下她,省得她空闲时间多就出妖蛾子了。”艾长青对黄淑珍越发的厌恶:“别说你爹瘫了,就是疯了傻了也是她男人,但是,她没有当成男人看,一路上不尽心伺候不说,还有虐待他。连你二叔都看不下去了,这才有了他们在旅途上闹和离的闹剧。”也就在这当口上,无意中遇上了黄淑英。“你娘给你爹清洗的时候还流了泪,一日三餐,端茶倒水,清清涮涮是尽心尽力的。”艾长青道:“你大嫂说她照顾你爹,你爹脸上的肉都回来了一圈,我想,只要她愿意,我们艾家是可以给她一个名份的。”艾风听到这儿心里一阵酸楚。多少年了,她出现了。“你娘最先的时候考虑了她的儿女会不同意。”艾长青看了一下艾风:“能这样考虑孩子们的感受就说明她真的是变了一个人。”那最后又怎么会同意了呢。“是你大嫂说了,你很有出息,也需要一个亲娘的身影。”最为关键的是,成了亲,有了名份,艾风也就名正言顺的成了嫡次子了,于他的身份来说是天壤之区:“听说可以见到他,她立即就同意了。”所以说,不管怎么样,艾风依然是黄淑英的一根软肋。“幺叔,幺嫂,谢谢您们!”艾风郑重的向艾长青夫妻鞠了一躬。在艾家,没有这对夫妻发话,哪怕黄淑英做得再好再多,也不可能会挤上来的。“也没什么可谢的,这主要还是你娘的修行。”温春兰觉得如果黄淑英还是当年的性子,肯定是不能再为艾家带来祸患的:“她做得好,艾家自然要给她一个名份,看在你的份上也不能亏欠了她。”艾风的眼泪就那么不自觉的流了下来。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艾风这会儿慌乱的擦拭,有点不好意思。“你是一个好孩子,你也很有前程,好好的跟着你姐姐学,大夫这一条路是学无止境。”艾长风拍了拍艾风的肩膀语重心长的说道:“你还会有自己的小家庭,好好经营。”他能给的就是只能是这些了。“对了,你大嫂有没有写信告诉你艾梨的事?”艾长青觉得很有必要告诉艾风一声。艾风摇了摇头。当着关小莲的面,艾长青就将艾梨的所作所为全都说了。“差点逼出了人命,黄淑珍还袒负着他。”艾长青道:“这样的人我们艾家万万不能留,小风啊,身为艾家的人,不仅仅是一种荣耀更有一种使命,维护艾家的声益比命还重要。”艾风点了点头,这一点他认同。特别是在京中这几年,家族声益他也看得通透。“艾家容不下一个犯了错还不改的人,小茹这一次做得很好。”温春兰道:“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只有这样才能兴旺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