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地讲,我并不是很喜欢商业片。”
接过工作人员送来的咖啡,徐光头说了句谢谢,又对沈长林说道,“我一直觉得我是文艺青年!”
“我知道!”
“你知道?”
“你以前在上海话剧圈很有名,《股票的颜色》拿过白玉兰戏剧奖最佳男主角奖。”沈长林看了看他:“我听人说,九十年代后期的文艺青年去上海一定要去看一场徐光头的话剧!”
嗯,徐光头绝对是天赋派演员——26岁就拿了话剧界最高荣誉!
然后就自我膨胀了,后来自导自演的《拥挤》和《母语》两部话剧都被人质疑,甚至他一个人在台上就这样表演了40分钟瘫痪的状态,让在场观众都看懵了……
当记者来询问这一幕的意图时,徐光头还滔滔不绝神采飞扬地开始讲述自己的创作理念,结果却发现记者根本就不能理解,而且满眼的困惑。
没错,一个人在台上瘫痪了40分钟!
够不够先锋?
这个事对他的打击很大:如果自己演的都是别人看不懂的东西,影响不了别人,就是无效传播。
然后开始出演电视剧,有了《猪八戒》……
沈长林接着道:“老徐,你应该注意到了华语电影市场正在商业化!”
闲聊嘛,沈长林放下手头的工作:“其实,我之前也想过拍一部传世的经典作品……但力有不逮,对于演员来说,文艺片确实能带来艺术上的成就,但整个电影市场越发商业化,想成为一线巨星,商业票房是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没有商业成绩,永远都挤不进最上层的那个圈子。”
“你是说一线明星?”
“对……”
“如果我的理想是做一名优秀的演员呢?”
“呵呵……你想做好演员,请问,你没有名气的话,好作品为什么要找你?”
徐光头被问住了……
“……还是先商业吧,观众其实是不在乎商业还是文艺的,前提是内容是好的内容!”
拍了拍他的肩膀,沈长林起身,准备看看摄影棚的准备工作——待会要拍追车戏……
才走出休息室,迎面碰到了导演助理:“导演,有人找!”
“……谁?”
“李制片带的人……好像是崔宝珠……”
“……带我去看看!”
好吧,果然是崔宝珠!
简单打了声招呼,沈长林抱歉道:“宝珠阿姨……我们下午还要拍摄,要不然咱们晚上七点再碰面?”
“没事,拍摄最重要……”崔宝珠笑着点头:“不介意我们跟着看一会吧?”
“当然不介意!”
……
摄影棚就像是战场一样混乱无序……
剧组每个人都在忙忙碌碌,轨道、摄影机又多得满天飞。
崔宝珠根本没见过这种拍摄!
她甚至觉得其中很多完全没有必要架设。
“我们是这部电影要营造一种秀场的奇观感觉,快速剪辑、多种画面……”
副导演讲解道:“我们每一台摄影机都有作用的!”
“……这是要拍什么?”
“追车戏……你看那边不是车辆模型嘛!”
崔宝珠顺着他手指的地方看去,是一截车厢……
“我们后期会加上特效的!”
“就一辆车?”
“后期可以用CG添加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