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3.一江春水向东流——评电影《末代皇帝》(1 / 2)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泓烧鸭影视与动画评论类文章合集 ”查找最新章节!

【本文创作于2017年4月,为旧稿搬运,不代表本人真实水平】

我是泓烧鸭。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国二千年的王朝史中,匆匆走过许多王朝,而但凡有兴盛必有衰落。今天我所要说的故事,便与‘亡国皇帝’有关。

每一位‘亡国之君’,相比太平时代的皇帝,或会多几分色彩。他们的经历,总会更丰富、更饱满些。亡国,对皇帝来说,是个悲伤的故事。

而我要说的,便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题记

前奏

以上诗词,便来自于中国最负盛名的‘亡国之君’之一——‘南唐后主’李煜。李煜善诗词歌赋、通绘画音律,多才多艺,心思也根本不在治国上。皇帝的位置不适合他,他却偏偏生在帝王家。

公元975年11月,北宋攻破南唐后,他便被押往汴京。心爱的两位周后被太宗夺走,自己则软禁宫中度过了三年的囚徒日子。最后忧郁而绝。

题记之诗,则传为他生前的最后一首诗。

后主李煜是我所知所有‘亡国之君’,最为令我钦佩的一位,他不像其它的亡国君们,离开故国后,会想着复辟、想着重振天威。他深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之理,一即位便放弃了抵抗。

然正所谓人生之事,不如人意者多,不能预料者则更多…很多事我们无法选择,很多事…一出生便已决定了。

比如他身上的血脉、他名前的姓氏等。李煜如此,数十上百个‘亡国君’们更是如此,比比皆然。但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还不是他后主。

只在约一千年后,历史便重演了一次。

二战末时,伪满帝国覆灭,当时的傀儡皇帝溥仪与官员们一同被捕,被押往战犯改造所。出来后,曾为大清皇帝的他回到北京、过上了普通人的日子。‘皇帝’二字,形同虚设。他是大清、乃至中国的最后一个皇帝,也是命运最为悲惨的皇帝,至少在我看来是。

简感

然而‘皇帝’二字代表着什么呢?

百姓们或会羡慕,天下最自由之人、权力最大之人皆是皇帝,然他们同时又不知,天下最孤独之人、压力最大之人,也正是皇帝。

生在帝王家,就已经无从选择了。

而真正带给我感触、促使我敲键盘写下这篇文章的,则正是今天正题——1987年电影《末代皇帝》。中国最后一个皇帝,名存实亡的清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一部讲述了他一生历程的电影。

1987年,意大利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执导筒,拍摄了一部电影《末代皇帝》。用三个多小时时间,叙述完了颠沛流离的一个无辜皇子、活在世上唯一的一个甲子。我常根据自己主观意见、给看过的电影评分,对这部自是也不例外,而若满分为10分的话…

其实这部《末代皇帝》,我能给9.7分。

溥仪是个命运悲惨的人物。他的前半生与后主李煜相似,二人同样无心统治、却依旧难逃命运的安排。看过电影了解了溥仪的一生后,带给我的只有为他感到的心酸、悲哀,以及徘徊其中,难以解去的无奈。

全片最为让我心酸的一幕,便是溥仪回到北京生活后、再某一天来到紫禁城前,向售票处交了一角硬币、买票走进了紫禁城。

他是大清皇帝,他回宫,要买票了。

身穿灰衣坐在龙椅上颤巍巍的笑着,取出龙椅下他藏了几十年的蛐蛐,或许再没什么,能比这的感受更深刻了。

当我第一次打开这部电影,在画面、音乐、拍摄手法上等特点,我初步猜测是2000年左右的电影。然我经查询后才知,这部电影在1987年已制作出。

不出我所料,它获得了次年第6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在当年奥斯卡上,它共揽九座奖杯。在其它的电影节上更是收获颇丰。可看出在世界电影界,对这部电影的评价皆是十分满意。

这样不是无缘由的。

从编剧上,采取了当时仍在世的溥仪之弟,溥杰作为顾问。整部电影用去上吨量的道具头发、一万九千余名群演,其中更有许多为配合故事,真剃了头发。且得到中国政府允许,进入真紫禁城拍摄。

音乐方面由日本音乐家坂本龙一制作大部分,这些电影中的核心部分,一部完整凸显出了满清封建文化与清末乱世光景的饱含中华文化之作,由一些外国人,来替我抒发了情怀、来替我们完成了。

不知这样一部惊世的巨作,须花费多少时日才得完成。更何况,它还是出自一个意大利人之手、而非我们中国人。

我有许多的感想、许多的话想说,但总是难抒顺序、甚至难以言表。若单提这部电影,我估计想从音乐、画面、情节三方面说。

不如,先说音乐。

音乐

音乐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语言、且是最为高深的语言。它之所以如此,是因它无须任何翻译,便能将作曲家的情绪、心态、思想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紫禁城,明清六百年的宫殿,中国的‘标志’之一。

红墙金瓦、曾遍布辉煌之地,历经二十世纪的百年巨变,俨然变成‘古迹’、变成一座空城后。它曾经的辉煌、永所不变的一种帝王气息在此,是永不磨灭的。

它不会随时间而消散,反而会越来越强大。

而若是关于讲述紫禁城的音乐?那便是更有一种难以言表、

除本电影原生曲目外,仅我所知关于紫禁城的创作,便有希腊裔美籍音乐家雅尼的《nightingale》、《forbidden dreams》。华人音乐家李志辉的《紫禁花园》、《夜宴紫禁宫》等。雅尼更是我在音乐方面的偶像之一,他在1997年4月历经重重磨难后、终经中国政府批准,得以在紫禁城举行音乐会。

音乐会上他演奏此曲,奏动了在场所有中国人的心灵。

那一曲莺歌,很详细地抒发了雅尼对于紫禁城的感想,经历那一曲凄婉悲凉之后,那样曾经的辉煌和震撼、会依然通过双耳,重现在你眼前。从中可感知中国千百年来经历的沧桑转化,人世一代代故去、又再出生,而他紫禁城,永远屹立在这里。这是音乐的魔力,更是紫禁城的魔力。

紫禁城有一种魔力,难以言发的魔力。

而且,它是一个无比神奇的地方。

电影《末代皇帝》的配乐,在电影中我是难感受到的,这是为何?因为结合画面、情节等,在观影时,我已然沉醉进了其中。

当一部电影的音乐与它其它的部分交融的实在恰当时,你会相互难以感受他们的存在…你甚至忘记屏幕外的世界、完全化为男女主角,跟随他们的行动、思想而走着,为他们遇险而心惊胆战,为他们成功而欣慰感动。当一部电影可以达到这一种境界,在我看来,便算合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