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一章·非洲(1 / 1)

好热。我的名字是加东圭子,正作为扶桑皇国的战地记者周游世界,采访不同的魔女们。在采访中,我听说有一位魔女在非洲取得了辉煌的战果。于是我为了让世人知晓她的事迹,千里迢迢从扶桑皇国绕了半个地球来到这片沙漠。这片只有沙子与日光的边远之地,真是异常炎热。稍微活动一下就会汗流不止,哪怕呆站在原地也是一样。不仅如此,脚边的沙子被阳光炙烤得滚烫,热气透过厚实的靴子传来。让我感觉自己就像是平底锅中的煎蛋。这里是北非要地托布鲁克。是扎根于不毛之地、耸立在沙漠之海中的人类方舟,与隔地中海相望的人口众多、绿意盎然的欧洲相比,完全是一副截然不同的光景。自罗马时代起,这里就是昔兰尼加地区重要的殖民都市,也是骆驼商队的中转站。当时,根本无法想象这周边会变成现在这样的沙漠世界,据说这里曾是一片青翠的大地。即使现在沦为了不毛之地,但这里依然拥有坚固的要塞以及昔兰尼加的最大港口,甚至还建设了机场,所以被人类盟军的非洲军团当作抵抗异形军的根据地。不愧被称为边境地区,沿地中海横向移动,距离其咽喉部位的直布罗陀就有3000公里以上。不过,若是纵向移动,意外地距离欧洲很近。托布鲁克北方的海面上,坐落着有「地中海的航空母舰」之称的克里特岛,西北部海域上则有着被罗马涅所在半岛踢飞的石子——西西里岛,以及其南部的地中海航线上的要冲——马耳他岛。由于异形军很少会进入远离陆地的海上范围,只要克里特、马耳他、托布鲁克组成的三角区域得以维系,罗马涅半岛的安泰便能得到保证。故而,从罗马涅与威尼斯运送到托布鲁克的补给也从未断绝。转而把目光投向大陆,托布鲁克的东部140公里处,有着防卫异形军的最前线——哈尔法亚隘口。非洲军团的主力在那里设置了防线,阻止异形军的侵入。不过,对于航空型异形军来说,140公里不过是眨眼间的距离,托布鲁克时常就会遭到袭扰。为了迎击这些敌人,驱逐最前线周边的航空型异形军,以及支援地面部队,托布鲁克一带部署了航空魔女部队。回忆两个月前,我在离扶桑皇国首都东京不远的大型军港——横须贺,搭上了一艘出港的货客船前往欧洲。用时一个半月,抵达了人类在欧洲方面的根据地——不列颠尼亚。途中,在非洲大陆南端的好望角遭遇暴风雨,其程度猛烈到就算乘坐的船只沉没也不奇怪,我一度做好了赴死的觉悟。幸好,当我放弃挣扎、赌气般地熟睡在船舱中时,暴风雨过去了,之后反而风平浪静地继续着无聊的航海。要是连接红海与地中海的苏伊士运河能够使用,就更方便了。那样的话,行程应该也能缩短半个月。不过,地中海一侧的苏伊士运河出口,也就是以金字塔闻名的开罗,已经被异形军筑起了巢穴,常规船舶现在无法通行。回顾这趟旅程,除了暴风雨以外,历经无聊透顶的航海后,我们总算到了不列颠尼亚。但由于战况恶化,几乎没有前往非洲的普通客船。就算请求搭乘军用运输船,也都因为座位紧缺而一直被拒绝。这之后,每天早上我都会去海运公司的办公室与各国军队处叨扰,询问有没有前往非洲的安排,可无论哪里都只回答一句「还没有」。兜兜转转了好些日子,每天都是到中午就无功而返。我无计可施,只好利用下午时间前往各地的基地采访。不知是不是因为士兵和魔女们都百无聊赖,不管到了哪个基地,人们都乐于接受我的采访。不列颠尼亚本国的士兵也好,身处遥远他乡的异国士兵也好,对于他们来说,比起不知何时才能寄到的书信,能知晓故乡平安与否的报纸更有用处。基本上,只要我稍稍套一套口风,他们就会讲述各种各样的经验谈与传闻给我听。诸多传闻之中,甚至有提到要集结各国的优秀魔女组建统合战斗团,这个恐怕不会那么容易。单就军事这一层面,各国使用武器不同的话,战斗脚、燃料与弹药就会有差异。就算战术与战法也是多种多样,想将其整合统一恐怕不是一般的困难吧。诚然,这些军事方面的问题,也许只要付出时间与努力,就总会有办法解决。最大的问题在于政治立场的不同。要解决这一问题,可比总能得到解决的军事行动困难得多。在北欧的索穆斯,集结各国人员组建的义勇军大为活跃的确是事实。但作为义勇军,终究不过是索穆斯军队统领指挥,各国赶赴救援的魔女负责协助罢了。即便如此,因为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战果,才会有传闻说要组建进一步扩大规模的组织,但其真实性又如何呢?