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行到横翠云深处(1 / 2)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能远楼位于什刹海的后海北岸半岛上,那是一块淤泥囤积的地方,它三面环水,是什刹海一带景致的精华,保存着京城珍贵的人文脉息。小楼能“极目远眺”,随之便有了“能远楼”的名字,它是一位王氏嬷嬷的私产。

王嬷嬷年轻的时候,是大都的一名歌姬。只知道姓王,却无人知道她的名字,有人猜测,就是这王姓也可能是假的。

想当年,这歌姬王小姐可谓红极一时,到底有多红?你看她在海边营建的这座小楼,便能窥见一斑。她不但会唱,而且还能作曲。她所作的套曲《寄情人》【1】,是文人墨客去风月场所的必点曲目。

【一】《苏武慢.一径通幽》虞集.词

走进这风花雪月的院子,但见亭台楼阁如云,假山奇石罗列,漫步在绿荫花树之间,只听得清泉潺潺流淌,奇葩异木间传出阵阵莺雀的婉转啼鸣,与小楼里的琴瑟相互应和,此起彼伏,令人心神俱醉。

沿着一带花荫小径而行,渐渐步入林荫深处;又行一程,眼前豁然开朗,但见一潭池水犹如明镜一般,镶嵌在微绿的草木之间,水榭华庭临水伫立;隔水望去,远处的亭台楼阁如在画中,但见春色似锦,绿柳含烟,四周景色倒映入水中,形成一幅奇异对称的绝妙画面,仿佛走进九天仙境一般,令人目眩神迷,叹为观止。

“能远楼”是一座三层小楼,其建筑更是独具一格,是按照唐朝的风格修建而成的。

唐朝建筑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形体俊美,庄重大方,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舒展而不张扬,古朴却富有活力,正是大唐精神的完美体现。

大家正从远处眺望这座小楼。

突然,从小楼的一层大门,涌出一大群仙女。仙女散开,分站两边,在众多仙女的中央显现出一位举止端庄优雅的白发老妇,那一定是王嬷嬷无疑了。

她身穿一身男式唐装:内穿写意花纹的浅米色圆领长衫,外披圆领宽袖白纱褙子,在前襟、后襟的下摆及袖口绘有书法和水墨兰竹,白纱的飘逸和水墨的雅致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此情此景,老夫子虞集禁不住吟诗一首:

一径通幽,画屏横翠,

行到白云深处。

世外蟠桃,井边佳橘,

别有种萱瑶圃。

檀板轻敲,素琴闲弄,

奉献凤膏麟脯。

舞翩翩、鹤发飘飘,

仍是旧时仙母。

君看取、华屋神仙,

满堂金玉,此是蟪蛄朝暮。

五色蓬莱,九秋雕鹗,

别有出身之路。

酒熟麻姑,云生巫峡,

稽首洞天归去。

任海波、清浅无时,

何处绿窗云户。

柳贯领着大家赶紧走向前去,向王嬷嬷拜年:“王居士,您老人家过年好啊!”

王嬷嬷精神矍铄地回礼:“好,好,都好,你们也好啊!”

“我们都好!”大家分别上前给王嬷嬷施礼问好。

见礼过后,王嬷嬷把大家引进一楼大厅。

王嬷嬷一辈子没有结过婚,她说,生活中没有让她欣赏的男人,她的梦中情人是五百年前的李白,她总想“梦回大唐”。

走进一楼的“静夜厅”,主墙面以木质格栅引领空间的序列,统一以竖向直立线条舒展开来,层层叠叠、疏影横斜。

唐韵艺术屏风叠加且阵列有序的排布于造型墙之前,透明青莲雕刻造景,以艺术装置形式呈现并成为视线的焦点。仿佛于一收一放、一动一静、一实一虚之中,增强了整体的韵律感,为空间营造出浓郁的艺术气息。

在大厅的正上方挂着一幅匾额,上书“明月高悬,静夜幽思”八个大字,一看便知是赵孟頫的手笔。即便经历了沧桑变幻、世事浮沉,那些诗意也从未黯淡。

上的二楼,便是专门饮茶的地方。

楼梯的迎面,是一个半透经编纱的大屏风,屏面上是王嬷嬷亲自书写,绣娘们采用苏绣工艺,精心制作的唐代诗人司空图的一首诗:

茶爽添诗句,天清莹道心;

只留鹤一只,此外是空林。

御礼征奇策,人心注盛时;

从来留振滞,只待济临危。

古朴质感的家居摆件,自然生态的石雕艺术,将唐风元素与元代风格相结合,细节之处,感受“青莲雅居”的待客之道。

王嬷嬷就居住在二楼。

她常常是,一本书,一壶茶;静心静思,自在风水;编钟礼乐,静夜听琴。

王嬷嬷为何如此地向往唐朝?

因为,唱诗风行于唐朝,唐朝诗人既精于诗,又工于曲,能写音乐的表演技巧,能写音乐艺术的感染力。

如李白的《听蜀僧弹琴》中写道:“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用音乐抒发内心的情感,亦用诗来表达朋友间的情谊。

【二】《王氏能远楼》范梈.诗

到了二楼,王嬷嬷便止步了,侍女把客人领上名曰“将进酒”的三楼。

这三楼的影壁之上,赫然写着李白的名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是属于盛唐的气质,雍容中有傲岸,醉意中有从容。可以说,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