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管冲受伤(1 / 2)

工业教父 韭菜盒子 1690 字 2022-12-10

近距离观察看数控机床加工零件,是一个会让人感觉很舒服的过程。坚硬的金属材料,在高速转动的刀头下面,好像没有丝毫抵抗能力。

每一次刀头落下,金属真的就感觉像都豆腐一样,悄无声息的少了一块,然后又少一块。刀头每一次落下规则的痕迹,有时候是连贯的,有时候是断断续续的。

如果是不熟悉数控机床运行规律的人,会经常看不懂这个加工的过程。会觉得机器怎么这里搞一下,哪里搞一下。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人和高精度机械的区别。人在手工做东西的时候,讲究一气呵成。手只要停了,再想续上就非常困难。老师傅的技术再好,也不可能做到机器那样,无论起落停顿都能与之前无缝衔接。

当精度不是问题之后,生成走刀路径的时候,程序最优先考虑的就应该是效率和设备的磨损。而当这两种冲突的时候,磨损要有限于效率,因为效率本身也是为了减少工作时间,从而降低设备的磨损。

作为设备的操作成员,则必须理解设备和程序的这个逻辑,因为他们现在还需要帮设备做一些决定。等到以后计算机运算速度提升上来之后,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也都会从加工零件的技术,转向如何维护设备上。

所以当日在保机的车间里,两位老师傅在那台数控铣床面前的感叹,胡杨并不认同,至少不是完全认同。像他们这样的一流技工是不会被设备代替的。只有普通技工才会被代替。

国家所有重点高精尖项目,都有超一流技工的参与。包括卫星和载人航天器这些代表人类科技最顶点的设备,在制造过程中依然需要手工制造的零件和焊接。

以胡杨粗浅的认识,以后技工这个行业的发展是两头冒尖的。技工就在两头,而设备就在中段。

技工在两头,要么做那些还用不上数控设备的操作,要么就厉害到数控设备也不如的程度。数控设备就在两者中间,满足绝大多数的需求。

所以以后技工的培养也应该是有所区分的。而对其中有成为一流技工潜质的,必须要获得更多的资源。

在胡杨上辈子的时代,计算机技术和ai的发展已经开始逐步取代很多机械性重复的,低技术附加的岗位。并且在可以遇见的短期之内,就会造成很多行业的消失。

胡杨非常重视一流技工的网罗和培养。因为他很清楚未来这类一流技工的产生会越来越困难。就是因为整个大环境改变了。当你习惯于使用精度的数控设备之后,你还不会不会像过去一样,几年甚至十几年如一日的磨练自己的手和眼。

不夸张的说,九成九的人都不会选择“不”。因为这是笨功夫、低效率、低回报,不合算的。

有那个时间,多干点能干的活,多赚点钱不好吗?

当然好。谁都知道钱是好东西。所以你和人光谈理想却不谈钱,那基本就等于是耍流氓。理想要谈,钱更要谈。胡杨给董师傅的高待遇就是一个典型。

能力过人,收入自然也要过人。付出的越多,就应该获得更多。

这个逻辑是没有问题的。

当然这里的重点是收获而不是成功。一定要和努力就会成功这句著名的毒鸡汤区别开来。

所谓的成功,并不是通过努力这一个条件就能达成的。虽然是必要的,但绝对不是唯一的,甚至大多数情况下都不是最重要的那个。

所以不要去相信那些所谓成功学。他们用来举例子的那些人的成功,基本上都是不可能复制的。

在所有人的通力配合下,在第一个月结束之前,他们成功的生产出了第一个完全达到设计要求的零件。这代表着347所从今天开始,正式的拥有高精度自动化加工复杂金属零件的能力。

这一天王海昌和李春元给所有人放了一天假,食堂也是做了好几道硬菜犒劳大家。作为这次的主要人物,胡杨和董师傅自然是成为众人敬酒的对象。

气氛是热烈的,但这个酒却真没有多喝。毕竟还是在特殊状态中,庆祝可以有但不能过分。这方面的分寸王海昌拿捏的还是挺好的。

带着三分醉意的胡杨回到宿舍正准备休息,却听到了一个许久没有听到的声音,是卫星电话的提示音。

作为一个前特殊战线工作者,带一个卫星电话躲过检查,那只是一个基本操作。

金347所之前,的确是准备好两三个月内“闭关”的。但这并不代表完全隔绝与外界联系。时间跨度这么大,一旦有突发状况还是保留一个联系渠道的。就算没有突发状况,胡杨也总要抽空给柏青打打电话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