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减之一分则太短(2 / 2)

他从前见过的明月,化作醉烈心上的皎洁,拾一片残缺,造一座世界,独自窥见。他想起经历的长夜,似遗忘的人,曝尸于荒野,戏谑‘倏尔忘却’,忽问我:“孟婆,你可有前缘?”

她不知要到哪里去,独自在街上游走。

外婆【1】讲:人死后,在转世之路上会经过一条忘川河,忘川河上坐着一位老婆婆,她会递给前来往生的灵魂一碗汤药。喝下这碗汤后,人前世的一切恩怨记忆,都会烟消云散,人的灵魂也变得纯净无暇,之后,也就获得了重生的机会……

可是,到哪里去找这个老婆婆呢?奈何桥又往哪儿走?

[歌曲]“以泪作饯,苦中寻欢,这滋味不值得垂涎。在生死之间,煎熬了千年,尝一滴一世无关。我凛然肆虐的风雪,冲淡那些荒唐的岁月,是苍白的心,停住了跳跃,直到冻结。该是我一生的明月,似温柔的光,散落于人间。隐约,熟悉的脸,我笑问:“与你的那段前缘?”哈啊~

她漫无目的地走着走着,走到一个草垛旁碰到了一个破衣烂衫的穷鬼。

那穷鬼看到她后,害怕地往草垛里钻。舜华心道:“怎么,这阴间也有要饭的?”她直直地走了过去,说道,“你也是鬼,我也是鬼,为何见到我害怕?”

那穷鬼指了指她身上,说:“你,你没穿衣服。”

“对呀!”舜华说道,“鬼,就是不穿衣服的!”

“噢~”穷鬼嘟囔了一句,“真是活见鬼。”

舜华又说:“我问你,你为何要穿衣服?难道是,为了显示你的穷酸?”

“咱俩到底谁穷?”

“当然你穷了,”舜华扯了扯他的衣服说,“你瞧瞧…你这破衣服……”

穷鬼不屑道:“我好歹还有件衣服,你不是穷的连衣服都穿不上么!”

“不是跟你说了么,鬼不穿衣服也不冷。”

“可我,我不是鬼呀!”那穷鬼解释道。

“你不是鬼?”舜华问道,“那,你是什么?”

“我就是一个要饭的!”

“这么说,你是人啰?”

小乞丐点了点头。

舜华有些蒙了,“那,那你到我们阴曹地府来干什么?”

“这哪是阴曹地府呀!这是宛平县城。”

“噢~”舜华又问,“既然你是人,那么,你能看见我么?”

小乞丐使劲点了点头。

舜华赶紧蹲了下来,箍住自己的两条腿,“你能看见我没穿衣服么?”

小乞丐又点了点头。

舜华用左手捂住双腿,右手举起绳子,问道:“你再看,这是什么?”

小乞丐说:“绳子呀~”

“错!”舜华说道,“这是追命索,你就不怕我索走你的命么?”

小乞丐摇了摇头。

“为何不怕?”

“我已经是乞丐了,为口吃的东奔西走,若仙姑能带……”

舜华纠正说:“我不是仙姑,我是女鬼。”

小乞丐道:“女鬼不是长舌头,绿眼睛么?你这鬼,为何这么好看?”

“少废话,说,你真想跟我走吗?”舜华真想找个作伴的。

“是呀!”小乞丐说,“你带我走吧,听说,阴曹地府里都管饭,敞开了吃……”

“谁说地府里管饭?”舜华解释说,“鬼,不食人间烟火。若你想跟我去阴间要饭,我告诉你,你会被饿死的,最后变成个饿死鬼……”

小乞丐反悔了,“没饭吃,那我不去了。”

“不去不行,我看好你了。”舜华说,“快,脱衣服!”

“真要光着去?”

“你把上衣脱下来,给我穿。”

“哦~”

小乞丐顺从地脱下了自己身上的破长衫……

————————————

注释

【1】外婆

关于“姥姥”和“外婆”的纠葛,其实这两个词都来源很古。从文献看“外婆”来历更古些,很容易理解,汉朝就称娘家叫外家,外祖母自然是外婆,也有称外祖父为外翁的。到唐朝,文献里就有“外婆”之称。元代以后文献更多,无需举证。

至于说北方没有称外婆的也不确实,有学者研究在老舍先生的著作里,“外婆”出现了71处,“姥姥”出现11处。“姥姥”和“外婆”其实现在都是普通话的词汇了。老舍先生名文《我的母亲》可以看到两者通用的最好例子:“对于姥姥家,我只知道上述的一点。外公外婆是什么样子,我就不知道了,因为他们早已去世。”两者普通话中完全通用。老舍先生当然是地道北京人,所以说外婆是南方说法,并不确切,很多北京出生的作者也都写外婆。当然在南方可能用的多一些。

“姥姥”过去很长时间是老年妇女的通称,如《红楼梦》里刘姥姥。明朝以后也用来称外祖母,地域性也可能有些,但早就都进入了汉语普通话之中。说不上哪个是特异的方言。当然可能外婆比姥姥更正式一点。姥姥好像更口语化。像前段时间上海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文《打碗碗花》中关于“外婆”改成“姥姥”的更改,如果是这个理由就没必要。有趣的是,其实现在做书面称谓用的“外祖母”先秦以来都用。还要说一句,就是有人说教科书不能改动原作者的作品。这还是看必要性,这不是关于尊重原作的讨论,而是说为了适应教科书的需要,为了让教科书的特定的对象更有效地了解语文,更改还是可以的,当然这个地方就没必要改动。

公公婆婆的称呼见于文字,并非始于明代,而是始于元代。写《琵琶记》的剧作家高明是元代人,而不是明代人。

公公,原本是古人对于老年男子的敬称,后来逐渐用于对丈夫的父亲的专称。

婆婆,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朝人称父为郎,母为婆。后来婆婆逐渐演变为对丈夫的母亲的专称。(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