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建文朝覆灭(1 / 2)

永乐记 萧红杏 2258 字 2022-12-22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末夕扯了一下手臂,可朱允炆死死的拽着根本挣脱不开,便撕破脸皮说道:“呵呵....事到如今你还要摆一副你君王的模样吗?没错是我骗了你,是我在宫外安排了人刺杀了那个贱人。呵呵...说到底都是你,都是你害的。

若不是你当初不明是非,我会变得像如今这般样子吗?我丢子时你明知是他的巫族娃娃害我丢了孩子,偏只罚了她几板子。你知不知道若不是她,我怎会一世都无法为人母,你又怎么能知晓我心里的痛苦。所以,哈哈哈...如今都是你的报应,是你太蠢,太没用才至皇位被燕王所夺。哈哈哈....”而后像疯了一般的狂笑。

“你这毒妇!”朱允炆本就是失意的很,再被她这样一激一下子怒火烧红了眼,狠狠的推了她一把!而后转了一身仰天讥笑两声:“是啊,朕真是愚蠢,真是没用。莫要说整座王朝保不住,就连后宫朕都管不住。

你说,此子是上天所赐,诞下他便能天下太平。哈哈哈...如今确要太平了,可却天下换主。此子便是我建文帝的终结,燕贼的新生啊!什么天赐圣童,我看就是个孽种,是你和这狂徒的孽种。朕要,杀了他,杀了他。”

说罢,从袖管里掏出一把匕首,直冲向床榻上的孩童。愤怒的心在胸中燃烧着,恨不得将这对狗男女大卸八块,把那孩子当众摔死。他不顾一切想取那孩子命的时候,徐太医却拦住了他:“皇上,息怒,一切都是微臣的错。请皇上息怒,放了此子吧。”徐太医低着头恳求朱允炆。

朱允炆听了,一皱眉立刻瞪起了眼:“对,没错。是你,是你的错。你这贼子,竟敢染指朕的妃子,该死,真是该死!”说罢,匕首狠狠的刺向陈太医,并且凶狠的捅了好几刀。

徐太医惊恐的捂住胸口瞪着朱允炆站不稳的后退了两步,末夕惶恐撕心裂肺的尖叫了一声,而李永乐则是双手捂嘴站在最靠门口的边上。谁也不曾想过发狠的书生,竟也是这般可怕。

末夕慌张的拉开朱允炆,朱允炆不稳的后退了两步。捂住徐太医流血的伤口:“没事的,没事的。你是太医一定能医好自己对不对,不要有事,我已经失去了一切,不能在失去你。如果连你都不在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徐太医摸着末夕的脸颊,呼吸微弱说道:“放下吧,夕儿!佛道本是空无相,妄中求真不可得,三界如同梦中事,事事皆空不可得啊。”此话说完便断了气。末夕抱着他的尸体仰天大哭,两行热泪顺腮边而下,她一心为自己得不到的东西而痛苦着,觉得整个世界都在同她作对,都在冷落她,鄙夷她。

李永乐一时也不知该如何,乱了分寸。片刻后,李永乐惊醒立马牵起朱允炆的手:“皇上,莫不能在耽搁。”可朱允炆却撇开了她的手,摇摇晃晃的走了出去。看着外头红光满天,必是燕王军队发出的火光。烧掉这座宫殿吧,把它彻底毁掉!

见大势已去,他跑回宫中,点起了一把大火。血红色的火光从红墙黄瓦间高高升起,卷起滚滚黑烟,伸向天际。

建文新政,步履维艰地走过了四年的风风雨雨,就这样在熊熊大火中宣告结束。

李永乐当时的脑袋”嗡”的一声,看着满天的火光,心里感叹,可惜了我的那些宝贝啊!!这败家皇帝可真是够大气,舍得的。让我为我的那些宝贝,默哀三分钟吧!

皓月当空,从前热闹的皇宫,如今只剩恐慌的寂静,有些阴森可怕,压抑的让人透不过气。

“皇上,你若是在拖下去,老子就走了,我可不想被烧死。”说罢,拉着朱允炆的手就走!

鬼门在太平门内,是内城一扇小矮门。仅容一人出入,外通水道,建文帝弯着身子出了鬼门,就看见水道上停放着一只小船,船上站着一位白眉白须的老僧人,僧人招呼他们上船,并向建文帝叩首称万岁,建文帝问他怎么知道我有难,僧人答道:“我叫王升,是神乐观住持,昨夜梦见你祖父朱元璋,他本是出家之人,叫我在此等候,接你入观为僧。”

“永乐....”朱允炆不舍的看着李永乐。

李永乐对朱允炆挥挥手:“皇上快走吧,从此隐姓埋名做个快乐的和尚,或许比一国之君更加自在。”她是这样想的,和尚可是个很赚钱的职业,古代人本来就迷信,每日烧香拜佛请愿的人多着呢。收香火钱都能收到手软,所以和尚还是一个很赚钱的职业。

“永乐,朕此生与很多人道别过,如今才知道最不敢道别的人是你。这一条小河,带走了我,也诀别了你。今次一去,此生便是永别。你可曾将我牢牢记住,念着的笑。不管今生一别,来世,你可愿再与我重逢。”在这离别之际,他苦笑。

离别是种人生的滋味。如果永远不分离,永远在一起,你不会体会到别的滋味。

李永乐她挪动了下脚步,站在那里看着曾经的君王,半响后才缓缓微笑点头:“我来到这里,遇到了一些人,遇到你们此生真是有幸,又怎会忘记。

但凡,有个来生还想与你们聚首,那时将不再有战场上的厮杀,没有悲伤,没有眼泪,有的只是欢笑。皇上,你快快的走吧,远离红尘,余生只盼安好!”

两人惜惜相别之后,船便缓缓的顺着小河道行走,乃乘舟至太平门,等到黄昏时才到观里。不久杨应能、叶希贤等13人同至。至此,建文帝似削发为僧,继承了祖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