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看了看面前的几位高级军官,清了清嗓子,从容不迫地回答道:“其实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等地面稍微干结一点后用坦克突击,日军的堑壕和机枪火力网对付的了步兵,对付坦克肯定力不从心。”
孙百里摇了摇头,说道:“梅雨季节要延续很长时间,我们等不起,只能从其它方面想办法?”
李勇不假思索地说道:“既然这样,咱们就要采用比较灵活的战术:步兵冲锋之前不要进行炮火准备,轻装前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据日军地面工事,然后火焰喷射器和炸药包把日军坑道出口封锁住,或者在炮火准备之后,步兵摆出冲锋的架势,把日军吸引到地面阵地上,然后再进行猛烈炮击,最大限度杀伤敌军,最后再发起冲锋,这样虚虚实实,日军就无从摸到规律,打起来就容易的多了!”
“很好!”孙百里赞许地点了点头,说道:“你的这些办法很不错,值得一试!”
看到自己的连长得到总司令的赏识,士兵们顿时感到精神振奋,纷纷踊跃发言,把自己对日军工事的认识说出来,并主动提出些应付的办法,部分办法具有相当一定的可行性,例如一名士兵认为应该用坑道来对付日军的坑道——直接采用土木作业的形势,从出发阵地向日军阵地掘进,最大限度接近日军阵地,然后再突然发动袭击,使日军没有时间反应!这样一来,即使日军察觉了我军的行动,想破坏的话,必须主动出击,坚固的堡垒工事就失去了意义。
另外一名士兵则提出了加强一线部队火力的办法,他建议制作一种简易的弹射器,把十几公斤重的炸药包点燃之后,弹射到日军阵地上,其破坏力远远超过步兵手中的枪榴弹和手榴弹,唯一的缺点就是准确度不是很高。
战士们的奇思妙想不断涌现,使孙百里等人感到不虚此行——既得到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和各种突破日军阵地的办法,也使这支部队从失败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6月17日,中国军队集中百余门重炮,猛烈轰击正面日军阵地,攻击重点是日军阵地前沿的雷区,经过长达一个小时的炮击,日军阵地前沿的堑壕线和带刺的铁丝网都被摧毁无遗,地面上留下密密麻麻的炮弹坑,在雷场中间开辟出一条几百米宽的安全通道。
次日拂晓,中国军队动用了一个步兵营的兵力,没有进行任何炮火准备,借助黎明前的黑夜,沿着昨天开辟出来通道悄然接近日军阵地,突然发起冲击,打了日军一个措手不及,一举突破日军第一道阵地。
突破之后,刚刚升任营长的李勇亲自率领一个加强连,向横亘在日军第一道阵地和第二道阵地之间的中间阵地发动进攻,另外两个步兵连则向左右两翼突破,与后续部队一起肃清日军隐藏在地面下的工事和火力点。在这次战斗中,战士们抛掉了沉重的防弹衣、工兵铲,只携带防毒面具、两颗手榴弹和六十发子弹,使冲锋的速度大大提高,等到日军观测员发现不对的时候,中国军队已经冲到了阵地前沿,很多日军还没有冲出坑道口就被击毙,非常轻松地占领了地面阵地,然后用手榴弹、炸药包、火焰喷射器逐一消灭坑道中的日军,有时甚至直接把洞口封闭。
日军的中间阵地本来就是防御最薄弱的环节,再加上没想到第一道阵地会失守,在加强连的迅猛攻击下,很快被突破,日军只得从第二道阵地调集了一个步兵大队发动反击,妄图把阵地夺回去。
李勇率领的加强连共有士兵三百余人,配备迫击炮12门,枪榴弹12枝,轻重机枪25挺,士兵清一色冲锋枪。战斗一打响,李勇指挥全连沉着应战,一直等到日军进入百米以内,充分发挥火力优势予以杀伤。当日本兵端着三八大盖气势汹汹扑上来的时候,骤然间冰雹般的迫击炮弹便劈头盖脸地砸下来,暴雨般的机枪子弹构成一道密不透风的火墙,把气焰嚣张的日本兵打得晕头转向,一片片、一排排像割麦子一样纷纷栽倒在地上。
此时,李勇果断下令反击!头戴钢盔的中国士兵个个争先,勇不可挡,他们充分发挥自动武器近战的长处,用密集的扫射和精准的点射把手持步枪的日军打得血肉横飞,浑身都是窟窿。最后,日军在阵地前沿丢下两百多具尸体,仓惶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