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无官一身轻(1 / 2)

</p>

京城下雨,街上一片秋色。那些穿着华丽衣服的王公贵族,绝不会在这个时候上街行走,于是只剩下褐色、灰色衣服的老百姓。引车卖浆,贩夫走卒,宛如这四九城内外的秋叶一般。&lt;/p&gt;

满城望去,全都是秋。&lt;/p&gt;

“木耳!”&lt;/p&gt;

“刚捞的鲜鱼!”&lt;/p&gt;

“馄饨儿!”&lt;/p&gt;

“田鸡!”&lt;/p&gt;

“蛇皮蛇胆蛇药!”&lt;/p&gt;

市井热闹,不时有城管在其中巡视。小商小贩,照常将自己摊儿上的东西,往城管手里塞,但那城管遇到吃的,也只是尝一尝,尝得好了,就花钱买一点,不是吃的,根本不拿。&lt;/p&gt;

有了兵马司修整街道、管理街上的治安,这群小商小贩安心做买卖,市面上活泛繁荣多了。可就在这繁荣的街面上,忽然走出来了一群穿着澜衫读书人,没有穿澜衫的,便穿着白衫。&lt;/p&gt;

这些读书人,全都打着伞,在右手臂上,绑着红巾。好似约定好了一般,全都朝着午门外走去。不久之后,午门之外,这些打着伞的读书人,从几百个变成了上千人,逐渐声势浩大起来。&lt;/p&gt;

秋试泄题案,由此变成了另外一件事情。士子伏阙请命,朝中文武无不大惊,这要是处理不好,可是要写进史书遗臭万年的。&lt;/p&gt;

不过,这次士子请命,姚涞这种有背景的,徐阶、顾静夫这种在士子中有威望的,并未参加。还有孙祖寿这种看得清事态的,更是作壁上观。故而这群士子,全都是被谣言蛊惑而来。&lt;/p&gt;

早在前几天,杨廷和准了杨慎的请罪辞官奏折之后,便有人暗中撺掇这些读书人去闹事。就在昨夜,一封檄书传遍了京城,这些读书人正是受到这一封檄书蛊惑而来的。而杜修明,则利用这一封檄书,顺藤摸瓜,找到了幕后真凶。&lt;/p&gt;

查出此人,竟仅仅只是工部、户部的郎中、主事。原由无他,在朝廷困难之际,别的衙门都收紧腰带挨饿,唯有这两个衙门油水颇丰。更何况朝廷仰仗着户部的赋税,同时工部负责各地河工,故而没有计较。&lt;/p&gt;

眼下朝廷富裕起来,填平了以往的亏空,自然而然就得问一问,以前那些亏空都是从哪里落下的。这两个衙门的便慌了,人人自危。最后借秋试的机会,想要扳倒杨廷和,再将那些烂账全都堆在杨廷和身上,如此才能自救一番。&lt;/p&gt;

只可惜,这群人还是低估了杨廷和。&lt;/p&gt;

士子伏阙请命,宫里也十分震惊,连忙派宫里的太监,出来慰问。但这群读书人完全不卖太监的面子,斥其为祸国阉党,本次请命,连他们也要一齐端掉。这群太监碰了一鼻子灰,朝廷才派出人来。&lt;/p&gt;

先是礼部、国子监出来,但均未奏效,而且还将事情闹得更僵了。朝廷无奈,只得让内阁想办法,杨廷和这才将杨一清请了出来。杨一清果真是四朝元老,他一出面,场面便被稳住了。&lt;/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