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社燕秋鸿各自飞(2 / 2)

铁穆耳还是皇太孙时,就知晓赵孟頫的名望及为人。他随即下了一道诏书,以编订《世祖实录》为由,调赵孟頫进京。

回京的第一天,赵孟頫就进宫点上了卯[指报到],刚出宫门,又遇上了好朋友王月友。

“呵,你可真会赶时间!”王月友笑道,“怎么,子昂兄,知道我要去杭州,特意赶回来送我的吧!”

“你要去杭州?”赵孟頫问道。

“是啊!”

“我怎么刚回来,你就要走,难道咱哥俩就这样没有缘分?”

“可不是呢!”王月友调笑说,“你老兄不是把所有的情分都给了嫂夫人么,和谁还能有缘分!”

“哦~也是,哼!”赵孟頫说道,“若你是女的,我可以娶你做小!”说罢,禁不住哈哈大笑,转身欲走。

王月友赶紧叫住了他:“喂喂喂,你别走呀!你不给我送送行?”

“送行,有央求别人的么?!”赵孟頫停住了脚步。

“我明天不就走了么,你今晚不送,可就没机会了。”

“哎呀,等你回来,给你接风,不也一样么!”

“那,那得猴年马月?”

“也就个三年五载的,行了,回家准备准备去吧!我得赶紧回家看老妻去……五年没见着面了……”说罢,又走。

“哎呀,你先站住!”王月友走向前去,“五年没见面……骗鬼呀!若是五年没见面,嫂夫人生的那两男两女算谁的!算我的?”

“哼,算你的,”赵孟頫逗笑道,“你也不瞧瞧自己长得那模样,尖嘴猴腮的,你嫂子能看上你么!?”

“还是的,嫂夫人不是每年春节都去济南团聚么,这还没出正月呢,顶多半个月没见面……走吧,走吧……”说着,王月友拖着赵孟頫往酒楼方向走。

走到半道,王月友突然想起:“我用车回家请嫂夫人一起去,多好!”

赵孟頫反对道:“哎呀,你嫂子不爱去那种地方。”

王月友说:“你,你别管了,你先去‘会贤楼’订上一桌,我去接上嫂子马上就到……”

————————————

注释

【1】兵部

兵部,为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相当于今日的国防部。兵部又称夏官、武部。掌管全国武官的选择、任用和兵籍、军机、军令之政,为军事行政的总汇,其长官为兵部尚书。

(1)机构职责

兵部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两汉尚书职务本不涉军事;曹魏始置五兵(中、外、骑、别、都)尚书,另有有关军事的驾部、车部、库部等曹。各曹设郎。驾部有时亦设尚书;晋设驾部、车部、库部等;隋始合为兵部,以尚书为主官,侍郎为次官;唐玄宗时曾一度改为武部。宋设枢密院,为最高军政枢纽,与中书省共同执政,兵部成为虚设。明朝定制之初,以五军都督府掌军令,以兵部掌军政;清朝军权全由皇帝掌握,兵部只徒有虚名;清末改为陆军部,后又增设海军部。兵部虽历代沿置,但职权范围不尽相同。

宋、辽、金、元兵部不辖兵政。明代兵部尚书号为“本兵”,权最重,凡武卫官军选授简练,均为其掌。清代兵部只管武职选授、处分及兵籍、军械、关禁、驿站等事,不涉兵权。

明朝兵部先是设有司马、职方、驾部、库部四清吏司,后改为武选、职方、车驾、武库四清吏司,同时派员会同管、大通关。

光绪三十二年(1906),废兵部,改设陆军部。

(2)部门设置

兵部一般设有:尚书一人,隋唐正三品,明正二品;侍郎二人,隋唐正四品下,明清正三品。四曰库部。凡将出征,告庙,授斧钺;军不从令,大将专决,还日,具上其罪。凡发兵,降敕书于尚书,尚书下文符。放十人,发十马,军器出十,皆不待敕。卫士番直,发一人以上,必覆奏。诸蕃首领至,则备威仪郊导。凡俘馘,酬以绢,入钞之俘,归于司农。

兵部主事四人,职方主事二人,驾部主事二人,库部主事二人。龙朔二年,改兵部曰司戎,职方曰司城,驾部曰司舆,库部曰司库。光宅元年,改兵部曰夏官,天宝十一载曰武部,驾部曰司驾。有兵部令史三十人,书令史六十人,制书令史十三人,甲库令史十二人,亭长八人,掌固十二人;职方令史四人,书令史九人,掌固四人;驾部令史十人,书令史二十四人,掌固四人;库部令史七人,书令史十五人,掌固四人。

(3)元代的兵部

唐末五代以来,兵部尚书的职权被“枢密使”侵夺,此后一直到元代为止,军事机构的重心在枢密院,兵部形同虚设,北宋前期,兵部尚书只表示官员的级别和待遇,没有实际的事权。宋神宗时进行官制改革,恢复三省制,兵部的职权得到部分的恢复,但实权仍然大不如唐代。元代兵部尚书的职权更低,只负责军事交通事务的设计、管理和规划。这一时期的兵部尚书在大部分时间里只相当于名义上的国防部部长。而与此同时元代的枢密院,枢密院主管军事机密事务、边地防务,并兼禁卫。战时,在主要战役方向设行枢密院,作为枢密院的派出机构统辖一方军政事务,就类似于中央的中书省,和各地方的行中书省一样。

总体上相比于宋代几大机构相互牵制而言,元代的枢密院无疑彻底“架空”了兵部,使得兵部尚书成了事实上的“交通部长”。(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