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五章 盐引换钱(2 / 2)

马思远继续道:“得陈大人的首肯,晚辈将引入这些私盐,在太原售卖。这些私盐,只有拿到盐引,而且还得借了惠农商行的钱才能买。诸位,有何感想?”

“嘶,这散户的存粮,似乎可以收。我等为富为贵,不能不仁,街坊巷里,想要存粮,怎么能拒绝呢?”

“散户的存粮,只要他们将其烘干,祛其败烂,存到一起,也无妨的。放在一起管理,还能大大降低损耗。这点损耗,和街坊邻里想必,算的了什么呢?”

“是啊,这等利国利民之事,刚才谁说不同意的?”士绅们相互看看,最后不约而同地把眼光落在了势力最弱的那个士绅身上,斥责道:“刚才就是你说不收存粮的吧?哼,为富不仁,总算认清楚了你!”

“各位乡贤,请听晚辈将话说完。”马思远紧接着道:“大家也知道,这前不久水势暴涨,不得不决堤泄洪。现在洪水褪去,要重新修补堤坝。另外,陈大人想要修运河,需要迁移百姓。这些事情,都要钱和人到位。”

士绅们心里一凛,通过惠农商行借买盐引,这能让他们大赚一笔,近水楼台先得月。可现在说这些话,他们心里便在嘀咕,这不会是要借一大笔钱吧?

这会儿刘沆开口道:“不必惊慌,不是找你们借钱的,当然了,还得麻烦大家筹集一些钱。这修建堤坝,不能误了时辰,陈大人想的是,提前将这盐引卖给你们。等盐到了之后,你们可以提前支取。”

“还有迁移百姓,官府不能硬请,也不是白迁移。凡是迁移了的,官府给地、给钱,必让大家衣食无异。只是地面上,有些地痞无赖,喜欢诬蔑官府。为了避免那些没必要的纷争,还得请诸位帮忙劝劝百姓。”

“原来是这样……”士绅们乐开了花:“这几件事简单,十分简单。陈大人,要多少钱,您说就是了!”

“不多,修个堤坝而已。”陈初六笑着挥挥手,让底下人将这几碗汤撤去,将正菜摆上了,推杯换盏,将事情定了下来。

边境平稳之后,用这买盐的机会,让惠农商行能运转起来,又用这盐引为自己筹钱,空手套白狼,也不过如此。

阳曲城中,百姓们聚在告示牌前,两个书生在此摇头晃脑的读。读的并非是墙上的告示,而是书生手中的阳曲周刊。

周刊之上,惠农商行刊登了一则广告,广收钱粮。五十斤粮食、或五十文钱以上,可存入商行,还有利息。不过这利息十分低,一百斤存一年,可能就几个鸡蛋,甚至几斤麸皮。但这对百姓而言,就已经很好了。

惠农商行重要的部分,还是让百姓在青黄未接的时候有粮可吃,有粮种可借,少去借那些驴打滚的钱。

陈初六安顿好阳曲这边,又去府下各县转了一圈。这是知府每年例行的检查,看看各地仓库,是否完备。

十几天过去,陈初六检查好了河堤只好,塞外来了消息。西夏国王李德明称臣乞和,但依旧不愿遣子入京为质,只愿赔钱,且不索要土地。而大宋这边,也需要一段时日休养生息,便答应了下来,让李德明报销了军费了事。(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