四处采访的过程中,也碰到了来自我国的魔女。可以分为陆海军两方面。陆军方面是隶属于独立飞行47中队的诹访真寿寿中尉。据说她被派遣到欧洲的同时,也负责川泷航空机生产的试制战斗脚——Ki-60[4]的测试工作。Ki-60的魔导引擎是在卡尔斯兰被广泛采用的DB601A,所以应该也适合在欧洲使用。〔4〕原型为川崎航空机开发的试作战斗机,搭载德国戴姆勒·奔驰公司生产的DB601A引擎。仅试作3架后中止开发。——译者注她有着不像军人的文雅举止,秉性温柔,言谈平和。她高兴地对我说,自己有两个妹妹,都具有成为魔女的资质。我拿常用的徕卡Ⅱ相机拍下她的照片,她拜托我有机会的话就送给妹妹们,但我回扶桑可要等到猴年马月了。「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有时间哦」,我这样告诉她。海军方面,则是利巴乌航空队所属的一位魔女。这支航空队因在欧洲绪战时期的突出表现,而近乎成为了传说。她就是坂本美绪中尉,在扶桑海事变中首战告捷,尽心于海军主力的零式舰上战斗脚开发,欧洲大战爆发时又以试作型迎击异形军的王牌。在利巴乌战斗不断的同时,她还要为新型战斗脚的开发与完善,而定期将数据送往不列颠尼亚的研究所。我在研究所附近的基地碰到她时,她好像还要赶回利巴乌,因此就没能交谈上几句。她那与过去全然不同的豪爽的笑声,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性格好像也变了许多,她那心直口快的性情与对部下的关照,也许是从曾经的长官那里继承来的。也因为我们是老相识,如果有机会的话,我真想和她好好聊聊。这样的取材生活持续了半个月后,我总算搭上了一艘船。但这艘船真是破旧不堪,就连不太了解船只的我,也对能否顺利抵达非洲感到不安。不仅如此,乘员们也都和船一样上了年纪,没准全都比船还要老。老手这种说法听起来是不错,不过说到底就是优秀的船员们被拉到主要战线上,就连快要退休的人也都被凑集了起来。果不其然,船一出港就冒出了各种毛病,又是漏水、又是轮机停转。好不容易才勉勉强强航行到直布罗陀,就又要面临暂时修理的窘境。这期间,我一边在当地收集情报,一边采购沙漠中的必需品。胶卷倒是在不列颠尼亚就买好了,不过在严苛的沙漠中,很多东西似乎都成了必需品。而且,当地还有不少难以买到的东西。例如,在炽烈的阳光与瞬间就能改变地形的沙尘暴面前,无论多么炎热也不能让皮肤裸露在外。沙漠中用的衣服自不必说,我又买了手套、当地周边游牧民用的围巾,以及不列颠尼亚装甲兵用的护目镜,把全身都给包裹起来。这副模样在外人看来,虽然连是男是女都根本搞不清楚,但却是正合我意。即便裹成这样,沙子还是会从各处的缝隙中钻进来,等注意到时已经弄得全身都是了。这环境真是糟透了。准备妥当时,船的应急修理也结束了,不久就抵达了托布鲁克。到了托布鲁克后,船最终也报废掉了。尽管成功抵达值得庆幸,但前景还是让我感到不安。不,那位传说中的魔女,「非洲之星」就在这里。特地跑到这种边境来,就是为了与她当面对谈。这片非洲大地上,有着一位如星星、太阳一般耀眼的,荣誉满身的魔女,她便是汉娜·尤丝缇娜·马尔塞尤中尉。俗称「黄色14」,卡尔斯兰空军第27战斗机联队第3中队中队长。「马尔塞尤中尉?她呀,我遇见她时,她还是个候补军官呢。卡尔斯兰在大战初期好像经常会把候补军官编入实战部队。那时,我担任加查拉的基地司令,迫降的马尔塞尤中尉说,她会在非洲击坠50架异形军给我看,让我把车借给她回基地呢。」从托布鲁克的港口上岸,穿过街道,在附近的要塞中徘徊了一阵儿后,我先是拜访了一处罗马涅的补给司令部。在那里,一位身材魁梧的罗马涅将军逮住了我,滔滔不绝地给我讲起故事。原本我只是来申请采访许可的,对方却主动打开了话匣儿,硬是要我采访。但能听到有趣的故事倒也不错。套了他几句话后,他就接连不断地讲了起来。「对了,还是附带司机。司机也相当高兴,因为要到了签名而乐个不停呢。不过我没想到,她竟然是用油漆把签名大大地涂在了车身上啊。」将军豪枣子读书 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