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第二日,朱棣便送来一道旨意:“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李永乐,静容婉柔,丽质轻灵,性资敏慧,性行温良,柔嘉维则,深慰朕心。着即册封为从二品李昭仪,钦此!”这道圣旨在平常不过,可这其中的心意可就深了。
李永乐是徐皇后的妹妹,顶这个假郡主的名分。朱棣圣旨里并没有特意写她是徐妙锦徐达四女的身份,而是直接说的是李永乐,平民李永乐,也就是说他娶的是李永乐,而不是当初写和离圣旨时里的郡主徐妙锦徐氏!他娶的只是李永乐!
昭仪这个位分也不算低了,在过一个坎儿那就是妃位了。至于为什么朱棣不直接给李永乐来个万人之上,两人之下的皇贵妃身份呢?没那必要,朱棣后宫里的女人本就不多,就算位分最高又如何呢,得不到皇帝的宠爱还不如一个侍寝丫鬟来的实际。
再说,他是皇帝也得按照祖制直接就来个皇贵妃的位分,那前朝的那些老家伙们又要跟朱棣比比叨比比叨个不停了。给一个平民直接来个昭仪已经算是破先例了,也足够证明了李永乐的不同朱棣对她的宠爱深厚。
就光这样,有些大臣们还在背后议论,皇帝此事做的荒唐,若是一般的人家的女孩子进宫都是由最底层慢慢开始往上升的,直接来个昭仪其实也足以证明朱棣的心够任性了。
敢冒险的不一定会是人生赢家,更多可能的是你会死的比一般人更早,好处是投胎排队的时候比较靠前。一开始就开大的人也不一定就会是人生赢家,后面还会有各色的小角色会拿下你。慢慢往上爬,凭自己的势利碾压群芳才是硬道理。就那样静静的站在那里,涅槃凤凰,不言不语,却一身清华,鸣啸九重天!
朱棣宠李永乐按照民间习俗迎娶李永乐,八抬大轿把她从妙锦楼接进宫。沈通百感交集,两次成亲的时候他都在场,都要眼睁睁的看着李永乐上花轿,其心情可想而知。他也看清了,明白了这辈子和李永乐是绝无可能,只送上满满的祝福,这次他并未再像从前那般苦苦纠缠她。
而是把事情安排的妥妥适当,让李永乐安安心心风风光光的进宫。李永乐身穿凤衣头戴凤冠,绯罗蹙金刺五凤吉服,玉堂富贵纹样鞋。
朱棣着一身红色金龙袍,薄纱上以金线绣龙纹,绣工细腻平整,繁复不显杂乱。头上戴着金丝翼善冠,俊美绝伦,脸如雕刻般五官分明,有棱有角的脸俊美异常,令人叹为观止。冷清的保和殿,一下子充满了喜庆气氛,变得热闹而气派。
暖阁内,为新娘和新郎铺设龙凤喜床。绣有“龙凤呈祥”精美图案的被褥。喜床中央放一个装满珍珠、宝石、金银钱以及五谷之类的“宝瓶”,喜床四角各放一柄如意。
迎亲队伍,由东华门出东安门,踏月夜行,浩浩荡荡地向北而去。经北池子,往西北进三座门,西行到达妙锦楼。一路之上,黄沙铺道,净水泼街,到处有红、黄两色装饰,这里从上半夜起就由衙门戒严了,然而,街道两旁仍是人山人海,万头攒动。
妙锦楼里的人早已跪在那里迎接圣旨和圣节的到来,迎亲仪仗队抵达之后,所以楼里的人首先面对圣旨和圣节恭行三拜九叩大礼,再将轿撵抬进内院,接新娘子。
皇帝娶老婆真心烦杂的很,主要是折磨了李永乐,朱棣到没什么事儿白天该上朝的上朝,该批奏折就批奏折。毕竟李永乐不是皇后,若是以皇后的礼仪去娶,他就要忙个好几天了。
忙活了一天差不多寅时,也就是现代的凌晨三点钟,此时天空晴朗,月亮仍然圆满月光皎洁。跨过了火盆,朱棣用秤杆揭开她的大红盖头,朱棣此时竟有些紧张。
就好比一个毛头小子第一次成亲似得,生怕毛手毛脚的秤杆挑着她的脸,便扔了那手中的杆秤。从这里可看得出棣哥多么任性,从来就是不走寻常路的人。于是直接伸手揭去了遮在李永乐脸上的盖头,看到她的美丽面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