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人间有味是清欢(1 / 2)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纪绪很少吃肉,他把涮好的肉都给了暮羽。也不知,他是不舍得吃,还是因为东坡先生的那句名言“人间有味是清欢”。

其实,都不是,纪绪是在践行中华文明的一种餐桌文化——敬老爱幼。

纪绪的父亲常年在外不回家,教育子女的重任就落在母亲的身上。来京城之前,母亲告诉他说:“一个人能不能与之交往,从他踏入酒桌的第一步,就知道了;一个人有多大的情怀,从他落座的第一句话,便明白了。”

最失败的教育,莫过于父母在吃饭的时候说教孩子;但真正的教养,却又在饭桌上。一个人餐桌上的行为,就是他素养的底色!

父母在饭桌上的闲聊,其实是对孩子最好的素质教育。

虽然是简简单单的一顿饭:父母在品味人生,孩子在品味父母。一顿饭的功夫,体现的却是一双父母的软实力。

同样之理,纪绪把这种餐桌文化用在教育自己学生的身上。

【一】《原道》韩愈.散文

韩愈云:

“孔子之作《春秋》也,

诸侯用夷礼则夷之,

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杰克逊问:“先生,难道有智慧或聪明的人就能领导世界?”

纪绪说:“不是,主要是这两个族群都注重文化,蓝帽回回即便是在流亡的时候,也没有放弃对文化的渴求。”

杰克逊又问:“先生认为,世界会大同么?”

纪绪道:“当然会!如果世界不统一,人类便会走向灭亡。”

杰克逊好奇心起,问道:“若真有那么一天,世界大同了,先生希望谁来领导这个世界?”

“这我不知道,”纪绪笑了笑,“不过,蓝帽回回性格比较刚硬,管理世界一定会很严格;而我们汉人,性格比较柔和——对于事情,总是差不多就行了。”

杰克逊寻思了半天,说道:“我觉得吧,还是汉人来领导这个世界,比较好!”

纪绪进一步解释道:“不过,我们的‘差不多’可不是随意,它体现了我们文化的包容。”

“包容。”杰克逊重复了一遍。

纪绪说:“汉文化的起源,是多元的区域文化融合的结果,其本身,就体现了包容性。

秦汉时期,‘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这种文化的包容特性就愈加彰显。从先秦时起,汉文化虽然强调‘华夷之辨’,但华夷界限,从来都是重文化而轻血统。

当代百科全书式的通儒许衡先生,曾经说过:‘入夷则夷,入夏则夏。’

其核心的意思是,无论你是白色目人,还是黑色目人,只要踏上了华夏这片土地,延用华夏文明,你,就是华夏之子。

友乾也在一旁帮腔说:“就像你杰克逊,虽然长的是黄头发,样子有些难看……”

“谁难看了?”杰克逊不悦道。

“你别急呀~”友乾接着说,“我的意思是,外貌形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选择的做法,你内心的感受。”

“对!”纪绪道,“这种重文化、轻种族的观点,对后世将影响甚大。因为,它为各族群间的融合,以及吸收外来文化,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心理素质。

汉代开通的丝绸之路,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胡汉文化的融合,以及佛教的汉化,都是汉文化包容性的生动体现。

就像我这个南方的汉人,却有着与北方蒙古人【1】同样的复趾,这就说明我们汉人族群是由南北两大起源不同的集群构成的;这也进一步表明,汉民族不是建立在血缘基础之上的,而是以文化认同为基础的民族……像我们这样一个民族,比起你们西方来讲,感觉如何?”

杰克逊说:“这哪能比,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纪绪道:“重文化轻血统,同样是中华民族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源泉。”

“这蓝帽回回,会不会用他们的思想影响你们?”杰克逊说,“反正我们大秦地界上的各个国家,早已把基督教定为国教了。”

“蓝帽回回也想用他们的思想来影响东方世界。”纪绪说,“唐朝时期,一位聂斯脱利派的传教士阿罗本[alopen]从波斯来到长安传教,聂斯脱利派属于一个被基督正统派视为异端的教派。但在中国,它受到了唐太宗的高度礼遇,并由朝廷出钱在长安给他建了一所寺院,称‘波斯寺’,后改称‘大秦寺’。

当时有人称这些蓝帽回回为‘术忽’,也就是瞎忽悠,因为他们总想改变我们汉人的思想。我们汉人的思想,岂是那么容易就改变的?自古以来,炎黄子孙崇拜是盘古女娲等诸神,在百姓的心目中早已根深蒂固,特别是儒家思想的影响更是那些传教士难以撼动的。

自唐宋以来,有30多万的蓝帽回回来到华夏大地。除了一丝都未改变汉人的思想外,他们却销声匿迹了。”

杰克逊惊奇地问:“让你们给杀了?”

纪绪道:“你这人,兽性不改!灭绝种族的事,只有你们西方人才干得出来,我们汉人,从来不做这种缺德之事。”

“那,那么多的蓝帽回回都哪去了?”

“都被汉文化同化掉了呀!”

“噢~”杰克逊频频点头,“看来,用不了几年,我也就变成汉人了。”

纪绪笑道:“你说的是汉语,用的是汉字,又想找一汉人做媳妇……其实,你现在就是一个汉人了。”

“是么!”杰克逊异常高兴。

【二】《报任安书》司马迁.书信

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

纪绪说:“汉文化得以一脉相承,传之久远,还得益于作为文化重要载体的汉字。汉字是世界上唯一从古到今不断发展,一直使用并富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字。”

杰克逊感叹道:“就是太难学,一个字,有那么多的意思。”

纪绪笑说:“这正是汉字的奥妙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