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英杰诧异地看着孙百里,说道:“十九路军虽然和中央军不是同一条战线,但是毕竟也是国民党的一个派系,你怎么会对我们党的政策感兴趣呢?”
孙百里回答道:“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吗!我是希望借鉴一下!”
杨英杰点了点头,开始向孙百里详细介绍苏区的经济、文化、军事和政权等各项政策。在经济政策当中他着重介绍了土地分配政策和农村的合作社组织。在军事方面突出地强调了游击战和运动战的战法。在文化方面则详细说明了利用组织剧团的形式,到田头地角、机关学校和医院部队演出,鼓舞民心士气的做法。在政权方面,杨英杰逐一介绍了苏维埃政府一系列法令和法规。
这些纷繁芜杂的政策,杨英杰介绍起来条理清楚,脉络分明,如数家珍,显示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孙百里听的非常认真,不停地做着笔记,遇到感兴趣的地方就出言询问,直到完全搞清楚后才继续进行。
杨英杰介绍完之后,孙百里佩服地说道:“杨先生真是个人才!居然把这么多政策居然都能记的烂熟于心。我想,你的身份不应该是赤衞队的政委这么简单吧?”
鲁大虎大声说道:“开玩笑,他做赤衞队政委早已是陈年旧事了!共产国际的那帮老爷到苏区以前,他就是政治保衞局的处长了。要不是反对肃反运动,怎么也不会到清流去当赤衞队政委!哪像我,赤衞队长一干就是五年!”
杨英杰说道:“你要不是脾气不好,最少也是正规军里的团长了!不过,我以前的脾气也好不到哪里去!”
听了他们的对话,孙百里终于找到了自己这段时间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两次围剿之间,红军的表现判若两人,忽然变得不会打仗了!连忙问道:“这个共产国际是什么组织,为什么你们一定要服从它?”
杨英杰就把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详细介绍了一遍,最后说道:“如果主力部队能够顺利突围的话,我想再也不会听从那些老爷的指挥了,中国的革命归根结底还是要靠中国人自己来解决!”
孙百里深有同感,说道:“是啊,如果没有这些外来的和尚,我们十九路军也不会险些全军覆没!”接着把陈铭枢在福建的所作所为讲了一遍。
相同的经历把三个人的距离立刻拉近不少,气氛融洽了许多,孙百里乘机说道:“杨先生对苏区的政策这么熟悉,到福建后能否和我们的财政厅长杜周南交流一下,帮助我们检讨前期的政策?”
杨英杰回答道:“只要对福建的广大工农群众有利的,我一定会竭尽所能来帮助你们!”
孙百里连忙说:“肯定有利!我是中间派吗,只会选择对两边都有利的事才做!”脸上露出满意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