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天降巨风(1 / 2)

永乐记 萧红杏 2096 字 2022-12-22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平安一马当先,杀入敌阵,用长枪横扫北军,先后击伤多名燕军大将,竟无人可挡!在平安,瞿能这两个狂人的指挥下,燕军很快崩溃。

此时的朱棣已经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况,他深入敌境,已成为众矢之的。明军已经将他团团围住,只等着拿他邀功请赏。

朱棣明白,继续在这个地方呆下去定会死无全尸,如果不是部下拼死相救,只怕战役就到此结束了。

眼见战局大好,李景隆发布了命令:全军总攻!

此间,平安十分勇猛,差点刺中朱棣,然而奇特的事情发生了,平安的马腿断了....没错是这样。就是那么巧,就是那么神奇,平安的马瘸了。平安从马身上摔下地滚了数圈,灰头土脸的站起身子吐出口中的泥骂道:“真他娘的见鬼....”

可不是见鬼了么,待平安站起身子向朱棣瞧去的时候,宁王朱权已带了人马纷纷将朱棣保护在人群之中。想要再次冲刺已晚,这样一个好时机就如此过错了,不得不说朱棣的命是真大。就犹如李永乐说的那般,又臭又硬....

可想而知朱棣的运气是有多好,个人能力+军事实力+运气,无人能敌。

燕军只能苦苦支撑,眼看大难就要临头,万念俱灰的朱棣似乎已能够感受到冰冷的长枪刺入自己身体时的感觉。即便现在死了,这条路他不后悔,唯一,不舍的除了她,还是她。

朱棣毕竟久经沙场,虽然没有像今日这般,但也是见惯了大场面的,危急时刻,他高举宝剑站在最高处,作出招手的动作大声喊道:“众军不要乱,随本王冲进去,活捉李景隆。”

这个时候,那李景隆又中计了,他看到朱棣招手的动作,以为燕军有伏兵,便令大军停止进攻。

然而,不料明军中的瞿能居然又率军冲了上来,他看出了朱棣的缓兵之计,知道只要再给他冲上一下,便可将燕军击溃,他也知道说服不了李景隆了,便发动了自己属下的兵士向燕军杀去。瞿能大军的冲击对于燕军是致命的,然而,朱棣就是命不该绝,就连上天都帮着他。

就在瞿能大军斩杀燕军之际,不知怎么的,如若风云变色,本事晴空万里,却变得飞沙走石,非常奇怪。让人匪夷所思。只听得咔喳一声,旗杆折断,大旗落地!

这巨风早不刮晚不刮,直接把李景隆的帅旗给刮断了。就冲着这个巧劲儿,朱棣算是捡了个大大的便宜。

古代战争,两军阵前搏杀,讲究的是士气,或者说是我们今天所理解的,精神信念;你想啊,本来大家就厮杀了一天,很累很困了,现在倒好,不但要迎着风沙,而且回头一看,主帅的大旗被刮断了,再稍微带点封建迷信这么一想:该不会是上天想要惩罚我们,有意帮助燕王吧。这么的吧,我看也别拼命了,赶紧逃命去吧。坏了,李景隆军士气大减。开始乱了阵脚了。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而朱棣却看准了这一时机,说道:“奸臣当道,明军与天背道而行,尔等便等着下刀锯地狱吧。本王才是正义之师,所以会有上苍相助。众军听命,杀.....”

在朱棣一番蛊惑人心的话下,燕军士兵就跟打了重度兴奋剂似的,个个勇猛不凡,朱棣趁机让人放了一把火,火借风势,风助火威。大喊着什么,朝廷无道,一切阻挡燕王的人必将遭受上苍责罚。

见大势已去,大将瞿能不愿逃跑,对自己的儿子喊道:“男子汉大丈夫本应以马革裹尸为荣,今日,你我父子二人就在此为皇上尽忠吧。”说完,便吼着向敌人杀去。

朱棣心中明了这便是李永乐交代必死之人,既然天已定了生死那我便也不客气了。在全军溃败的境遇下,瞿能他独自一人抡起大斧,带着十几名亲兵杀入敌阵,重创了北军的追击部队,令人恐惧。

可朱棣来了,朱棣骑上金色战马享受乘奔御风、跃马扬刀的快感,与瞿能厮杀。那一剑,刺入胸口,拔出又插入了瞿能的脑门,瞿能的血染红了朱棣的剑,瞿能终于还是战死了,以自己的生命彰显了对建文帝的衷心。马上的朱棣,是嗜血的杀手百般姿态,杀人之后那冷酷一笑,神情清冷无垠,浑身上下,孤傲风华,于沉寂中无声绽放。

而那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李景隆又是第一个转身逃走的,打仗不行,在逃跑这一方面,他倒还真是个好手啊,他率大军向南方逃窜。老前辈郭英也不甘人后,估计他对李景隆失望已极,逃命都不愿意和他一起走,独自向西逃去。

朱棣一直尾随敲打李景隆到了山东德州。李景隆实在没有办法,也顾不上那么多了,英明地下令:弃城而逃。跑去哪里?往南,一直跑到了山东济南。

很自然的,德州就被朱棣收入囊中。不过,德州是李景隆这次北伐的后方阵地,大本营,粮草物资装备,统统都在这里。