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17.即便睁开很残酷,也请勿闭眼自欺——电影《楚门的世界》观后感(1 / 2)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泓烧鸭影视与动画评论类文章合集 ”查找最新章节!

【本文创作并发表于2021年1月,为旧稿搬运,不代表本人真实水平】

我是泓烧鸭。

在我的上一篇文章中,我用“极夜”作为比喻、来生动形象的诠释了当前这个深陷在了黑暗与阴霾之中的,人们早已失去了自由的创作环境。

从它发出去后遭遇到的审核情况与结果来看,我是写对了。

尽管早在许多年前,就已有人用“寒冬”来形容过了,但在我看来,极夜或许才更为合适…因为在寒冬中,人们至少还能区分日升月落,还能感受到寒冷,还明白这一天总会过去,春天是会到来的。

但是极夜,就不一定了。

冬季只有三个月,部分地区的冬季甚至是算不上“寒冷”的。

极夜却长达半年,且能出现极夜现象的地区,都位于极圈内。在那里,一年四季都是寒冷的,只是冬季时最冷而已。

而更可怕的是,在没有任何时钟、或可指示时间类物品存在的情况下,人们处于绝对的极夜中,是察觉不到时间变化的。

在这里,没有早晨、中午、夜晚的概念,更无法分辨春夏秋冬…人们不知该如何安排作息,不知何时该睁眼、又何时该闭上…

所以很明显,对比当下,“极夜”才是更残酷、也更现实的那个真相。

可是,我也不曾去过极圈,不曾见过极夜,我也不知是否真是这样。

不过…我真的不曾到过吗?

我难道不是…已经身陷其中许多年了吗?

我说现在就是极夜,我话讲完,谁赞成,谁反对?

当然,如题所述,也许很多同学,尤其是并不从事创作、甚至是连对文艺作品关注都不够多的人们,是会感受不到现在这个“极夜”的情况的。

这是一群并不知道自己尚且被蒙在鼓里的、麻木的人。

有一些人,则是明知这样并不好,明知这是个不知何时能有日升的永夜,却也依然选择要闭着眼。或是出于追求安逸,随遇而安,或是出于内心对试探真相的怯懦…

无论是何原因,他们都会自欺欺人的说服自己,现在不是极夜、不是寒冬,甚至现在的文化艺术产业环境,正在“蒸蒸日上”…

而最为邪恶的,则是在加剧环境的恶劣、延长极夜时间的那些人了。

他们想尽一切办法、无所不用其极的,去打压那些睁眼人,去要蒙蔽甚至是戳瞎他们的双目,缝上他们的嘴。因为能驱散寒冬与极夜的太阳一旦升起,他们这群靠着暗夜的能量才能苟活下去的、邪恶的吸血鬼就会暴露出来,就会被焚烧殆尽,就是死路一条。

他们不敢面对阳光,不能践行正义,所以,迫害指出真相者,与真相搏斗、以及制造阴影来蒙蔽之,就成了他们唯一能做、也必须要做的事。

所以,他们是我们的敌人,至少,是我的敌人。

我不知你们属于以上的哪种,但是看到这篇文章,你们至少明白我是哪种了。

不过,我可不是来写什么“讨恶檄文”的,或者说,不全是。我也没指望过靠一篇文章就能唤醒多少麻木的闭眼者。

我只是一如往常般,来倾诉并抒发一番自己的感想,在孜孜不倦挥砍着武士刀的间隙,指着极夜的穹顶破口大骂一道…

然后再新建文档,在唯一的征程上、如夸父追日般继续前行,只可如此罢了。

只是刚好,最近这些感想、还有今日的这些描述用语,无法不令我想起了一部我早些时候看过、曾经想要单独创作一篇影评的电影来,只可惜当时不曾想到切入点,不知该结合些什么道理、表达什么思想,故才不了了之、暂行搁置…

但在“极夜”这个概念出现后,确切的说,是在经历了上一篇文章的完整阐述后,我的灵感终于明显了许多。

从某种程度上说,它们之间简直是太契合了。

于是这篇文章,我便觉得,是时候该把它从我的灵感库里、拎出来展示一番了。

而这,便即是诸多“教科书级”电影的其中一部——《楚门的世界》:

《楚门的世界》是由peter weir(彼得·威尔)执导,jim carrey(金·凯瑞)、laura linney(劳拉·琳妮)、noah emmerich(诺亚·艾默里奇)、ed harris(埃德·哈里斯)等联袂主演的一部剧情片。

该片主要讲述了是一档热门真人秀的主人公truman(楚门),他身边的所有事情都是虚假的,他的亲人和朋友全都是演员,但他本人对此一无所知,最终楚门不惜一切代价、走出了这个虚拟的世界的故事,该片于1998年6月1日在美国上映。

该片获得了第7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配角、最佳导演及最佳原创剧本3项提名,以及包括美国金球奖、英国学院奖等评奖协会在内的8项大奖与7项提名…

影片时长不算很长,只有《七武士》的一半左右,但却足够带给观众深刻的思考,让大家在看完后感到无比的震撼、甚至是惊悚…

这个上映的日期,于我而言可说是十分亲切的。

虽不是在同一天,但我正是在那年的六月初一出生的,相差仅一个多月左右。

由于复述剧情不属于我的“创作”,我就直接抒发感想好了。

所以接下来的部分,其实并没有看过影片的,也可以看。我不会太多透露情节,甚至几乎不会怎么再提到它。

《楚门的世界》通过被誉为“喜剧天才”的jim carrey在影片中贡献出的精湛的演技,把一个原本是十分黑暗、深邃、残酷的故事,表现成了那般充满荒诞的趣味。但相信任何一位认真看过了电影的同学,只要稍微深思那么一丁点,都是能感受到这个故事所溢出屏幕来、那份带给我们的恐惧与惊悚的。

而大家所恐惧的,多半就是自己是否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摄影棚中,自己是否就是个“楚门”而已。然而实际上,真相或许也恰如观影时的许多弹幕所说的“肯定不是”吧:

因为如果是的话,到我这个年纪,导演早就给我发老婆了。

我不想写与他人重复的评述,我只作自己真切的观后感。

看完这场“楚门秀”给我带来最大的思考,从来就不是我们每个人是否是truman自己,或是串场的演员,甚至不太可能是的导演。但毫无疑问,我们的现实当中就存在着这样一场楚门秀。

观众们弹幕里所说的“不是”,也是仅存于物理意义上而已。

我的相信是,这个穹顶一直就存在,我们的文艺市场、是一直如同就《楚门的世界》中一样,被一批“克里斯托弗”、也就是“导演”们操控着。

而这,也就是我所说的寒冬与极夜,他们就是那群惧怕阳光的、吸血的恶鬼。

大家可以照我所说,仔细思考一番。

难道…不是吗?

一切我们所能见的,大到国际院线影片引进时因审查制度经受的删减,小到我鸭某人是否签个破约并有没有被推荐,是否过审、是否被封…很明显,这一切的一切,皆是人为操纵的。

在创作者与受众之间,扮演那个“中间人”的,就是这场楚门秀里的克里斯托弗,也就是那些资本集团。

有些同学应该想说早就知道了,我这等于是说废话。

可是…你们可有深思过,为什么会这样吗?这个时代,这个环境,这个市场,又真的应该这样吗?

世间许多事物,总有一套所谓的“守恒定律”,在我看来,文艺产业里是也有的。

作者,受众,中间人,是这三方角色构成了这一整个产业链的整体,一旦要稳定运转,其中必是缺一不可。就如“楚门秀”当中的truman、众演员以及导演三方,各带着不同的目的开始运转一样。

