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国家“万人计划”(5000字大章)(2 / 2)

李振邦轻轻点了点头,却没有说话。

他自然知道田立庚说的某些人指的是什么人,但是能不讨论,还是不讨论的好。

想了想,不知道是心存愧疚,还是因为其他,李振邦转而说道:“走吧,老田,手头上的事,基本忙活完了,咱们喝酒去?”

田立庚疑惑的看了李振邦一眼:“你请?”

李振邦笑了笑:“我请!”

田立庚立马面露喜色:“那还等什么,走吧,快走!”

李振邦边收拾东西,边说道:“等我收拾好!”

第二天,第一批人选落实的会议继续进行。

老领导照例出席,其他11部门的专项负责人悉数在场。

田立庚主持会议,李振邦汇报人选名单。

“昨天我们的会议,已经落实了第一批的杰出人才3名人选和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143名人选,今天继续把后续的第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57名人选和青年拔尖人才60名人选落实。”

田立庚简单的把昨天的会议情况说了一下,便把发言权交到了李振邦的手上。

李振邦早已翻开人选名单在等着了,会议很快展开。

就第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剩余人选,开始了新一轮的讨论。

会议很快便进行到了中午,第一批200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人选全部敲定。

有了第一天的经验,今天的争议人选反而少了很多。

基本上,当李振邦提议人选后,各部门的专项负责人会简单的发表一下看法,然后就确定了。

并没有出现那种争议极大的候选人。

不少人看着老领导几乎没怎么说过话的样子,都觉得老领导是不是都可以不要来?

等到人选出来,再针对有争议的人选,开一次专项讨论会就行。

甚至还有人认为,老领导来了定个基调就行了,基本上大家都知道该怎么做了,他再继续在这里,听取会议讨论情况的意义不大。

当然,除了李振邦,大概没有人知道这位政务院老领导来这里,全场参会的真正用意。

只不过,即使有科技部门一把手提取指示的李振邦,事先也没想到,老领导会全程参会就是了。

上午会议结束,组织部门安排了午餐,以及餐后的休息区。

按照会议流程,下午一点,准时开始第一批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的讨论。

因为会议流程紧张,大家也知道没多少时间休息。

只是因为老领导的在场,让不少人担心这样的会议安排,是否妥当?是否需要调整会议的时间?

但下午一点之前,老领导便出现在了会议室,乐呵呵的和李振邦聊着这次国家“万人计划”的事情。

国家的振兴,在于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的培养。

对于老领导这个层次的人,更是深刻的懂得这样的道理。

所以,在其他人还没来的时候,他还给李振邦做了一些思想工作。

要他把思想放开些,把人才的推荐更大胆一些。

听到这话的李振邦微微一愣,旋即便明白了老领导的意思,也验证了自己的猜测。

李振邦立马跟老领导保证,绝对按照国家的基本国策来。

老领导略有深意的看了李振邦一眼,便不再说话。

随着时间走到一点,所有参会人员到齐,会议准时开始。

下午的主要议程就只有一项了,那就是把剩余的,今年第一批的,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的人选敲定。

“关于青年拔尖人才的选拔,和前面两项人才计划不同,我们需要站在更深远的角度去看这项计划。所以,我希望大家都能踊跃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多讨论,才能出真知嘛。”

会议一开始,老领导就直接说道。

听到老领导的话,除了李振邦之外,其余人都是面带诧异的神色。

这和前两项人才计划的人选敲定,不一样呀?

但问号归问号,会议已经开始,只能静观其变了。

老领导示意李振邦可以开始了。

李振邦会议,看着翻开的人选资料,说道:“第一个,周新。华国江城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副所长。”

“周新领导的超灵敏磁共振研究团队,是国内唯一开展超极化气体肺部mri成像的研究组。他带领团队通过五年攻关,在今年获得我国首幅超极化疝—129人体肺部磁共振影像。”

“可以早期发现,全面评价肺部的功能。该技术有望在未来3至5年内实现临床应用。”

“根据初审的筛选意见,我提议把周新同志放在青年拔尖人才第一批60人的第一位,大家觉得如何?”

李振邦一说完,会议室便开始了此起彼伏的发言声,远比先前的会议讨论热烈得多。

不过,各部门的专项负责人虽然说得变多了,但是总体意见并没有太大分歧。

第一,这属于基础科学研究的突破。

第二,这属于造福人们的技术。

一直以来,国内mri成像技术都是落后于国际水平的。

国内大型三甲医院的mri设备,基本上都是进口。

所以,这个提名,没什么毛病。

见老领导并没有表达不同的看法,这个名额便算是确定了。

李振邦提议的第二人则是水木大学最年轻的教授、博士生导师闫宁。

今年2月,闫宁因为在跨膜物质运输的结构生物学领域的杰出贡献,获得国际蛋白质学会2015年“青年科学家奖”。

今年10月,她获得了赛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奖。

她的研究成果为多年来“饿死癌细胞”的畅想提供了可能性。

对于李振邦的第二个提名,讨论声就要比第一个大了一些。

主要集中在闫宁的年龄和资历上。

但是,随着老领导的拍板,一切争议烟消云散。

“年龄和资历都只是时间问题,对于优秀的科学家,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老领导拍板了,第二个人选也就确定了。

起争议的各部门专项负责人本以为年轻的教授就这么几个,能提名的也不多,后续争议应该会少些。

结果,李振邦的第三个提名,瞬间让会议室炸了。

“第三个,陈舟。燕京大学数学系和物理系本科在读,大二学生。”

“今年9月份,陈舟同学完成了冰雹猜想的证明。今年11月份,受邀参加麻省理工的数学学术会议,在报告会现场完成了克拉梅尔猜想的证明,并且提出了分布解构法。”

“这一方法,数学界普遍认为是数论领域和筛法、圆法并列的第三大方法,更被多位国际知名数学家称为是‘解析数论的机会’。”

“陈舟同学在初审筛选时,就有着较大的争议。但我仍然提议把陈舟同学放在青年拔尖人才第一批60人的第三位。”

田立庚看着说完提名的李振邦,整个人都愣住了。

本来按照会前讨论的意见,陈舟是放在最后一位去讨论的。

却没想到,李振邦“擅自做主”,把陈舟的名字提前到了前三位。

这个胆子,不可谓不大。

但转念一想之后,田立庚下意识的便把目光投向了正面无表情看着众人讨论的老领导。

喜欢学霸从改变开始请大家收藏:()学霸从改变开始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