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晋文公恕庖(1 / 2)

</p>

“升堂!”&lt;/p&gt;

昌平州府大堂之外,围观的百姓和书生都挤满了,那些被大户人家骗来的百姓,都伸头看着。不升堂,他们胆子还大点,可大门一开,升堂之后,他们便有些怵了,这是一种小民百姓天生的对官府的恐惧。&lt;/p&gt;

倒是那些书生,看模样都穿着长衫,但这里面一个秀才也没有,全是一群童生,等于是没有功名的。那些秀才虽然也十分气愤,但毕竟功名在身,不敢闹事。&lt;/p&gt;

昌平这个地方,不比江南。江南士子与官府对抗,那都是有传统更是有后台的。自太祖朝以来,江南的进士就比北方多,弄不好,那些闹事的士子里面,就有一位是哪个朝中大官家里的。&lt;/p&gt;

我朝里有人,一个小小的县令敢管吗?倒是在北方,朝里有人的读书人就少见了,但凡有一点功名的,也不愿做这个出头鸟。都是那些老童生,左右考不上秀才,便喝口黄酒,满嘴酸溜溜地跑到这门口闹事。&lt;/p&gt;

一个个义愤填膺,愤恨道:“你们可知道,这军户在外面,与贼寇无二,烧杀淫掠无恶不作。果不其然,偷偷摸摸开一个小店,居然还吃死人了。这等祸国殃民之人,官府若是坐视不管,道将焉存?”&lt;/p&gt;

“不错,他们毒死人之后,居然还污蔑朱家。朱一平可是考中了孝廉的人,若是这等孝廉也会毒死人,那圣贤岂非无用?是可忍,孰不可忍也。我等饱读圣贤之书,深明圣贤之道,若是不挺身而出,则乾坤将覆,社稷有危,百姓有难!”&lt;/p&gt;

“为天下百姓计,为读书人计,我等就是拼了头颅不要,也要告倒杜家,给那些军户一个颜色瞧瞧!”&lt;/p&gt;

这个时候,若是拿几箱两块钱一瓶的啤酒,再烤几串韭菜、几块豆腐,这群童生肯定能在这里吹出大天。但大堂之上,原告被告陆续就位。贾家早已经无所谓了,贾永良和杜修明早已经谈妥了。&lt;/p&gt;

表面上,杜家摆脱下毒的嫌疑之后,对贾义之死表示同情。虽然没有半点责任,但仍然给予一定的人道关怀,到时候贾义花几个五毛钱,让几个百姓起哄,将节奏带过去。&lt;/p&gt;

实际上,扳倒朱家之后,贾家吞没朱家的商铺,才是要紧的事情。贾义之死,为贾家换来了一次千载难逢的壮大的机会。&lt;/p&gt;

大堂中间,莫胜平虽然坐在那里,看似手握重权,整个昌平是他一个人说了算,可只有莫胜平才知道,他的周围处处都是陷阱,稍一不小心,就要落个身首异处。&lt;/p&gt;

升堂之前,本地的大户相约拜访过他了,说当年那件事情,若是被查出来了,那全都吃不了兜着走。别说是那些大户人家了,就是莫胜平自己也不敢往深了查,真查出那些事情,不兴大狱,是平息不了的。&lt;/p&gt;

可俞谏又站在旁边,若是重判了杜修明,今后在昌平的日子,可有他受的。一半的百姓闹起事来,谁能受得了呢?可若是轻判了,外头那些童生,又会到处造谣生事。&lt;/p&gt;

难啊,难啊,莫胜平一着急,用手抓掉了好几根头发,忙是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有罪,有罪。”&lt;/p&gt;

底下的师爷,提醒道:“东翁,该让原告被告各自将自己的状词和辩词说一遍,再各自将人证物证带上来。”&lt;/p&gt;

莫胜平咳嗽了一下,心里话道,管他呢,左右为难,那就左右都不管了,该怎么判就怎么判。就看你们原告被告谁说得有理,我据实判就行了,唯有这样,才能挺直腰杆说话。&lt;/p&gt;

莫胜平苦笑了一声,没想到,这据实判案,竟然还成了唯一的路。有气无力地拍了一下惊堂木,吩咐底下杜家、贾家申辩。贾家说完了之后,门外的那些童生,皆是点点头。这状词写得,那叫一个切中要义,句句话听来,都令人忍不住同情贾家。&lt;/p&gt;

而众人看向杜修明,别的时候,状词不重要,可现在有这些童生在场,状词要是说得不好,肯定就弱了一头。杜修明上次来闹,虽然说得有理,但没拿出状词,众人都有些怀疑,这小子根本没有状词。&lt;/p&gt;

童生们指指点点:“谁会给草菅人命的凶徒写状词?哼,要是被我知道谁干这种事情,各位年兄,下次赶集,咱们都不待他一起去喝豆腐脑了!”&lt;/p&gt;

“对,豆腐脑多好喝,再也不带他去了,馋死他!”&lt;/p&gt;

大堂之上,俞谏以为杜修明紧张,便开口道:“修明,你若是没用状词,便据实申辩,想说什么就说什么。”&lt;/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