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谁向夜深吹玉笛(2 / 2)

赵孟頫说:“你把人弄哭了,你不去哄!”

“怎是我弄哭了他?”

“你的歌曲中到底唱了什么,让他如此伤心?”

“我哪儿知道!”歌姬说,“主要是,今天做席的人数不对!”

“这有什么不对的?”

“先生可知‘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2】的说法?”

“知道呀!”

“知道你还让他坐那‘龟’头上。”

“怎是我让他坐‘龟’头上,那是他自己非要坐……哎~,要不你过去坐,正好消除这个忌讳?”

歌姬很不情愿地走了过去。

酒桌上安排妥当,又看到刚才拿纸笔的小姑娘在笛子独奏,赵孟頫便阻止道:“哎呀呀,这哭声吧,就不用配乐了……”

小姑娘脸儿一红,停止了演奏,站起身来,羞答答地像小鱼似的溜出了包厢。赵孟頫瞅着她的背影是一个劲儿地笑,直到不见了小女孩的身影,而后,他拾起桌子上的毛笔,一笔而下,一首《七言绝句》就跃然纸上:

溪头月色白如沙,

近水楼台一万家。

谁向夜深吹玉笛,

伤心莫听後庭花。

————————————

注释

【1】老板

老板在古代叫店家、东家、掌柜、头家、朝奉。

其中,店家旧时指旅店、酒馆、饭铺的主人或管事人,现也泛指网店的卖家;东家指居所的主人、宴会主人,以及佣工对雇主的称呼;而掌柜是古代店主的俗称,也称“掌柜的”。

老板,这个称谓来自于南方,是先哲对工商中那些主导者的敬称。上土下匕是为老,门中有品乃为板。老板一词其实自古就有,南方人称“老板”,指的是商号的主人,也就是北方说的“掌柜、东家”等意思。老字取意“老道”,而板字取意为商者应有品,所谓信则立,门中有品才可以称为板。所以,称“老板”,本源在于这个词是对商家的敬语。

老板与董事长、总裁、ceo最大的区别在于即使是没有股份的公司或者买卖中,只要是最高权力者、私营工商业的财产所有者、掌柜的都可称为老板。董事长、总裁、ceo、老板这四个公司领导者的称谓不仅仅是文字游戏,它包涵了企业管理制度的基础,与其说是权力的基础,还不如说是义务的基础。

老板的含义:1、私营工商业的财产所有者木材厂老板;2、零售店的业主,亦称“老办”;3、旅馆或公寓的主人;4.、大同方言,特指老婆;5、旧时对著名戏曲演员或组织戏班的戏曲演员的尊称。

(1)老板的来历

“老板”一词的由来,源自于中国古代的一位荒唐皇帝。

五代十国时期,闽国是个仅有5个州的小国,王延曦即位后暴虐无道,甚至腐败到卖官鬻爵的地步,又对宗室族人大肆诛杀,昏庸无道酷爱饮酒作乐的王延曦被世人称作最荒唐的酒鬼皇帝。

不过,王延曦对历史还是做出过贡献的。没有王延曦,就没有如今的“老板”一词。他制造大铁钱,“以开元通宝为文,五百文为一贯,俗称为钱板;“宋时铸钱,每一板为六十四文,各省称大钱为老官板”,这有别于民间私坊铸造的钱币,生意人都故意要“老板”钱,因为这比私坊钱可靠。经商者、店主手中常常掌握“老官板”,故购物者往往亦称店铺拥有者或管理者为“老板”。演绎至今日,即把工商业主统称为“老板”。

(2)嗜酒如命的土皇帝

王延曦最出名的便是中国历史皇帝中,最大的酒鬼。他恣意妄为嗜酒无度,其喝酒后的状态如同吸了毒一样,亢奋同时又神志不清,在历代荒唐的帝王中也非常鲜见。他常常通宵达旦地喝酒,不醉不罢休。身为帝王之尊的他只要一端上酒杯,就活脱脱的变成了十足的市井酒徒。

王延曦是个酒疯子,每次举办宫廷酒宴时,都要让心腹之人担任酒监,不管是王孙贵族还是朝中要员,酒监让喝多少就必须喝多少,喝不下就硬灌,凡是推辞不端杯者、滴漏跑冒者,一律杀头问斩。于是,在当时闽国的都城长乐府(今福建省福州市),赴皇上的御宴简直成了天下最恐怖的事了。

酒桌是如此的恐怖,皇上的每一次宴会,都可能是鸿门宴。指挥使朱文进、魏从朗及连重遇等人,都是曾经帮助王延曦登上皇帝宝座的大功臣。平时,他们也都受到了尊重。但一上酒宴就没有了特权。一次,指挥使魏从朗酒宴上不慎犯忌,大醉中王延曦一时昏了头,居然要将他杀掉,任凭朱文时等人的苦苦请求,最终还是脑袋搬家了。

一次,王延曦同宰相李光准晚上夜饮,喝醉后二人发生争执,王延曦一气之下,让武士将李光准推出去斩首。李光准这陪酒的也够可以的,到了刑场酒还没醒,弄得监斩官不敢行刑,便将李光准悄悄带回暂押狱中。第二天王延曦酒醒了,就问侍从“光准何在”?这样,被判了死刑的李光准才得以从狱中出来。

王延曦以牛饮杀人为乐,最终也被人所杀。“曦出游,醉归,重遇等遣壮士拉于马上而杀之”,估计死的时候酒还都没醒。

表面看来,是王延曦在醉酒中被人害死,其实细看他的人生,就算不是醉死,他也不是个会得善终的料。为君为王者,当以民为重,就算有点小小的个人爱好也不为过,但是君王之所以难当,就在于责任重大。不爱民,不爱臣,只知享乐,从来都没有好下场。

【2】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

中华文化有很多俗语,这句“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就是一句很典型的俗语。

中国人注重礼节,餐桌上的礼节往往能体现一个人自身的修养和素质。这句俗语就是讲究餐桌上的礼节。从字面上看,这句俗语指的是家里有人来做客,就餐的时候,不要摆三个菜,筷子也不要摆成五种形状,而且不要六人一起就坐吃东西。实际上,从侧面反映了古代人的一个餐饮习惯。

一、菜不摆三

“三”和“散”谐音,这个含义不好,并且只有三个菜也太寒酸,对宾客不礼貌。一般都是好事成双,宴请客人也是一样的。

二、筷不成五

关于“筷不成五”,说的是摆放筷子不能摆成五种形状:一是泪筷,二是粘筷,三是横筷,四是叉筷,五是倒筷。筷子一定要成双,不可见单独筷。筷子有大小长短不同,一双筷子,上方下圆,要有方有圆,天圆地方人在其中,做人做事要方圆并用。

三、席不成六

过去有条件的家里会在堂屋客厅准备一个四方桌子,起名叫八仙桌,一边坐两个人,八人一桌,现在许多地方仍保留着这个规矩。两边各做两个,有两边各坐一个,就组成了乌龟席,相当于把主客两方面都骂了。所以桌子上有六个人都会避免出现这样的坐法,就是为了防止坐成乌龟形状。

古代有很多传统的饭桌礼节,虽然现代人都没有这么多的讲究。但有一些传统的礼仪我们还是要注意的,这代表着一个人的素质。(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