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没告诉你罢了(1 / 2)

</p>

底下的人,脸色俱是一变,杜修明的脸色也从得意洋洋,变得有些难看,问那人道:“你叫什么名字?”&lt;/p&gt;

要留名字?这下完了,这位杜大人动怒了。那提意见的也真是,怎么不看看是什么时候,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杜大人征税,能征回来一半,已是超了前人一大截。为啥非得让他全征回来?京城里那么多惹不起的权贵,让他一个五品兵马司都督,屁大点的官去办,这不是强人所难嘛。&lt;/p&gt;

有人赶紧劝道:“这是端午日,大家在这里喝酒论诗,岂不有伤雅兴?再说喝了酒,谈政务颇有不妥。”&lt;/p&gt;

杜修明却端起酒杯,轻抿了一口,回到:“谈政务未尝不可。在座都是举人,也就是将来的进士,更是将来大明的官员,百姓的父母。在座诸位,刚才写的诗里无不希望自己名留青史,现在连个名字都不敢说,哪里来什么名留青史?”&lt;/p&gt;

只见那读书人,拱手道:“在下黄澄,草字廷肃,湖北竹溪人,正德八年的举人。”&lt;/p&gt;

杜修明这才点点头道:“不错,你刚才说的事,本官知道了。可以告诉你们,兵马司征税,只要是京师商民都要交。但粮种、农具、禽畜、书坊等免税,而那些雇不满三人的小商小贩,也得以免税。这里面肯定有人四处炫耀,小民百姓爱好而已。”&lt;/p&gt;

众人这才点点头,的确如此,可黄澄又道:“杜大人说的这些,晚生知道。可晚生刚才说的,却都是做大买卖的,并非小民百姓。”&lt;/p&gt;

杜修明紧接着又道:“那好,本官再问大家,朝廷为何要收税?百姓,又为何要纳税?”&lt;/p&gt;

这些读书人,当然是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也是杜修明用白话文跟百姓解释的版本。但杜修明心里想的,却是杜修明说的另外那些话。&lt;/p&gt;

杜修明对这些读书人道:“你们说的是对的,但根源却是,百姓如果不纳税,国家就无力抵御入侵、无法应对灾情,更无法维持如此庞大的管理。故而说到底,百姓纳税,是为了得到官府的服务。朝廷征税,也是为了平治天下,都是天经地义的。”&lt;/p&gt;

“但朝廷征税,绝不是为了从百姓手里夺取钱财,而是供养生民。兵马司征商税也是为了给商旅提供便利,而非侵夺商旅。京师之中,有的店铺经营不善濒临倒闭,难道朝廷要逼着他们纳税?当然不行,而是要等他们经营好了,再将税补回来。”&lt;/p&gt;

“杜大人所言以及杜大人的爱民之心,晚生都明白。可晚生说的,却是那些经营良好,利润颇丰,却仍旧不纳税的。若是不能一视同仁,恐怕用不了多久,或者杜大人一走,这京城中的商税,又要重回一片混乱了。”黄澄扼腕叹息道。&lt;/p&gt;

“少湖兄,这位廷肃兄的见事,可要比你深入多了。”杜修明顺带着点了一下徐阶,接着又道:“本官正好要在这几日查一查那些不纳税的商贩,廷肃,你就将你看到的几家店铺的名字给本官,本官查清楚告诉你。”&lt;/p&gt;

“晚生恭候。”黄澄点了点头,在坐这些读书人,对杜修明的印象又上升了一个台阶,从一个“奇怪而且有名的军户”,变成了一个“善于纳谏但出身不正宗的官员 ”,甚至感到听杜修明说话,有一丝丝如沐春风的感觉。&lt;/p&gt;

但不管怎么如沐春风,杜修明自报身份之后,这些人也坐不安稳了,说话也都谨小慎微。杜修明知道自己不能在这里坐着了,便和徐阶道别,领着余云亦继续找李寡妇去了。等杜修明走后,徐阶这些人才打开了话匣子。&lt;/p&gt;

众人议论的,也不过是惊讶罢了。可园中所议之事,但凡说出去一件,也能给自己捞不少面子。可若是都说出去了,那就给杜修明带来了许多非议。&lt;/p&gt;

徐阶平复了内心的心情之后,对众人道:“做人作诗三重境界,诸位都可以说出去,不论怎么说,不论说成什么样,也无所谓。兵马司的事情,干系到朝政,我等最好还是不要牵扯到,自己知道就行。”&lt;/p&gt;

在场之人,都是多年的举人,对朝廷里的斗争,略知一二,都知道其中的利害。大部分人,都是把严了嘴。但这么多人,免不了还是传了出去。杜修明倒不怕,他既然敢说,那就敢认。&lt;/p&gt;

出了门,余云亦和杜修明都颇为高兴。这次本是来撮合杜安边和李寡妇的,没想到路上遇见了徐阶,在文人圈子里吹了牛,这还真是意外之喜。&lt;/p&gt;

走了许久,杜修明等人才来到一家酒坊,就写了“五谷酒”三个字,意思是就是用五谷酿造的,似乎就是明朝的“五粮液”。酒坊之外,酒香浓郁,杜修明却听到路人议论纷纷。&lt;/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