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温省长(1 / 2)

宦海云飞 灵台山祖 2739 字 2022-12-11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温岭是原来国家计委的司长。在担任司长之前,是计委主任黄谷的秘书。黄谷在离开计委、调任国务委员之前,把他这个副司级秘书直接提了起来。之后,又利用中央和地方干部交流的机会把温岭外放到西南省担任了主管工业和经济发展的副省长。此时,计委已经划分开,主体成为国家体制改革委员会,又更名为经贸委。

在黄谷担任政治局常委时,温岭已经是西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在即将召开的十*大之前,各省都要提前换届,党政主要领导岗位都要提前确定下来。温岭有希望在黄谷的提携之下,成为省长或者回到部委担任一把手。至于到底会出现什么情况,现在还是个谜。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温岭铁定会再进一步。这也是黄谷卸任的政治交代之一。

温岭在西南省的政绩确实是可圈可点,而且口碑非常好。他有一儿二女。儿子最小,现在美国读大学;大女儿是杜长风的儿媳,在西南军区司令部政治部工作,为副团职干事;女婿杜忠海已晋升为大校,是西南军区司令部作战部参谋。二女儿在沪上开办了一家网络公司,现在已经在业界小有名气,是个千万富婆,而且是个待字闺中美丽的千万富婆。

自接到杜长风和国云飞关于h省修建西临铁路支线在黄谷处卡了壳,希望温岭能够通过私人关系帮忙化解的电话之后,温岭还真的有些不以为然。这件事批了就批了,没批就算了。有必要如此大动干戈,辗转求人吗?本来这就是个官样工程,修成了未必对国云飞和他的儿子李国藩的政绩有什么影响,没批成也不会对他们的政绩有什么妨碍。这样求人,而且是通过私人面子来求人办公事,温岭真的觉得不可思议。

不过,既然杜长风和国云飞都出头来*作这件事,温岭哪里会无动于衷呢!于是他给老首长黄谷打去了一个电话,也没有隐瞒自己和国云飞间接亲家的关系。说明杜长风和国云飞都求到自己来找老首长,请老首长把西临铁路支线的项目批示上高抬贵手。

黄谷听了十分惊讶,既惊讶温岭和国云飞会是亲家,又惊讶于这件微不足道的事竟然令一位海军司令和一位省委书记亲自出面斡旋,而且都没有直接找自己。h省到现在都没有一位副省级领导来找自己要求同意修建临新铁路支线,反倒是省委书记亲自出头,并且是以私人身份通过温岭来传话。这里怎么都觉得透着诡异。

作为久经政坛风云变幻的老资格政治家,黄谷非常清楚,这件事成功与否,对李国藩影响不大。可此子如此执拗,正统渠道通不过,便掀起了舆论围剿的旁门左道,现在又采取了亲情友情的围攻,这使黄谷越发对李国藩感兴趣起来。

黄谷也没有答应温岭,但也没有拒绝。他现在就是要明白,李国藩为什么对这条铁路支线如此不放手。

温岭还没有把事情的结果通知国云飞和杜长风,李国藩就乘飞机到了西南省首府华都。

温岭心中也有着疑问,李国藩为什么对修建这条铁路如此感兴趣?按理来说,这本身是铁路部门的事,就是找黄副总理交涉,也应该是铁道部和负责项目审批的经贸委出头才是正理。你一个地方的官员,上串下跳地搞这项工程,成功了,建设工作也是铁路部门的责任,任何好处李国藩都捞不到。如此上心,甚至都求到了私人身上,确实有点不可思议。现在李国藩来了,温岭就想借此揭开这个谜团。

“哈哈哈!国藩啊!上次在栖凤山你安排得很好啊!回到家里,你婶还念叨你和**那!这回来华都,也不把**和小慧慧带来,让你婶也高兴高兴。”香格里拉大酒店里,温岭举杯和李国藩走了一个之后说道。

“温叔,我这次是公私参半来的。私呢就是来看看您和婶婶,公呢就是求您办件事。”李国藩笑着说道。

“见外了,见外了。国藩,我们是亲戚,还说什么求不求呢!是不是修建铁路支线的事情?杜亲家和你爸爸都给我打了电话。我也和黄副总理汇报了。可黄副总理既没有拒绝,也没有同意,让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李国藩点了点头,心下登时转起了诸多想法。

温岭又问道:“国藩,我认真分析了这个工程。有几件事不明白。还得请你解释。你不要怪我啰嗦。第一,我觉得这个工程建与不建,对你的个人前途并无妨碍。铁路支线虽然对临泉的经济发展会起到一定作用,但还没有达到不修这条支线就严重阻碍了全县经济的地步:第二,这件事既然是从地方到中央相关部委都批准了,只是卡在黄副总理那里,而且据我所知黄副总理在批示中也没有彻底封死,等等不行么?为什么非要马上办、立即办呢?第三,这个工程按理说是铁路部门的事,从自私的角度说,你在这里面一点个人利益都不会有。可本来应该铁路部门出头的事,为啥你要揽过来,而且如此的不遗余力?第四,这事有必要惊动你爸爸、杜司令或者说还包括我吗?我们都是地方官员和军队官员,不是铁路系统的人,还都是你的亲人。利用这个资源办公事,你觉得有必要么?”

李国藩叹了一口气:“温叔叔,您问的对。这里的因素不复杂。可能和我认准一件事,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有关。更主要的,修建这条支线是我从小的一个梦想。您可能已经知道了我的身世。从小我是孤儿,是家乡的父老乡亲把我养大,并且供我读书。大学毕业了,才有了公务员的工作。

本来毕业时,我就有机会留在省城滨江。可想到家乡的父老,最后还是决定回临泉,报答家乡父老乡亲的养育之恩。为此,连相处了三年的女朋友都离我远去了。

回到家乡,承蒙当时的县委书记、现在的西河市委书记穆梁栋的赏识,我成为了他的秘书,才有了我能回到家乡新春主政的机会,也才有了直接报答家乡父老的机会。

温叔叔,不是我的目光太狭隘,只看到眼皮子底下一点事,而是我觉得欠乡亲们的太多了。就在我主政新春时,还出现了大年初二一个农户因为贫病交加,全家自杀的情况。我心痛啊!当时我就立誓:不改变新春的面貌,我是不会离开新春的。

努力加机缘,使得新春赢得了发展的机遇。新春脱了贫,乡亲们过上了好日子,我的心情可能比他们还高兴。新春脱贫的根,就在于修建了一条致富路。当时,临新公路建成,和215国道联通,才吸引了几家大企业入驻新春,才会有后来更多的企业进入。

新春脱贫了,发展了,我也离开了。不管舍得还是舍不得。

温叔叔,临泉也是我的家乡。从我第一次,噢!大约是九岁吧!好像是跟着乡里福利院到西河采购物品的车去西河玩儿,第一次看到了铁路,第一次看到了火车,那时,就对铁路和火车大感兴趣。而第一次坐火车,是十九岁我到省城滨江上学。因为入学通知上注明,凭着入学通知可以买半价火车票,所以,为了省几块钱,就没有直接在临泉坐汽车而是选择在西河坐火车。当时我想,这要是临泉通火车,甚至新春通火车该多好啊!买上车票,就可以日行千里,全国哪里都可以去。那时,心里就有了有朝一日我有这个能力,一定要让临泉、新春通上火车,乡亲们的农产品可以直接卖到全国各地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