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开卷惝怳令人愁(2 / 2)

文秀打心眼里喜欢这个小表弟,说道:“表弟年纪尚小,便如此懂礼,果真是妗子教导有方。”他向文善招了招手道:“表弟过来呀。”

文善却缩在母亲身后不肯出来。

赵淑娴笑着说:“这孩子没出息,怕羞,真没法子。”回转身佯怒道,“文善,以后要多向你三哥学习,不要这样不懂礼数。”

文秀见表弟不肯过来,笑了笑,又扫视了一下堂内却不见文娇,便问道:“莹卿妹妹可好?”

赵淑娴道:“噢,也好。”

文秀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便没话找话地道:“不知她芳龄几何?”

赵淑娴说:“你比她长四岁。不记得小时候,你们在一起玩耍时的事了?”

文秀回想起当年在外祖父家与表妹坐卧不避、嬉笑无心的情景,不好意思地说道:“那时候我尚小,不懂事,常惹表妹生气,听说这几年妹妹愈发聪慧了。”

孙知之掩饰不住内心的欣喜,捋须说道:“倒也算知书达理,秉性温良。”

“可曾许聘人家?”话一出口,顿觉失言,文秀的脸瞬时红了。

————————————

注释

[1]王蒙(1308-1385年),字叔明,号黄鹤山樵、香光居士,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朝画家。外祖父赵孟頫、外祖母管道升、舅父赵雍、表弟赵彦徵,都是元代著名画家。

王蒙的山水画受到赵孟頫的直接影响,后来进而师法王维、董源、巨然等人,综合出新风格。

青年时期,隐居黄鹤山(今杭州皋亭山)几十年,过着“卧青山,望白云”的悠闲生活。元末,张士诚据浙西,曾应聘为理问、长史。弃官后隐居临平(今浙江余杭临平镇)黄鹤山,自号黄鹤山樵。1368年,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大明帝国,王蒙出任泰安(今属山东)知州,因“胡惟庸案”牵累,于大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死于狱中。

王蒙能诗文,工书法。尤擅画山水,得外祖赵孟頫法,以董源、巨然为宗而自成面目。写景稠密,布局多重山复水,善用解索皴和渴墨苔点,表现林峦郁茂苍茫的气氛。山水之外,兼能人物。所作对明、清山水画影响甚大,仅次于黄公望,后人将其与黄公望、吴镇、倪瓒合称为“元四家”。 存世作品有《青卞隐居图》《葛稚川移居图》《夏山高隐图》《丹山瀛海图》《太白山图》等。

[2]坎壈(kǎn lǎn)意为困顿,不顺利。

[3]麻姑

麻姑又称寿仙娘娘、虚寂冲应真人,中国民间信仰的女神,属于道教人物。

据《神仙传》记载,其为女性,修道于牟州东南姑馀山(今山东烟台市牟平区),中国东汉时应仙人王方平之召降于蔡经家,年十八九,貌美,自谓“已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

中国人一直对长寿有着热烈的期望,而把追求长生作为主要内容的道教也是如此。所以,在道教的神仙体系中长寿之神分为两种性别,男性神就是鼎鼎大名的彭祖,而女性神就是麻姑。

关于这位女神的来源是很早的,记载也很清楚。

传说在中国的东部地区有一个姓王的人,学识渊博,担任过**的官职,后来开始修炼,成了神仙。他的妹妹就是麻姑,长得非常漂亮,而且也成了神仙。

又传说她是在江西省南城县境内的麻姑山进行修炼成仙的,后来这座山自然就成为道教所尊奉的圣地之一。

麻姑看起来是个不到20岁的女子,自称目睹了大海三次变成陆地,因此人们就把她视为寿星。相传一年的3月3日,天上最高女神王母娘娘举行生日宴会,邀请诸位女神参加,麻姑就带着自酿的灵芝酒献给王母娘娘,这个故事就被称为“麻姑献寿”流传于中国民间。

[4]惝怳(chǎng huǎng):亦作“惝恍”。有惆怅、模糊,狂纵貌的意思。若作"怳惝",则指失意怅惘。

喜欢踏乡记之叹流水兮请大家收藏:()踏乡记之叹流水兮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