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和亲爹面对面(1 / 2)

凤歌 魅冬 2057 字 6个月前

姚莫带着朱允炆的旨意,让大哥、大姐回燕王府候着,让我进宫去见他,让李律回他自己的府上,不得离开,违令者死。

来到御书房的时候,门口的太监一副欣喜的样子。我心中猜想是不是朱允炆给他们气受了。当人家奴才就是这点不好,主子就是天。进了御书房,裏面和平时并没什么大的区别,我开始有些好奇门外那太监是怎么了。不过好奇归好奇,正事要紧。

“允炆哥。”我叫他。

他从奏折中抬头看向我,挥退了在一边伺候着的太监,笑着问:“凤儿,京城待腻了,玩遍了,想出去走走看看?”

“是啊。天天待在同一个地方,不想腻都不行。”我实话实说。既然人家都知道我们的目的了,那又何必掩饰呢?倒不如大家摊开来说个明白。

“是吗?我还真想和你一起出去走走看看。”朱允炆又埋头批奏折。

“允炆哥说笑吧,你那么忙,怎么会有这闲工夫?”我低着头玩耍着自己的头发。

朱允炆离开座位走到我身边。我抬头看到他认真的脸。“凤儿,我一直都很想和你一起出去走走看看。”

“会有机会的。”我笑,却在再次低头的瞬间换上愁绪。他想要走出这宫门是何其困难……

“对了,允炆哥,你让我进宫有事吗?”我明知故问。再不带入正题,不知道还要拐弯抹角多久,我已经渐渐变得没什么耐性了。是因为心境变了吗?

朱允炆坐回原位,上下地打量着我,笑道:“凤儿,这身打扮不适合你。”

我低头看自己现在的装扮,一身丫鬟的粗布衣裳,看起来就是一个小丫鬟。我笑笑,没回答他。除去那层身份,我可能还比不上一个有钱人家里的丫鬟。不过很现实也很幸运的是,我有那层别人想要却得不到的身份。

“如果没有别的事的话,我想去看嫂嫂。”我想了想,既然他不进入正题,那我还是能闪则闪吧!

朱允炆听到这话终于敛下笑容。“凤儿,你胆子真大。”

“允炆哥,我只是爱玩,装成丫鬟跟着出京城不是什么大罪吧?咱们大明朝的律法哪条规定我不能装成丫鬟出京城了?”我故作不解地问。

“你不该带着高炽和遥玉一起走。”朱允炆也没发火,只是说出来的话虽然温和给人的感觉却很冷,“凤儿,我记得我有下过圣旨让所有在京城的番王世子和郡主在这期间不准出入京城。哦,还有李律,居然私下带走不可以出城的人,这胆子也够大啊!你说对吧,凤儿?”

我不再说话,安静地喝着茶。我当然知道他有下过那样的圣旨,否则我们就不用这么偷偷摸摸地走了。想当初,我来京城的时候是多么逍遥自在,没想到想要离开却得这么偷偷摸摸地走,而且还不敢保证自己走得成。

“允炆哥,我们明人不说暗话。”我站起身,走到他身边,“我希望你能让我们出城。还有,不要追究李律的罪名,让他即刻起程去祭祖。”

朱允炆看着我,神色温和,只是说出来的话就不那么温和了。“让你们出城对我有什么好处?”

我的心咯噔了一下。的确,现在他是皇帝了,放走这些即将会叛乱的燕王的儿女对他有什么好处。坐高位者,以利为先,不是吗?我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天真可笑了?原本我还以为,他会看在我的分上放我们走,可见我太高估了凤歌在他心中的地位了。可笑啊!

就在我准备放弃说服朱允炆的时候,他的声音在我的耳边响起。

“凤儿,我可以让你大哥大姐走,也可以放过李律。但是,我有条件。”

“什么条件?”我看向他,收起心中的万般思绪。

“我要你留在宫中小住。”朱允炆看向窗口。

我的眼神也落在窗口,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金灿灿的,让人炫目。谁会知道,这所谓的“小住”是住上多久呢?即使我并不喜欢皇宫,却依旧回答:“好。”

三日后,大哥他们终于离开了京城,一路向北。我去送他们的时候,看到了大哥眼中的明了,看到了大姐眼中的悲悯,看到了李律眼中的心疼。可是这又如何?这些永远不能改变一切。我其实没有多大的所谓。即使是住在皇宫中,我依旧可以肯定自己是安全的。

我站在城楼看着大哥他们坐的马车渐行渐远,直到完全消失不见。我伸手摸了摸脸颊,冰凉的一片,才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泪流满面。

“小姐,走吧!”小谢陪着我站在灼热的太阳下许久后终于开口。

我转身走到她的前面。从那天离开到了半路又被追回来开始我就没有再和她说过一句话,也许是我不够信任她吧!在我们一行人被追回来后,她成了我眼中的奸细。半晌后,听到身后有声音传来,属于真实的小谢的声音里,竟然让人听出了叹息的意味。

“小姐,我不曾背叛你。”

宫外的紧张气氛压得人喘不过气,宫内是一派的风平浪静,而我这个逆臣之女却在皇宫里受到公主的礼遇。所以这朝中有许多的人不满,却无可奈何。后宫之中,有朱允炆和秋容在,没有人敢动我。那些妃子们见到我都是笑脸盈盈,可谁又知道那笑靥如花的背后是否暗藏杀机?

时至七月,燕王棣杀张昺、谢贵等,举兵称“靖难”,以僧道衍为谋士,张玉、朱能、邱福等为将。此时的我,身在皇宫内苑,看着御花园中百花争艳,听着秋容在旁边弹着清悠又悦耳动听的古筝。

乍听到这消息,心下不免有些悲哀!朱棣为了他的天下不会顾我的死活;大姐对我原本就有些怨恨,也不会顾我的死活;哥哥们此时怕也是明智保身,也顾不上我;而早已远嫁的鸯金,怕是一心念着她的丈夫而忘记了还有我这么一个姐姐了;至于藿香,我似乎因为她远嫁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收到她的来信了。原来,我在那些所谓的亲人心裏,的确算不上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