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 烈火掌(1 / 1)

年三十娘娘庙的事儿,很快就在辽东府城传开了。不知是预谋还是巧合,各地有名的寺庙,今年除夕都没有抢头香。不是走水,就是有人搅场。也就是说今年预计的再加盖的几所学堂,成了泡影。难过的除了孩子,更多的还是百姓。好不容易有了盼头,没想到就只有一年。有传言说是朝廷觉得不划算,特意安排人搅黄了头香仪式。也有传言说是七皇子“醒悟”,觉得盖学堂没有赚头,所以派人阻止抢头香。林林总总,众说纷纭。一时间,倒是让这个正月,变得热闹非凡。原定好的丁广成家小娃娃洗三礼,也因为黄雨受伤,没去了。至于人家自己办不办,那就是人家的事儿。不过她倒是让红霞准备了两份礼拿过去。因为给过一次下奶礼,所以这一次就是意思意思。正月初四这天晨起,黄雨能慢吞吞的下炕了。林素端着熬好的鸡汤回来,见她在红霞的搀扶下溜达,赶紧把鸡汤放下,仔细瞅着。没什么太大的问题,就是走的比较慢,而且好像腹部有些痛。等人走到跟前,顺势伸手把人扶过去,轻声的问:“怎么样,哪里还不舒服吗?”“好……好多了。”黄雨吃力的回答。把着桌子慢吞吞坐下,长舒口气,说:“让夫人担心了。”“说什么傻话。”林素摇头,一边盛汤一边自责的道,“如果当时不是我让你送他回去,你也不能受伤。看清楚了吗?真的是纪樊?”黄雨慢吞吞的点点头,手捂着胸口,小声的道:“虽然蒙着面,但掌法不骗人。他用的……是烈火掌。”关于江湖上的招式,林素并不知道。但她相信黄雨他们的判断。术业有专攻,她听着就好。把鸡汤放在她的面前,柔声说:“趁热喝了。银魂走的时候留了些药。说是放在汤里喝最佳。”“多谢夫人。”黄雨道谢后,用勺子慢吞吞的舀着,送进嘴里。尝了一口,不住地点头,说:“好喝,真香。”林素捏了捏她的脸儿,扭头看着红霞,道:“后厨给你留了,你去把汤喝了。喝完去趟陆伟那边。初六王家办事儿,看看需要什么你去镇上买回来。”她去?红霞微微蹙眉,有些懵然为何林素会这么说。仔细想想,又转瞬明白,屈膝行礼出去了。黄雨一盅鸡汤喝完,林素扶着她在屋里走了走。消化一会儿才把人送上炕。“再睡会儿。你的伤还没好,睡觉补充体力。”“知道了,夫人。”黄雨也觉得累,不在逞强的歪头闭眼。林素继续拿出纸笔,写面馆的方子。酒楼、客栈、烤肉铺子陆陆续续都会开。但这些店铺都是给有钱人预备的。她想再开个面馆,实惠、能吃饱、稍微有些赚头就好。有个词叫:薄利多销。只要量跟上了,赚钱应该不会少。而且她打算弄个连锁,在前世那些知名面馆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自己的想法。名字都想好了,就叫“六爷面馆”。汤面、拌面、炸酱面……炒面、烩面、阳春面……分量足、味道好、价格公道。相信那些赶集的人,都会过去吃。然后再弄个积攒小票,二十个票免费吃一碗等等。这些都是她暂时的想法,至于具体,还得跟银魂那边商量。把她所有想到的面条方子,全部都记录下来。再有就是碗。面碗一定要考究,而且还要有代表意义。让人一看到这个碗,就能想到面馆。为此,林素特意穿上衣服,去了村里刘罐子家。怀里还揣着自己画的各种碗的图。官窑她用不起。大型民窑也不认识,跟人家讲自己需要的东西,八成也得被拒。所以她能想到的,就只有一个刘罐子。