正因有这个守恒定律的存在,我们的创作与接受,都必须要受到各种形式的限制

所以,我们“创作”与接受的环境,并不是“变得”不自由,而是从来就没有自由过。

也不是时代淘汰了武侠,不是武侠已死,而是有这群恶鬼、他们不再想要让武侠活下去,是他们向武侠开了枪。

是他们的魔爪与利齿伸了过来,要置我们于死地。

没有什么大势所趋、时代所向,而是他们控制了“大势”、控制了“时代”。

然而,有一种东西,叫做“利益”,这个东西很可怕,这是足可驱使恶鬼也要去推磨的存在…

它可以是实在的金钱或资源,可以是虚幻的权利或名声…

但不容置疑的是,任何人,甚至任何生物,都是由着利益的驱使而存在的。

这是任何生物都拥有的,最原始的、本性中的贪欲,本着对任何事物与方面、任何形态的利益都存在的贪欲,生物们才会离开母体、开始活下去,饱腹生存,争抢地盘,繁衍后代…

这也是我为何用许多年来歌颂以及向往“侠义精神”的原因之一,因为能牺牲自己、去为他人谋利益者,不论是为卑贱到无一声言谢的刁民,还是为这座蓝色星球上的全人类整体…

他们,都有着超脱人性之上的高超觉悟,他们才是无上的勇者。

可惜的是,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

而生物的本性,依然是追求利益为主,这是我们很难逃脱、故必须面对的现实。

没有武士保护的村庄,面临的只有山贼的掳劫。

在“文艺产业”这场楚门秀里,也是一个道理。

一旦有了过多的、不正常的利益开始涌入这个产业整体,那么这个运转,就会开始变得不正常,无论是三方中的哪一方,都会产生变化。

比如部分的创作者出了名、挣多了钱后,就会逐渐失去初心,用越来越多的水货来应付公司与粉丝,自己却捧着得到的钱开始去享受。并且还美其名曰“劳碌了大半辈子,为何不能享受享受”…

但这还只是小事,他们可以享受,我没说他们不能。

当然,我也没资格说。

当过多的利益涌入,以致文艺产业开始由“利益”而非“质量”驱使的时候,带给这三方角色最重的影响,并非就只是“金钱”那么简单,而是借由金钱带来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地位。

任何一方的地位一旦提高,另外两方就会相对降低、由此产生深重的影响。

譬如,当创作者的地位或因名气、或因权利,亦或是其它原因,提高到了一定的程度后…

在他所属的那环产业链里,另外两方的地位就会降低。

急需通过经销他作品来盈利、甚至是生存的中间商,就无法再做高高在上的老板,号令一切、压榨他们,而是只能请求他尽快推出新作。

不再是他找各家公司来与他合作,而是各家公司求着来与他合作。

他的受众以及粉丝们,自然不再是寥寥无几的、让他时常需要去交流以及感谢的“家人们”,而是开始成千上万、数以亿计…在演唱会上,他一举话筒,你们就会跟着唱;他让做什么手势,你们就会跟着做;

到了网络上,就成了那句经典的“将军孤坟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了。

这也正是通俗来说的“架子”,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见证过、也都能理解的一个很简单的,创作者地位提升后的概念。

而这,只是第一个例子。

当受众的地位提高了后,会是怎么样呢?

实际上,这个几乎就不需要我举例了…也许有的同学会有意见,认为他们作为受众时的地位不够高,实际上,这只看对应在哪个行业、哪位明星、哪家公司而已。

至少在现在这个、已经被利益腐蚀透顶的楚门秀里,受众们的地位已经足够了。

他们虽没有高过中间商,但已经高过了创作者。

“爽文”的出现就是最好的例子,不知从何时起,当有那么一些创作者开始为了利益,自降身份,开始讨好读者,在文字间将他们弄舒服了、并借此获得了地位后,这一套商业模式便立刻开始盛行…

至今,依旧处在这个最黑暗的穹顶下,真正的创作者,依旧被牢牢制约在最底层,往上一层是读者口味的挑选,再往上是克里斯托弗公司严苛到几乎要剥夺走一切的条约…

从零开始的创作者若做不到同时讨好,或无法另寻地位提升之道,那么在这场秀里,他就将永无出头之日…

读者地位提升起来是何模样,不需要我举例,现在已经是这个情况了。

那么,若是第三个,中间商呢?

事实上,中间商地位的崛起与提升,是最悲惨、也是最不应该的。而更不幸的是,当前的文艺产业、现在这个市场环境,已经是这样了。

这就是文艺产业的寒冬,这就是创作者们的极夜。

我之所以如此针锋相对,不是没有道理的,也不单纯只是因为自己在追梦上的不得志发牢骚而已。

为什么呢?

首先,为了专注于作品的质量,创作者与受众们所关注的重心、必是要在作品上的。他们双方会交流讨论,一方提出意见,另一方做出调整。因而,他们是不会在市场运营上有所精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