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文书大印(1 / 1)

有将领反对,叫道:“大将军,我们怨气深重,阴司根本不收。再者说,我们这些年罪孽不浅,怕是到了阴司,就要上刀山,下油锅了。”这是重点。这些阴物如果能够去阴司,估计早就走了吧。前途多舛啊。我虽然现在顶着大将军的名头,但如果去了阴司是一条绝路的话,这些阴物又不是傻子,肯定不会跟着我去送死。一条路走到黑,估计它们会造反吧。我心里有些烦恼。如果我能够给它们博一个前途,那就好办了。“要不,我们还是去阳间吧。活着受累,死了难道还要吃苦?”有将领小声说。我笑了下,道:“我怎么会把兄弟们带进坑里?”心里越发焦急。“这些阴物如果能够立下大功,就能够洗清怨气,直接到阴司去,到时候轮回有望。如果本事出众,不想投胎的话,可以参选阴兵。”我心里一跳。“你能做主?”霸下嘻嘻一笑,就把一个东西塞到了我的手里头:“你给它们看了,它们就会信了。”这时候,将领里头突然走出一个年轻人,长得很是俊美,穿着一袭青色长袍,他说:“大将军智谋无双,一定是找好了去路,我想是去阴司对吗?”我心里纳闷,这阴物从刚才开始就没有说话,我以为是人微言轻。谁知道它一开口,那些争吵的将领都停了下来。“不错。”赌一把了。“军师,你快劝劝将军啊。”原来是军师?这些将领大多是粗人,要说排兵布阵,自然有军事参谋。这个阴物看着我,大声说道:“大将军,我们跟着你出生入死,早就把性命福祉交给你了。你说吧,要我们如何做,我们一句话不说,上刀山下油锅。”这家伙话里有话啊,一下子就要我表态啊。别看它嘴里要跟我上刀山下油锅,但这个军师眼珠子十分灵动,显然是心思多变的人物,怎么可能真的跟我去死?我一咬牙,就拿出了霸下给的东西。“你们看这个。”一张文书,不是纸的,像是羊皮纸那么厚实。上头用漆黑的墨水写着我看不懂的文字,一看就会觉得眼花。鬼文。活人根本看不懂。下头盖着一个金色的印章,发出一股慑人的灵光,充满了压倒魂魄的威严感。噗通,我拿出来这东西,这些阴物将领全都跪趴在地上,露出瑟瑟发抖的情态。我吓了一跳。这到底是什么?“这是阴司的文书,”霸下解释道。阴司的文书有这么大的效力吗?我小声问了句,霸下否定道:“当然不是,就像地方上的城隍爷能够执掌一方,出了范围,就没有用了。”我看着手头的文书:“那这个是?”“这个上用的是鬼帝的酆都大印,能管着整个阴间,到哪儿都有用。鬼王见了,也要下跪受令。”我像是捏着一张烫手山芋,沉甸甸地提不起来。“你,你是?”“我当然不是鬼帝。”霸下嘻嘻一笑。好吧,我擦了擦额头,沉声道:“起来吧。”将领们稀稀拉拉地爬起来,看着我的眼神敬畏又臣服,再没有一点点的桀骜心思。“原来大将军早就有所筹谋,已经和阴司联络上了。既然如此,那我们何必去跟那些活人手底下讨生活?”我心里佩服。这家伙刚才明明是一副要逼宫的样子,现在调头就第一个向我表示忠诚,真的是会见风使舵。他小心翼翼地问道:“敢问大将军,这文书上可是鬼帝大印?”我高深莫测地点点头。“你们觉得如何?”环视四周,有着这一份文书在,谁都不敢跳出来反对了。我心里盘算着,接下来该怎么办?军师已经跳出来说道:“大将军,落魄山既然要害咱们,我们也不必跟他们客气。如今投身阴司,咱们是外来的,总得拿出一份投名状才是。”这家伙真是一个人才啊。“哦,你说说看。”军师说道:“请大将军屏退左右,我有话要禀告。”“你们出去吧。”营帐里就剩两个人了,军师就跟我行礼,道:“鄙人是崇祯十四年的两榜进士杜若夫。”进士?那不就是一个读书人吗?怎么会跟着一帮兵油子呢?能够考取进士的话,在古代都是学识丰富的人物啊。“国家动乱,外族入侵,内有祸乱。当时几位王爷在南边不想着重整山河,而是争权夺利,黎明涂炭。大将军从前倒是一位仁义之师,我就弃笔从戎,跟他转战许多地方,后来兵败,我们全数被屠杀了,就死在了幽冥谷。”我听得默然。“其实死了也好,”军师摇头道,“最后一战前,大将军已经动摇了。你道这些金银珠宝哪儿来的?这些都是外敌用来收买他的,引了我们进入埋伏。大将军向来野心勃勃,死后也不甘蛰伏。以他的性子,只会跟张家合作,换取巨大的好处,怎么会投靠阴司!”“哈哈,因时而变,因势而变,我又不是顽固不化的人。”“不会的,大将军的想法不会改变,你不是大将军,”杜若夫看着我,目光灼灼,“我没想到,他居然栽在你的手里头,想必现在已经魂飞魄散了吧。”我一下子变了脸。杜若夫说:“我说出来,就是想告诉你,你装的其实一点都不像,早晚会被其他人看出破绽的。”我抓着黑色铁剑。这把铁剑有着纯阴之力的力量,这是炼师才有的力量,足以将杜若夫一下子击杀。杜若夫往后退了一步,脸色变得铁青,但还是很坦然说道:“如果你打算带着我们去投奔张家,我会立刻揭穿你。”“那是一条死路。”杜若夫一字一句地说道:“你在观察我们,我也在观察你。”“你不怕再死一次?”“生亦何欢,死亦何苦。”我把黑色铁剑收起来,说:“不要做反对我的事情,帮助我收拢军心,我的文书是真的,跟着我,你们有一条活路。”杜若夫激动起来:“我们等了几百年,终于有了出头之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