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研究社》第十部阅后感(1 / 2)

神秘研究社 最后阵地 1207 字 8个月前

真相,是时间的女儿

时光如梭,白驹过隙般闪过。

光阴飞逝的一长串历史故事中,多少真实湮没在淤泥之下。当权者的淫|威、盲目者的愚蠢、别有用心者的煽风点火、利害关系者的算计、民间的谣传,这林林总总的虚假,透过记忆的基因代代相传,化为故事,化为传奇,构成了我们从出生而来便顺理成章 已知世界的庞大基础。

说近的,在中华历史中,明朝皇帝朱允文究竟是烧死在皇宫里还是远走他方?郑和下西洋是否为了寻找朱允文,还是他才是发现美洲大陆的第一发现者?唐代玄武门之变,是基于忍无可忍的正当反击,还是蓄谋已久阴险至极的无耻暗杀?

说远的,耶稣基督被犹大出卖而钉死在十字架上,时间、地点、人物、遗物,统统成了一笔遥不可及、无法清算的胡涂帐,正如二阶堂黎人借兰子小姐在《圣奥斯拉修道院》中讽刺的那样,如果各个修道院都有当时的钉子、裹尸布、十字架乃至头骨,那么主基督又是何时升天,如何复活的呢?

世界历史上不解之谜实在是眼花缭乱,而真正让世人恐惧的是,不仅存在不解之谜,更存在被掩盖的真相。

历史的种种,极有可能在大肆渲染的文明、和平、民主、自由的现代社会重演,否则就前一阶段俄罗斯前KGB特工被害案又怎会甚嚣其上,永无翻案之日呢?

从恐惧出发,抵达人性。历史的被掩盖,终于渐渐地为普罗大众所知晓,每个人在阅读历史书时,都会长出个心眼,无论真真假假,总算有质疑的意识。

从恐惧出发,抵达学术。真相在历史深处,才引起历史学家们的关注,才有了学术界的争辩。而它对于我们普通人的意义,就在于告诉我们:无论真相被掩盖多久,经过时间的沉淀,一定会大白于天下。

从恐惧出发,抵达文学。历史上的纷纷扰扰,刺|激了作者的创造,无论虚构还是考证,无论娱乐还是正统。

而在推理文学,为了历史真相摇旗呐喊的最初之作,不得不提约瑟芬铁伊《时间的女儿》。唐诺先生已做过精辟而独到的导读,而他的文字最令我心有所感的就是:“作者是正面攻打一则历史定论。”

是啊!推理文学,从原点开始就承载了追寻真相这一命定的特质。回溯历史、找寻真实材料,经过严密的推理推翻“理乍得三世是英史最无人性的君主”这一定论,是多么令人心潮澎湃的事啊!

甚至倍受推崇的密室之王卡尔,在晚年也以目前流行的“穿越文”的方式,写出一系列历史推理小说。这融推理、历史、科幻为一体的创作企图,颇让人眼前一亮。

而目前在欧美悬疑推理界蔚然流行起来的,也是历史推理小说风。从《达文西密码》开始,一路狂飙,直到《达尔文的阴谋》、《耶稣裹尸布之谜》、《康德的诅咒》,对历史的谜团或者人物涉猎极广。

这些小说,在影响与意义上无法与《时间的女儿》相比,但破解带有猜测与虚构色彩的历史之谜,依旧有着独特的魅力。

真相,是时间的女儿。这句在铁伊作品开头引用的英国古谚,或许也正是所有历史推理小说的座右铭。

在海盗船上追寻

《替身海盗船》作为整个系列最后的结尾,可谓是漂亮至极的凤尾。在很多方面都做得比以前更好,一些“屡教不改”的缺点也得到了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