祖传的手艺,家里有个不大不小的土窑。如果他真的能做,她就把所有的面碗都交给他,借给他钱助他扩大土窑。不过这一切,还得看他能不能做出来。进到村里,首先路过的还是丁广成家。恰好丁广成引着蒋菊的娘家妈,出来倒水。看到林素之后打招呼的说:“东家,黄雨伤风怎么样了?”“好多了,能吃东西了,不过还是难受。”林素笑眯眯的回答,看着跟蒋菊长得很像的女人,问,“这是你岳母?”“是。”丁广成颔首,看着蒋母说,“娘,这是我跟二菊在客栈的东家。”蒋母听到这话,忙把手里的水桶放下,笨拙的侧身行礼,说:“谢谢东家,谢谢东家让他们两口子有了做活儿、赚钱的营生。”林素伸手把人扶起来,不在意的摇摇头,说:“伯母说笑了。没有广成哥两口子,我也不能安心的在外面跑生意。这次来能多待几日不?”“能。”蒋母点头,脸上有些许欣慰的道,“闺女过得好,女婿孝顺,非要我在这边多住几天。我也想着伺候伺候闺女月子,就打算等她出月了我再回去。”“那敢情好。广成嫂子肯定老高兴了,年三十儿我过来看她,她还说呢。说伯母要来,她要让你多住几日。”话里有没有水分,蒋母不清楚。但这话她听得高兴,心里舒服。“她啊,就是爱撒娇。”丁广成看着穿着妥当的林素,轻声问道:“东家这是……要去哪儿?”“我要去趟刘罐子家。”林素笑着回答。丁广成想了下,看着蒋母,说:“娘,我陪东家去村里一趟,你帮我跟二菊说下。”“好,好,你去吧。”林素听到这话,忙不迭摇头,道:“哎哟,不用啊!我又不是找不到,我自己能去。”“别的了姑娘,让广成陪你去吧。”蒋母要求着。林素不好推脱人家的好意,便点点头应下了。走时不忘给蒋母拜个年。反正没出正月,怎么拜年都不算晚。蒋母目送着他们俩离开,把水倒完回屋。自家大儿媳正在外屋地烧火,亲家母带着大外孙在吃烧鸡蛋。大宝儿一看外婆回来,美滋滋的把手里的鸡蛋递过去,说:“姥娘,吃。”“哎哟哟,谢谢我家大宝儿子,姥娘不吃,你吃吧。”丁母看着只有一个人回来的亲家,不禁挑眉问:“广成呢?”“看着他们东家了,陪着去村里什么罐子家。”丁母闻言想了下,道:“是刘罐子吧。”“哦,那好像是。”蒋母把水桶放好,洗洗手又道,“亲家,这广成他们东家多大啊?瞅着挺年轻,长得真好看。不过咋还梳着妇人头?”“成亲了,都成亲三年多了。”丁母轻声地说。“成亲了啊?哎呀呀,真看不出来。那身段,跟小闺女似的。”蒋母边说边比划自己的两腰侧。蒋家大儿媳听到这话,看着自己的水桶腰,低头烧火。丁母把剥好的鸡蛋,放在碗里,起身问:“大媳妇,粥熬好没啊?”“好了好了婶子,我这就盛。”大儿媳说着起身,把熬得烂糊的小米粥盛到碗里。蒋母看着丁母往里面放的红糖跟鸡蛋,嘴角狠抽两下,说:“会不会多了点儿?”“多啥,她生孩子辛苦,缺的多,得好好补补。”丁母说着,端着碗进屋。大儿媳看着自家婆婆,起身拽了拽她的衣袖,压低声音,道:“娘,婶子对小姑好还不成?你咋能那么说?”“我……我觉得太抛费啊。”蒋母小声的说着,“他们家是富裕点儿,可不能这么不仔细啊。”农家人生活,讲究的就是会过、仔细、不浪费。丁母对儿媳妇舍得,亲娘蒋母看了,自然就心疼一些。当然,对自家闺女好她也放心。想了想,又不好意思的挠挠头,说:“算了算了,各人过各人日子,我进屋了啊。”“快去吧。”大儿媳说着,拉着大宝儿去到一旁继续吃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