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一章 楔子与史官记录(1 / 2)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杀戮系统之深空潜航 ”查找最新章节!

楔子

公元3998年,星历元年,蓝星联/邦与卡莫拉文明战/争结束,蓝星文明战败。

蓝星联/邦随即启动种子计划,总共三千一百零八支种子舰队通过随机跳跃散播向全宇宙。

星元1108年,历经多次广域超远程随机空间跳跃后,编号099的蓝星种子舰队在宇宙深空中一处边远之地开始重铸文明。

“我们不知道有多少支种子舰队能够躲过敌对文明的追击,搜寻到合适的空域,并重新扎根下来然后延续蓝星文明,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099舰队成功了!在这与母星不知相隔多少亿光年的深空中,我们能够以随机跃迁的方式遇到泰坦文明的遗址,这是人类文明的幸运。我们必须把握幸运,抓牢契机,创造奇迹!请继任者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099种子舰队舰长杨卫国,录于星历1139年,遗言。

“生存,繁衍,壮大,然后,回家!”——《099宪法》第一条第二款。

史官记录

《史官记录》星历1108卷:

……

记录于星历1108年6月4日:经舰队管理委/员会一致通过,指定幽灵小队对新发现的泰坦文明遗迹进行初期探查,幽灵小队将初步探查结果汇报如下。该文明遗址位于x-00k星系恒星远轨道,距离星系恒星距离80光分,主体为独/立大陆,面积约0.96万平方公里,其外有超能护盾与宇宙空间进行隔绝。

该超能护盾强度无法评估,已超出人类科技观察上限。超能护盾隔绝一切无生命体,低智慧生命体进入,可接受高等智慧生命体纯肉身进入。

该泰坦文明遗址内仅有一座建筑,外观为神庙,其内未发现有生命迹象及活动单位。可初步认定,该遗迹为非独/立存在单位,而是从某个整体上剥离出来,因为超能护盾的原因得以幸存。

神庙内仅有一座四足无盖巨鼎,鼎身材质不明,鼎内虚空处有光焰闪耀,鼎外空间未见异常高温。

经对比史料,该遗迹为泰坦文明的中/央神庙。

注:“泰坦文明的最后记载截止于七个宇宙纪元前,约合80亿年,是当时的顶尖文明,文明形态初期为高强度碳基生物体,可肉身进行星系内迁徙;中期主攻生物科技,有史可查,上溯六个宇宙纪元的宇宙文明中,大部分出自泰坦文明的生命播种计划;后期泰坦文明转向神秘侧领域,并逐步减少活动迹象,最终归于沉寂,其文明主星系泰坦星域因不明原因塌陷为宇宙中最大的黑洞之一,遍布于已知宇宙空间中的文明遗址皆未发现有泰坦族人踪迹。”——节选自《宇宙文明历》泰坦卷,卷一。

……

记录于星历1108年7月5日:所有人造物无法通过超能护盾,我们无法使用已掌握的解析手段对“火种”进行检测,科学部的研究陷入困境,要求提供更多关于泰坦文明的资料进行多角度探讨。我提供了蓝星联/邦时期整理的《宇宙文明历》中关于泰坦文明的部分。杨卫国舰队长和科学部的钟开道部长似乎有所思量。

……

记录于星历1108年7月8日:钟开道部长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据史料记载,泰坦文明后期专注于神秘学领域的研究,并在对外宣布取得突破性进展后不久,逐步减少了对外的文明活动,并最终全文明沉寂,其范围广达23光年的文明主星域坍塌为超巨型黑洞。可以推断,泰坦文明的覆灭源于其神秘学领域的研究。

泰坦中/央神庙在泰坦文明中的地位,相当于人类文明的最高科研机构,其内唯一发现的“火种”,有很大可能为泰坦文明的终极造物,具有无可估量的价值。

钟开道部长认为,既然超能护盾仅仅容许纯肉身,那么自然表明,对神庙中的“火种”的研究,其实并不需要多余器械的辅助。要取得进一步的研究成果,不妨试着采取更激进一些的研究方式。

舰队管理委/员会并未通过钟开道部长的提议,杨卫国舰队长投了反对票。

记录于星历1108年7月10日:钟开道同志辞去了科学部部长一职,他带领由八名科学部成员组成的科研队伍进入了“神庙”。

记录于星历1108年7月12日:“火种”被激活了。

记录于星历1108年7月15日:经舰队管理委/员会全票通过,编号099种子舰队正式入驻于此星系,文明复苏计划开始。

……

记录于星历1138年8月1日:“火种”启用,火种中自带模板,可制造“标准战舰”lv0及“子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