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口水仗起(1 / 2)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谢芳教授,你好,我是上东日报的记者刘传华,我听说谢教授你能加了这一次的美食选秀活动的评审,我有一些问题想采访一下,不知道谢教授你是不是愿意接受我的采访?”刘传华看着坐在自己面前的谢芳,很有职业礼貌地问。

对于现在用广告把整个上东市都笼罩了的美食选秀活动,作为一名上东日记台柱式的记者如果再没有感觉那就太失败了。在这行打滚了十来年的刘传华马上就感觉到这个活动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所以当报社里成立专门的采访组的时候,他就拼了命地挤了进去。当然,他的这种行为在报社的大部分的人看来是没有必要的。因为这种活一般来说都是那些才刚进报社的年轻记者才会参加的,而刘传华参加这样的采访无疑是自降身份,当然,刘传华是不会这样认为的。特别是在看到整个评委的组成的名单和与那个叫杨诗的美丽女人谈过之后就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判断。在确定了采访的方案之后,刘传华把自己的第一个采访的对像就确定为谢芳。

看了看刘传华,谢芳点了点头,这本来就是宣传计划之中的一个环节,这一点杨诗早就跟她沟通过了。而从杨诗的那一句“畅所欲言”的话之中她也明白自己接受采访的时候会遇到什么样的情况,不过她早就做好了心理的准备了。

“可以,没有任何的问题。”谢芳说。

听到谢芳点头,刘传华的心里也松了一口气,他虽然猜得出来杨诗应该已经和谢芳提前交流过了,便是他还是有一点担心事情临门一脚的时候会出现问题。

摊开自己带来的采访本,刘传华开始了第一个问题:“谢教授是美食方面的专家,我想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在你看来,美食的第一个要求是什么?”

这是一个基本的问题,谢芳作为一名在这方面有权威地位的教授当然早就形成自己的独立的观点,所以刘传华的提问刚一结束,她就说:“在我看来,美食的第一个要务就是食材必须是新鲜的。食物,是用来吃的,如果这食物不新鲜,又怎么可能会做得出来好吃的东西?”

刘传华当然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不过作为一名有着丰富经验的记者,他知道在这种情况之下应该怎么样去问问题,他点了点头,说:“那谢教授你能不能举一个例子?”

“没有问题。最突然的例子就是海鲜,比如说鱼和虾还有蟹,这类的食物,我们很难想象如果它们是不新鲜的味道会怎么样,对不对?一条虾、一只蟹,如果是打上来四五天了,你还会愿意去吃它么?”谢芳的语气稍稍地高了起来。

刘传华点了点头,说:“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冰鲜方面已经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方式,在你看来这样的技术能不能保证食物的新鲜呢?”

想了一下,谢芳说:“不可否认,这种技术的出现对于食物的保存是有着重要的意义的,它为长途的食物运输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是如果想吃到最新鲜的食物,那我想这种技术还是不可能满足人们的要求。这就是说为什么在沿海地方才能吃到最正宗的食物的原因了。而且据我所知,就算是现在冰鲜的技术已经出现,并且在大量的运用,但是那些最贵的海鲜等等还是指活的,而不是经过冰鲜的,这说明什么问题?说明了只有活的才是最好吃的。所以说,在食材方面来说,这新鲜二字就足以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

“我记得我们有一首很有名的诗歌,其中的两句是‘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说的就是当年杨贵妃想吃荔枝,动用的是最快的八百里加急从岭南日夜不停地往京城里送。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是揭示出国家败亡的原因,但是从美食的角度来看,这恰好说明了古人早就注意到了这荔枝是得最新鲜的时候吃才行。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着重点就在于这个新鲜两字上啊!”

刘传华一边飞快地采访本上记录着,心里则同时暗暗点头,谢芳不愧是这方面的专家,有理论有例子,还能在古诗里找出几句来加以引用,无论是理论性或者是生动性都很过硬,而且说得又深入浅出,别人一看就明白,正是报纸所需要的东西。

对于记者来说,他们是不需要那些艰深的理论的,他们需要的正是那些有趣味性的东西,所以当们采访到那些不为一般人所熟知的理论之后,他们就得自己找一些例子来进行说明,尽可能地起办法来让这些东西变得有趣,但是由于记者往往不是专业人士,他们在进行这一项工作的时候就会很头疼,这也是记者最头疼的人物,但是现在刘传华马上就放下心来了。谢芳所说的一切稍微地整理一下就可以直接用到专访里了。

“依照谢教授您的理论,那么在煮食物的时候是不是就必须尽可能地保持食物的新鲜度?”刘传华问。

谢芳对于刘传华也很满意,像她这样的人最怕的就是碰到什么都不懂的人,如果是一点相关的知识也没有,那么就与对牛弹琴没有什么两样了,这样对话是很难进行下去的,但是现在看来坐在自己面前的这个叫刘传华的记者虽然也不是专业的人士,但是问出来的问题还是相当的有水平,一个接着一个。

“是的,没错,其实这也很容易理解,因为如果我们在煮食物的时候没有尽可能地保持它的新鲜那么我们要求食物新鲜又有何意义?保持新鲜的意义在于我们可以更好地品尝它本来的味道。这就是所有美食的精华所在了。”

刘传华看着谢芳,话题已经慢慢地在他有意的引导之下向着自己想要的方向走去,所以在听到了谢芳的这个回答之后,他马上就问道:“那是不是说在煮菜的时候尽可能地少用调料或者是说尽可能地少用味道比较重的调料?我注意到了你刚才的话里有一个‘本来的味道’的说法,此外,我也读了一下你所写的书,我发现在这些书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强调用比较轻的调料。”

谢芳眉头一挑,她知道刘传华问到了关键的所在,这些年来她所写的书、所发表的文章之中确实都坚持这样的一个原则,也就是强调尽可能地保持食物的鲜味、不要用过多的调味料去影响食物本身的味道,所以说刘传华所指出的这一点是正确的。

当然,这一点基本的原则也是她和别人进行争论的焦点所在了。她最近一年来发表的十几篇文章之中,其中有六篇是和其他人进行“论战”的,其中最重要的分歧就正在这里。所以她也马上就意识到刘传华这样问的意目的了。很显然,坐在自己面前的刘传华是想在这上面做文章,不过她是早就有准备了,所以她也就根本不在意这件事情,同时她也不是什么古板的人,其实她也知道“配合”来制造出一些话题来是有利于整个选秀活动的进行的,从这意义上来说,杨诗可是支付了巨额的费用来邀请自己去参加这个评委的,所以说她也不介意在这上面进行一定程度的配合。当然,最根本的就是争论是从来也够不了的,她谢芳也从来都不怕争论,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真理越辩越明是她们所坚信的一个道理。

“没错,你所说的没有错,这是我在美食方面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当然,我也知道很多人不赞成我的看法,甚至我最近一年来还和一些人就这个问题发生过比较激烈的急论,但是我相信我所坚持的才是正确的。”谢芳并没有用回避的方式来回答刘传华的这个问题,而且是直接地回答,这一点还是有一点出出乎刘传华的意料之外。

不过,多年记者养成的习惯让他马上就反应过来说:“既然这是一个基本的原则,那么也就说你是绝对不会在这上面妥协的,而是一直坚持下去?包括在这一次的评审活动的整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