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云薄夜长寒食夜(2 / 2)

这时华正气喘吁吁地跑来喊他俩回家过年:“找了你们一圈,原来你俩在这儿啊?”

刘基笑问:“年夜饭备好了吗?”

“是啊,早备好了,就等你俩下锅了。”

“怎么,年夜饭要吃我俩?”刘基假装惊恐。

“不是,不是,我们吃火锅,等着肉下锅呢,怎敢吃刘大人您呢~”

“那我这属猪的肉不好涮,”刘基笑着看了看刘凯,“小凯子,看来今夜是要涮你的羊肉了……”

【四】《应诏赋得除夜》史青.诗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

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

刘基急匆匆地走向自己居住的小院,大老远就看到小楼上的大红灯笼已经高高挂起。进得院来,柳如烟正在领着小柳义放鞭炮。

看到三个大男人进了院子,如烟便道:“刘伯伯,等你放鞭炮‘接年’了……”

刘基高兴地过去拿起了那根长竹竿挂着的一挂鞭炮,问:“我举杆子,柳义点炮吗?”

小柳义拿着燃香嚷嚷着:“我点,我点……”

如烟一把拦住了他,把他手里的燃香夺了过来,递给了华正,说:“你还小,可不敢去点鞭炮,太危险~”柳如烟边说边捂住了柳义的两只耳朵,“记住了,放炮的时候捂住双耳,可不要震坏了你的耳朵。”

“震坏了,会怎样?”

“你就听不见了~”

柳义赶紧也用自己的小手,反捂住了如烟的双耳。

刘基看着俩孩子的举动,笑道:“让你华正叔叔举杆子吧,他的个子高,让鞭炮离你俩再远一些。”

刘凯接过了燃香,点燃了鞭炮。

随着一阵噼里啪啦的响声,小柳义高兴地蹦起高来,也忘了捂住耳朵的手。柳如烟的双手,也根本逮不着小淘气的耳朵了……

【五】《除夕的传说》故事

堂屋里,燃着红红的炭火,点着蜡烛和油灯,大家围桌而坐,把酒言欢。

柳好好一边把肉啊、鱼团啊往涮锅里放,一边对刘基说:“让刘伯伯给你们讲一讲‘除夕’的来历吧!”

刘基喝着小酒,吃着涮肉,美滋滋地说道:

“传说中,古代有一只四角四足的恶兽——夕。因冬季大雪覆盖而短缺了食物,它经常到附近的村庄里去找吃的,因其身体庞大、脾气暴躁、凶猛异常,给村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每到腊月底,人们都整理衣物扶老携幼,到附近的竹林里躲避‘夕’。

这一年,村里的人们在收拾东西逃走的路途中,遇到一位年纪约七八岁的孩子饿倒在路旁。有位好心的老婆婆将孩子救醒,并要这孩子一起上山躲避恶兽‘夕’。这个聪明的孩子便与老婆婆一起跟着村子里的人来到了村后的竹林里。

由于冬季在竹林里寒气逼人,大家冷得纷纷伐竹盖房、烧火取暖。

这个被老婆婆救来的孩子就好奇地问大家:‘这竹林离村子那么近,就不怕夕会来到这里吗?’

有位老人回答他说:‘我年小的时候,就随乡亲们来这里躲避夕。雪很大的那几年,因为它饿极了也追来过,可是它每次都看到乡亲们在这竹林里伐竹就匆匆忙忙地走了。’

这个孩子想了想告诉大家:‘我有办法除掉夕了,让大家从今以后不用每到腊月里就出来逃难。’

大家听后都非常高兴,纷纷问该怎么办?

这个聪明的孩子告诉大家:‘多砍一些竹节带着,今夜全村人都可以回家!在你们各家的门外挂一块红布,就好了,等到明天天亮之后,夕就再也不会来了。’

乡亲们半信半疑地听着这个孩子的话,由村里的老者带着各自回了自己的家。

很快入夜了,村民们由于害怕‘夕’会来没有人敢睡觉,除都在自家的门外悬挂了红布条之外,就来到村中间的空地上,守着一些从竹林里带回来的一些碎的竹节。天气寒冷大家点了火堆取暖,饿了就拿些吃的出来……

子夜,便听到一声震天的巨吼,大家恐惧地缩做一团。

这时那个聪明的孩子突然间站出来告诉大家说:‘我去把他引来,然后大家就往火堆里扔我们守了一夜的碎竹节。’

还没等那好心的老婆婆伸手去拽他,这孩子已经来到了村口。

孩子看到‘夕’正在往村里硬闯,破坏了很多东西,于是他大声地叫到:‘你每年都来,害得百姓不能安居乐业,今天我一定要给你点厉害!!’

‘夕’听到孩子的叫声,便循着声音追了过来,可是它看到家家门墙都挂着红红的布条就没敢进,于是顺着孩子的声音忍着挨饿的肚皮来到了村中央的空地这里。

这时孩子大声地说:‘乡亲们,往火里扔碎竹节啊!’

可是大家因为害怕早已经站在那里僵住了。

这个瞬间,‘夕’用他的角把孩子挑了起来,又重重地甩在了地上。

村民们听到孩子落地的声音才反应过来,纷纷往火里扔起了竹节。由于是砍伐不久,湿湿的竹节遇到旺火纷纷爆裂,噼里啪啦的响了起来!

‘夕’听到这响声掉头鼠窜,没有再损坏村里的东西。

天亮起来了,‘夕’被人们扔到火里的竹节爆裂时发出的声音吓跑了。住户家因为门前挂的红条,夕没有进所以保住了。

但人们心中却高兴不起来,因为那个救了这个村庄的聪明的孩子被‘夕’挑死了,而这一天就是正月初一。

因为‘夕’没有死,所以每年的腊月卅十,大家都守着碎竹节等待着,希望早日除掉‘夕’。可是一年年过去了,谁也没有再见过‘夕’,有的只是大家为防止‘夕’的到来燃放的爆竹与门前挂的红布条。

从此也给我们留下了这个传说与过年的习俗:腊月卅的夜里,大家齐聚一堂吃着年夜饭,一起守岁等待除夕的钟声;放爆竹、贴门联,挂红灯笼等习俗由此而生;等到天亮了,乡亲们彼此走访看看有没有受伤,说一些吉祥客气的话,这也就是正月初一的‘拜年’。”

喜欢踏乡记之叹流水兮请大家收藏:()踏乡记之叹流水兮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