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言之有物(2 / 2)

弥封官誉写一遍,在校勘一遍,用御书院印盖好,便送初考官看卷。初考官看完之后,定下等次,再交给覆考官再定一次。

若是两次不同,就再送另外一名考官定夺,三次相差都比较较大,则给主考定夺。若是出现十分了不得的文章,也可以直接向主考和副主考举荐。看卷之后,主考和副主考也会抽查。

二十名考官,其中十四位乃是清流那边的,还有六名,则是职事官,三司各派一人,吏部、工部、刑部各派一人。

浦城章召集众人,聚在一起议考题之事。浦城章坐在上首,道:“考场之中的规矩,本官就讲到这里了,谁要是徇私舞弊,不要怪本官无情。还有一事,这次礼部试,与往年不同,先考策问,策问定其去留。故而考试之后,便要先审衡策文。”

这时浦城章看了陈初六一眼,道:“策问须学贯经史,还需通达实务。对策问衡文,本官不敢担此重任,还请陈学士来讲一下,策问的衡文规矩。”

陈初六也未客气,沉吟片刻,道:“策问衡文,与平日衡文相差不大,一看学识、二看词理、三看才思、四看气象、五看文采……但策问又有不同之处,本官早在舍人院就说了,策问不能任之由之,要将敷衍了事之人,拦在金殿之外。”

“一道诸子之言、一道史策、三道时务。本官想了又想,这次科举的改变,士子们还未能适应下来。故而本官建议,诸子、史策多出一道题,共出七道题,任由士子们从中挑选三道题作答。若是连三道题都选不出来,恐怕也并无真才实学了。”

浦城章、晏殊点了点头:“这办法倒是好,但这题也不可出得太偏了。诸子之言,要有能与孔孟之道相合之处。史家之言,也要能与当下时政呼应。至于三道时务,最需要避讳,不可让士子在考场中,因言获罪。”

陈初六道:“浦学士、晏学士所言极是,这七道考题,都是与诸位考官一同商量的,下官再说一下衡文的规矩。”

“策,出谋划策之意。故而衡文必有两条规矩,一是必须言之有物,二是必须与题相合。计谋高低,这是将来可以锻炼的,但若言之无物,或者答不对题,就是心术不正,想蒙混过关。”

“达到这两条规矩之后,就看学识、才思、气象,至于词理、文采都放在最末。策问原本须六百字以上,现在减为选取三道,故而须八百字以上。”

前面一些话,众位考官也觉得应当如此。策问就是要出谋划策,言之有物,答之对题,这是理所应当的。

不过,若是将词理、文采放在最末,那些擅长诗赋的士子,岂不就太吃亏了?何况策问六百字,就要考堆砌辞藻,增至八百,还要言之有物,这岂不就是难上加难?这一要求,应当会有人不满。

陈初六已是做好了与众人辩驳的准备,但说完之后,再看向底下那些考官,却见他们都低着头,一句话也不说。

谁赞成谁反对,反对的举手啊?(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