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红颜不祸水(2 / 2)

永乐记 萧红杏 2345 字 2022-12-22

“你们拿我与妲己,飞燕合德之辈相比,实属冤枉了我。我与齐王虽有过亲事,却不是你们想的那样。原先我与皇上之间产生了些误会,一气之下才嫁给了齐王,但我与他并无夫妻之实。

更无感情可言,我当他如兄长那般,只是齐王多情或许会错意把心思放在了我身上,我与皇上相恋怎会肯与他在一处。他有意拆散有情人,错的是他为什么要将错都推给女人?齐王是个为爱痴狂的多情男子,他宁愿背负骂名,也要祸国殃民从起战乱,只是为了报复我而已。对于他的那份情,对于他的这般所作所为我也万般无奈啊!”

闻言在场的人都微微发愣,朱能将军上前面色一厉,道:“吾一向不相信昭君出塞会安汉,木兰从军可保隋。也不相信妲己之殷,西施沼吴,杨妃乱了唐纲的那些老话。吾以为女人是绝不会存在这种力量的。

兴亡的责任都须说男人的,但向来男人们,大抵会将败亡的大罪推在女性身上,这真是一钱不值的,没出息的男人。”朱能是大将军,一生打打杀杀大战小战不计其数,在他的心里只有胜或者败,至于女子主要用处便是拿来传宗接代的,根本谈不上祸国殃民的说法!

续而,朱能又说:“皇上当年靖难之役时,昭仪娘娘化身为一小童,名为高飞。私底下帮助了皇上不少,出谋划策,如若不然你们又以为皇上每次上战场危险之际,是谁有意提醒。若是你们不行但凡去军营里问问,可有高飞这人。”话闭,朱能眸光一寒,双目满含戾气地盯向那两位大人!

朱棣和李永乐的嘴角不自觉的上扬,朱能的话正和他意。姚广孝倒是静观其变,已说道此处若是自己在不出言相助,怕也不好了,想着这些便笑着点了点头:“方才各位大人说的那几位祸国殃民的红颜,然身为女子,虽尽己之能为博君一笑,不惜舍了红尘,只为一份恋,一份眷,一份情,一份真,终不能换来三生之上为盟,也等不得奈何桥前绛珠之润,也只叹情将了未了,方知帝王侯相,连一份寻常依偎都给不起自己。

落花已做风前舞,唱得梨园绝代声,如有来世,这些绝艳女子,会不会只想嫁个平淡男人,无须锦瑟华衣,只须一生为己画眉,唇齿三分浅笑,眼底七分孤傲,市井繁华被理所当然的关在了门外。世事静中见,人情淡始长。”

“再侧两位大人方才谈论的都是些什么样的帝王?商纣王暴虐中城百姓,周幽王之所以丢了江山,实乃昏庸拿国本当儿戏,烽火三戏诸侯,也不至于亡国。隋炀帝之所以掉了头颅,皆是因为喜好女色。这些帝王哪一个能与我朝永乐帝相提并论?你们拿这些末代皇帝评论陛下,居心何在?

大明如今昌盛,皇帝并未为了美人做出过分之举,你们这些心思还是多该用在为国为民之上,勿要庸人自扰之!天下人议论昭仪,议论皇家内院之事,你们不去好好封住悠悠之口,反倒在这里追究皇上的对错,呵呵..你们的九族过的太安稳了?!”

姚广孝此言一出,杨宋和江夏纷纷一惊忙偷偷扫了一眼朱棣,心里暗骂。该死,方才说的太忘我竟然忘了这一茬,我们这个皇帝可不怎么待见文人呐!杨宋忙说道:“僧录司所言极是,我帝毫不逊色其父太祖洪武帝,努力复兴、力图强健重振大明雄风,令百官大加赞赏和尊崇。微臣眼光短浅,考虑欠缺不该拿皇上与那些末朝帝王相提并论,还请皇上恕罪!”

朱棣是个冷面阎王,多数时候都是冷漠、凛冽而严肃的,甚至说话还有些刻板,行事又总爱拐弯,想从他口中听句直白点的话却是不容易。而如今他却直接说道:“朕的家事,却让朝野议论纷纷,齐王大逆不道,竟有造反之心过错在于他,你们却将错推到昭仪身上。

让朕为难,你们是要朕杀了心爱之人,还是要朕杀光那些不明事理的百姓?朝臣?若是真如此做了,昭仪岂不是真应了你们那般言论是个祸水,而朕却成了个如同周幽王一般的人物。你们何苦如此紧逼,只要擒下齐王,一切事都会归于平静,哪里会闹出如此大的动静,委屈了朕的昭仪!”

“当初宣布以金陵为京师,北平为北京。可,方宣布迁都北平不久,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遭雷击,尽皆焚毁。这场大火足足烧了几天。苦心建造的宫殿付之一炬,朕自是心痛不已。但更为心痛的是,朝野上下的议论,礼部主事萧仪认为,迁都后天降大火烧毁三大殿,乃是迁都北平有违天意所致。

朕大怒,此人妖言惑众白白苦读十年。宣纸立即处死萧仪,并责令大臣们跪在午门外辩论。彼书生之见,乌足以达英雄之略哉。”意思是说你们都是书生之见,怎么能理解我英雄的胸怀呢?

续而又说:“其一,叶落归根。朕在北平足足过了十六年,对北平自然有着深厚的感情,靖难时期的将士大多也来自于北平,他们都有思乡的情怀。所以,当朕君临天下的时候,便想迁都北京也就不足为奇了,更何况这里还是个兴旺之地。可你们这些文人便是喜欢挑朕的错处,迁都不行,下西洋不行,连朕纳妃也多有错处,怎么,你们是觉得朕来做个皇帝不够称职,让你们来做更为合适?”

话闭,纵人纷纷跪下,江夏吓得擦了擦冷汗,诚惶诚恐的说道:“在郑和下西洋时,皇上便带给世界各国君王的诏书中有说道“凡覆载之内,日月所照、霜露所濡之处,其人民老少,皆欲使之遂其生业,不至失所。”

凡是天地承载、罩着的地方,太阳、月亮照得着的地方,霜露所能够下得着的地方,当地的人民,无论老少,都希望他们能够好好地生活,不至于流离失所,没有产业。因此,皇上要派郑和带着诏书到各国去,希望大家一起遵守条约,“循礼安分,毋得违约,不可欺寡,不可凌弱,庶几共享太平之福。”

大家要按照规矩办事,不要乱闹,大国不可欺负小国,强国不可欺负小国,大家一起享受和平发展带来的幸福吧!”

“这便是皇上的天下观,是一个多么伟大,多么宽广的天下观啊!强不能够凌弱,众不能暴寡,共享太平之福。这是何等的气度和胸襟啊!谁敢跟皇上相提并论,谁敢议论皇上。可李昭仪此事已闹的沸沸扬扬,人心惶惶,百官需要一个交代,天下人也盼着一个交代,微臣愚钝,微臣惶恐,还请皇上明示!” 、、.。(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