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轮回就能改变前世的遗憾吗?(1 / 2)

永乐记 萧红杏 2065 字 2022-12-22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朱棣分封了跟随他靖难的功臣,如张玉(其爵位由其子张辅继承)、朱能等,都被封为世袭公侯,此时所有的将领们都十分高兴,收获的季节到了。

但出人意料的是,有一个人对封赏却完全不感兴趣,在他看来,这些人人羡慕的赏赐似乎毫无价值。这个人就是道衍。

虽然他并没有上阵打过仗,但毫无疑问的是,他才是朱棣靖难成功的第一功臣,从策划造反到出谋划策,他都是最主要的负责人之一。

可以说,正是他把朱棣扶上了皇位。但当他劳心劳力的做成了这件天下第一大事之后,他却谢绝了所有的赏赐。朱棣授官给道衍,任命他为资善大夫,并且正式恢复他原先的名字,姚广孝。

此后姚广孝的行为开始变得怪异起来,朱棣让他留头发还俗,他不干,分给他房子,还送给他两个女人做老婆,他不要。这位天下第一谋士每天住在和尚庙里,白天换上制服(官服)上朝,晚上回庙里就换上休闲服(僧服)。

他不但不要官,也不要钱,在回家探亲时,他把朱棣赏赐给他的金银财宝都送给自己的同族。我们不禁要问,他到底为什么要这样做?

其一,他是个聪明人,像他这样的智谋之人,如果过于放肆,朱棣是一定容不下他的。功高震主这句话始终被他牢牢的记在心里。其二、他与其他人不同,他造反的目的就是造反。

朱棣造反是为了皇位,他手下的大将们造反是为了开国功臣的身份和荣誉地位。道衍造反就是为了造反。他的眼光从来就没有被金钱权位牵制过,他有着更高的目标。

道衍是一颗子弹,四十年的坎坷经历就是火药,他的权谋手段就是弹头,而朱棣对他而言只是引线,这颗子弹打向谁其实并不重要,能被发射出去就是他所有的愿望。

姚广孝,一个被后人称为黑衣宰相、争论极大的人,一个深入简出、被神秘笼罩的人,他的愿望其实很简单:“一展胸中抱负,不负平生所学,足矣。”

如今善后事宜已完成大半,朱棣终于可以把精力放在处理国家大事上了,事实证明,他确实具备一个优秀皇帝的素质,而我们也将把历史上明君继位后干的那些恢复生产,又是一片歌舞升平、太平盛世。

朱棣并不是一个普通的英明皇帝,他的故事远比那些太平天子要曲折、神秘得多,因为在他的身上,始终环绕着两个疑团,这两个疑团困扰了后人数百年之久。

第一个便是自己的生事,朱棣在战火中出生,他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这并没有错,但那个经历痛苦的分娩,给予他生命、并抚育他长大的母亲却并不是马皇后,那个带着幸福的笑容看着他出生的女人早已经被历史湮没。

到如今,我们也并不知道这位母亲的真实姓名,甚至她的真实身份也存在着争议。这些谜是人为造成的。因为有人不希望这位母亲暴露身份,不承认他有一个叫朱棣的儿子。这个隐瞒真相的人正是朱棣自己。

因为朱棣是皇帝,而且是抢夺侄子皇位的皇帝,所以他必须是马皇后的儿子,因为只有这样,他才是嫡出,才有足够的资本去继承皇位。他绝不能是一个身份低贱妃子的儿子,再则朱棣从小就是马皇后养大,不管好与不好,养育之恩总是有的。何况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他是嫡出,又何苦在生出事端呢!

朱棣也是迫不得已,为了坐上皇位,已经是九死一生,如果再背上一个庶子的名分,怎能服众?怎能安心?所以他修改了记录,所以他湮灭了证据。朱棣唯一能做的就是排出她的神位,提高她的身份,朱棣能做的就是这些了。

他知道这些并不够,也不足以报答母亲的生养之情,但朱棣没有别的选择。他只有偷偷留着的木簪子留做念想。

您是我的母亲,只在我的心中,永远。

第二个便是朱允炆的去处,早在朱棣登基之初,朱允炆率从亡诸臣出走的消息便传到他耳中。从火堆中发现的那具尸体并不是朱允炆,这一点朱棣比任何人都清楚,因而无论如何放心不下。他知道,只要侄子仍活在世上,那就是一面神圣的旗帜,随时都可以对自己的皇位构成威胁。

于是,朱棣一面发出在全国各地追治所谓“奸党”和追缴在逃诸臣的诰敕;一面派心腹大臣四出查询,有的是明言出使,借机察访,有的则扮成普通百姓模样,秘密寻找朱允炆的下落。

这日正事忙完后已是子时六刻朱棣才回了中和殿,左右宫娥替他宽衣,便向她们问道:“今日,姑娘都做什么了?”

“回皇上,今日宁王殿下来了,后来两人聊了两句,便命人唤来画师替姑娘与他做了一副画!姑娘在外殿座了一下午,待画师画完之后,姑娘身子虚早就累的直不起腰乏得很,连晚膳都没用便早早睡下了。”宫人恭恭敬敬的回道。

中和殿的人都知道李永乐是当今圣上最宠爱的人,可皇上却迟迟不给名分,心中也生疑可谁也不敢问呐。只能每日姑娘,姑娘的称呼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