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宁德初印象(1 / 2)

工业教父 韭菜盒子 1729 字 2022-12-10

这是胡杨第一次来这个城市。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所以他给自己找了两个地陪。

分别是管冲和孙福生各自找来的人的。所以毫无意外的,一个是退役老兵,一个是有高等教育背景。前者曾经在福建某海军部队服役,后者则是从厦门大学毕业之后,在宁德实习过。

胡杨在火车上跟他们会合,老兵叫杨淼,看名字就和水有缘分。女的叫周梓倩,已经在管冲手下待了一年多。按照管冲给手下的分级。她已经到了第四级,是可以给予充分信任进行单独活动的。

有人他们俩在,胡杨也可以放心的迷瞪几分钟。这几天都在换成换乘各种交通工具,着实也是有些疲惫的。因为戚扬和简友德都不在身边,所以胡杨睡得其实很浅。火车稍有减速胡杨就有所感觉,于是睁开了眼睛。

看到胡杨醒来,周梓倩立刻说道:“我们还没到,这是为了给其他火车让路。”

不需要胡杨开口就知道胡杨会问什么,这个小姑娘很机灵。

胡杨轻轻点了点头,坐直身体往窗外看去。火车果然驶入了个支线岔路并逐渐停了下来。

不远处立刻就有一群人跑了过来。看他们手里拿的身上挂的,应该都是卖些吃喝的小贩。从他们移动的速度来判断,恐怕胡杨他们现在乘坐的这列火车,会在这里停上一段不短的是时间。

如果停车的时间短,他们肯定会脚不着地的跑着过来。

胡杨转头问周梓倩:“这里通常停多久?”

周梓倩依然是立刻回答道:“最少二十分钟,据说一个小时的情况也有。这条线上可以用于错车的岔路有七个。所以我们最快也要四个小时才能到宁德。慢的话,五六个小时也不奇怪。”

胡杨又问道:“只有这一条铁路线?”

周梓倩点头:“就只有这一条。而且是从古至今的只有这一条铁路。”

胡杨顺着她的话头问道:“怎么说?”

周梓倩继续说道:“这条铁路据说清朝的时候就有,就是这条路线。之后百年都没有在改过,都是在这条路线上不断的维修升级。”

胡杨说道:“作为一个港口城市,应该不至于没钱多修一条铁路吧。”

这时旁边没有说话的杨淼开口说道:“很有可能不是钱的问题。”

周梓倩也点头表示赞同:“根据我们搜集的资料来看,是地质问题导致没有第二条铁条路。”

这就说得通了。地质问题通常都伴随着各种很难解决的困难。就算不看那些资料也猜得到,在一个多山的地区修建铁路肯定需要建很多隧道到和桥梁。这就涉及到复杂的勘测、评估,以及施工等问题。

看来宁德的陆路运输条件,可能还比胡杨预计得更差。

胡杨扭过头来问杨淼:“老杨,对于宁德港你有多少了解?”

杨淼回答道:“去过两次。总体建设感觉和大连港差不多。一共有五个泊位,其中500吨级码头泊位3个,3000吨级码头泊位1个,万吨级以上泊位1个。但今年的实际吞吐量却还不如大连和青岛。”

胡杨总结了一下:“也就是说硬件上还可以,但来的船要比大连港和青岛港少很多。”

杨淼点头:“是这个意思。”

胡杨想了一下说道:“那看来问题应该并不在港口,而且别的地方。”

等了将近半个小时,一列四十节的火车才从旁边驶过。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他们所乘的火车又错了三次车,才赶在天黑之前到了宁德站。

胡杨注意到每次错车过去的都是货运列车。

住的地方已经预定好,同样预定好的还有一辆等在出站口的出租车。宁德很早就有电话订房和电话订车服务了。

宁德毕竟是一座超过百年的港口城市,虽说发展稍差那是跟其他著名港口城市相比较。客观的说,宁德比大连也就是稍差那么点而已。

传统港口城市的特点就是与国外接触比较多。会有很多国外风格的建筑,同时也会受到一些国外影响。这电话订车就算是其中之一。

在八十年代,出租车可不像现在这么多。很多老外到了这里因为语言不通,出行都会非常的麻烦。这个电话订车服务就很能解决问题了。

接电话的人肯定是懂外语的,老外把上车时间和目的地告诉电话那边的调度。然后调度再用中文通知司机。上车之后不需要交流,会直接送到目的地。

如果需要去多个地方,那就是一次性全都的列好,然后再挨个儿的去。前提是中途不能修改计划。因为车费是直接交给司机的,改了路程这个收费也得要改。那两个语言不通的人是很难把价钱谈拢的。一般来说都是定好价之后就不改了,无论中途发生什么事。

因为收费比较高的原因,通常国人是不太会电话订车的。所以司机师傅在看到是他们三个上车的时候,多少是有点意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