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事整体上,终于将玄幻与推理融为一体。虽然还不如日本科幻推理作家那样游刃有余、与本格推理联系非常紧密,可也是不错的尝试。
凌羽与水镜在英国旅游时,与相遇的当地人看到了幽灵船,于是他们一起登上了船,结果竟然发现自己的意识被嵌入了五百年前的海盗身体里,身体面貌没有变,也可以自我思考,但嘴巴却不受控制。
这一巧思让人击掌称赞,能思考而不能说话的焦虑、成功的异域海盗风情描写、龙套人物的形象丰|满等等,都使作品的特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一向若隐若现的旅情推理感,借由历史推理的环境设定而得到强化,登上故事的正面。
文中提到的奶酪、义肢、双枪、葡萄酒、酒窖,都是欧洲中世纪的海上风情,栩栩如生,如在眼前,彷佛那种海腥气就要扑鼻而来,感觉非常美妙。
在人物方面,小贵族哈里温文尔雅描写成功,有趣的是心理描写却是凌羽的无厘头。试想想,凌羽以哈里的身分出现,说的却是别人五百年前说过的话,心裏劲着喊:“剧情快点发展。”细细品味,喷饭的喜感呼之欲出。
而表面上(嘿嘿,变成凶手后性格就大变喽!)老酒桶的和善、屠夫的血腥残忍、双刀队长的狡猾、团长的阴险、骑士的正直、双枪队长的火暴都描写得恰到火候。期间接连不断的动作场面,让人物具有更强的临场感与发挥空间,形象真实立体。论人物描写之成功,则非这部结局篇莫属。
在剧情方面,这次也可见阵地花了很大的心思。比如每个人在成为海盗前的遭遇、凯瑟琳与哈里的相遇、分金币的反应、饭桌上的对谈、互相数次残杀、团长关于毒蛇的比喻、逃出海盗船等等一系列宛如电影剧情的发展,制造出身临其境的张力,一幅幅画面也会油然而生,令人印象深刻。
或许本格推理无论如何改换写作方法,都逃不出发展过程冗长无力的“三分之十七模式”,一旦改变了场景与模式,便起到了爆炸性的作用,《替》就是个例子。
而在宝藏岛历险的篇章 ,又延续了以往的风格,不温不火的小剧情。最有趣的就是小乔治的“送安全套”事件,博人莞尔一笑。而后发生的大量毒杀事件又开始了“武侠情节”,再次拜托,本格推理的凶手只有通过杀人艺术感的测试才能上岗干活,否则还是失业在家不要出去害人了。
不过,找到宝藏与遗书,遗书中的内容感人至深,又与前面的剧情呼应,这也是爱之极致吧。最后的那个阳光四散的吻,确实是一个最完美的结局。
本篇几乎没有推理的内容,仅仅是凌羽灵光一闪想破了诡计。所以这一篇的推理分空缺。奇妙的是没有推理,而毒杀诡计却有奇思妙想,这一类的诡计实属罕见,而且方法不露痕迹。如果真的能够实施的话,确实非常实用。
若不是现代的军事防御已经不同以往,在几个世纪前这一诡计的确可以起到令人瞠目结舌的作用。毒杀诡计是全系列诡计中又一个亮点。
但海盗船上的密室杀人手法,我只能引用一句《龙卧亭事件》中,傻傻的石冈君对此诡计的评语:“这已经是低阶中的低阶了。”
评分:
诡计:三五分/五分
剧情:四五分/五分
人物:四分/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